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她本是一名听障残疾人 无声世界里绽放出美丽

发布时间:2016-07-02 来源:聊城晚报 作者:赵鹏   编辑:yuxun
摘要   “用自己的爱心传递温暖,用自己的美丽照亮、帮助学生,这是杨铮展示给人们的无声行动。”临清市聋哑学校副校长李树巧这样说。

1.jpg

2.jpg

5月13日,临清市聋哑学校。杨铮正在拿着一个白色的瓷盘,指点聋哑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刻画图案,那专注劲非常人能比。

杨铮,28岁,家住临清,美丽大方,2岁时因高烧导致耳聋。经过刻苦学习和艰苦磨砺,最终成为临清市聋哑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她刻的作品多次获得大奖。现在杨铮已经带出20余名会刻瓷的聋哑学生。

“用自己的爱心传递温暖,用自己的美丽照亮、帮助学生,这是杨铮展示给人们的无声行动。”临清市聋哑学校副校长李树巧这样说。

今年5月17日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前夕,聊城晚报记者走近了这位端庄秀气的姑娘,倾听了她刻瓷以及帮助学生的故事。

立志不为他人添负担

教书育人被赞知心人

家住临清的杨铮,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名教师,均已退休多年。杨铮姊妹两个,她排行老二。2岁时,杨铮因发高烧,导致聋哑,她却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随着年龄的增长,杨铮暗下决心,决不让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999年,杨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工艺美术专业。2002年,杨铮又考入这所学校的专科,以学习油画专业为主。2004年大专毕业后,杨铮到临清市聋哑学校当了一名特教教师,从那一刻起,她就决心争取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好老师。

在聋哑学校当老师,面对的自然是一个个聋哑学生。

听障学生与正常人不同,互相交流上存在诸多障碍,常常是“手语不太懂,口语难入心”。作为聋哑教师的杨铮,自然和这些听障孩子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她抱着对学生一颗真诚的爱心,与学生打成一片,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与学生建立起“同为难友”的师生关系。时间不长,学生们都很愿意接近她。

杨铮一心把残疾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她开办了手语培训班,把自己所学的技术不遗余力地传授给残疾人。因为学生大多是聋哑人,一堂课下来,往往累得直不起腰。她还不惜牺牲个人课余时间辅导孩子们画画,在学校经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每一次参加有关美术的赛事她都会自掏腰包给学生买颜料、纸张等,从未让学生买过美术材料。同时,杨铮坚持向老教师学习,寻找适合听障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子。比如对美术课教学,她采取手把手指导绘画的手法,学生画,老师也画,师生共同画,相互交流,使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

学生家庭困难,她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买文具用品。她经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困难的学生;学生病了,她就亲自陪学生去医院看病,并送去可口的饭菜。

班上有个叫冯燕的学生,想在寒假期间找个活干,她就主动与亲戚家开的饭店联系。因这个学生不怕吃苦,干活认真,饭店支付工资时每月多支付了一百元。学生在给她的感谢信中说:“您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还是我们的知心姐姐。”

“我更能理解作为聋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受,教育他们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在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学会付出与感恩。”杨铮说。

中专接触到刻瓷技艺

曾拜名家张文成为师

刻瓷是一门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一件好的作品具有装饰室内空间和收藏的价值,更可作为赠送友人的礼品。

杨铮说,起初,她对刻瓷艺术一窍不通。中专阶段的一节刻瓷课上,她接触了刻瓷艺术不足一个月,从此开始产生了兴趣,也与刻瓷结下了的不解之缘。有一次,暑假回到家后,她就在家练习刻瓷来充实自己。

后来,杨铮一直没有放弃这种爱好。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还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练习。

杨铮表示,一锤、一刀、一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不容易。特别是刻瓷中人物肖像作品难度最大,而在肖像刻瓷中数黑瓷盘人物肖像最难。因其技术要求高,她曾对人物肖像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不过,杨铮认为,既然追求艺术就要达到最高境界。经过刻苦努力,2009年,杨铮与爱人共同创作的《大舜》刻瓷人物像,在首届济南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获银奖。

在颁奖典礼上,杨铮认识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文成。为了让瓷刻肖像画面达到逼真的效果,杨铮只身带作品再赴济南,拜张文成为师,张文成现场给予精心指导。他们还多次切磋交流刻瓷技艺。张文成老师的指点,让杨铮的刻瓷技艺产生了质的飞跃。

“学刻瓷要有细心,不能操之过急。过急刻不出来艺术效果,也出不来好作品;刻瓷要有耐心,一件作品不是三下、五下就能刻凿成的,需要时间。特别是瓷盘比较坚硬,用力或刀法不当,往往把盘子砸坏。再就是不怕吃苦,这不但考验技巧、眼力,也非常考验人的耐力。”

刻瓷艺术品达百余件

精心培育出20名学生

最初,杨铮在家学习刻瓷,但产生的噪音往往又影响四邻。后来,她就到学校刻,因学生都是听障人,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影响不大。

学生们见她刻瓷,有的学生也对刻瓷产生了兴趣。于是,便跟着杨铮学习。当时,杨铮认为,应该让这些特殊的学生多掌握一门技术,这样就会给他们的人生多一条出路。刻瓷技艺难道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艺吗?于是,她便与自己的老师、副校长李树巧沟通,李老师非常支持她的想法。

为了让学生多学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杨铮抽出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刻瓷学习活动。这是又苦又累的技术活,特别是夏天,天气炎热,瓷面乱飞,弄到脸上热辣辣的。

在刻瓷教学上,目前主要是现场实际操作,杨铮刻学生看,学生刻杨铮指导。用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很快了解刻瓷的流程。

说起来简单,一般讲选好设计或临摹的图案,用复写纸描画在瓷盘上,然后进行雕刻,最后是上色。其中的技巧需要慢慢的抠磨。比如刻瓷刀要进盘子内部深度约0.5毫米,右手捏刀,左手拿锤,用力大了,可能把盘子敲碎,用力过小则刻不上,怎样把握适度用力,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去体验。

学生开始学刻瓷,主要问题是用力不均匀,刻出图案太粗糙,破坏了艺术效果。杨铮的学生丰广巨在刻瓷时,曾刻坏了两三件。其中,有一个作品快要完成时,因用力太大,结果把瓷盘给砸碎了。针对这种情况,杨铮鼓励他,不能急于求成。现在丰广巨对刻瓷技艺也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

杨铮的刻瓷技艺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2012年学校和临清市残联联合举办了一次师生刻瓷展,深受社会的好评。从那以后,校领导决定将刻瓷这门艺术纳入课堂教学。同时,学校建立起刻瓷作品展室,展室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2013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临清市残疾人艺术作品展成功举办,杨铮师生的100余件刻瓷作品熠熠生辉。 2013年12月国际残疾人日,“我用眼睛听世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览上,杨铮等3人的作品有七件成功入展。这两年,杨铮指导的学生还在省里拿过不少大奖。

据杨铮透露,截至目前,她的瓷刻作品已达到150余件,青花瓷瓶图案、古代车马图案、人物肖像图案、清明上河图、山水花鸟等等。杨铮也培育出了20余名具有刻瓷技艺的特殊学生。

助残,杨铮一直在做着。2012年,杨铮被评为临清市优秀教师和十佳道德模范;2013年,被评为临清市“塑造聊城形象”十佳人物和临清市首届道德模范,上榜 2013年度“山东好人——每周之星”。2014年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教师。(本文原刊于2015.05.15聊城晚报)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刻瓷 临清 杨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绝美瓷刻——周汨
下一篇:第六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