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丁邦海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独家连载(四、上)

发布时间:2016-07-04 11:15 来源:原创 作者:丁邦海 编辑: 
摘要 丁邦海,196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原中学美术教师,辞职后专职从事刻瓷艺术研究与创作。被誉为“中国肖像刻瓷第一人”。

第四章 各种工艺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刻瓷艺术的点刻工艺、线刻工艺、面刻工艺和釉雕工艺,在刻瓷艺术创作时既可独立运用,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工艺结合运用。理论上讲,每一种工艺都可以创作所有题材的作品,但创作实践中则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即不同的工艺适合表现不同的题材。这取决于创作使用的瓷质、器型、釉色以及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的需要。当然还取决于创作者的爱好和对某种工艺的擅长。

本章以创作作品为例,对刻瓷艺术四种工艺的创作步骤和技法一一介绍,并对广泛运用的点刻、线刻、面刻三种工艺结合在浅色釉面上的雕刻创作加以介绍。

 一、点刻工艺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顾名思义,点刻工艺是在瓷器釉面上根据形象的明暗关系和结构特征,使用合金尖型刀,配以斜口刀雕刻出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以点组成写实的立体形象,然后敷色显形。常见的创作题材包括花卉、山水、风景、静物、人物肖像、传统图案的造型等。点刻工艺又分为浅色釉面雕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下面以两件作品的创作为例,对点刻工艺两种雕刻法的步骤和技法分别介绍。

 (一)点刻工艺浅色釉面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刻瓷作品 《国色天香》是运用点刻工艺在浅色釉面上雕刻而成。创作使用的瓷器材料为570mm×570mm的正方形白色釉瓷板(图4-1,作品图片)。其创作步骤分为设计稿、落稿、雕刻、敷色和落款。

图4-1 丁邦海 黄玉双《国色天香》刻瓷板 570mm×570mm.JPG
图4-1  丁邦海 黄玉双《国色天香》刻瓷板 570mm×570mm

1、创作稿

首先创作素描稿。此件作品是在正方形白色釉瓷板上创作的,创作稿依据正方形设计出构图方案并在纸上用2B和4B铅笔画出素描稿。同时,根据点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的特点对素描稿造型的调子进行具体、详尽的分析、归纳,最终确定了创作稿。(图4-2,创作稿)

图4-2,创作稿.JPG
图4-2,创作稿

2、落稿

这件作品落稿是使用黑色特种铅笔完成的,依照创作稿在选用的白色瓷板釉面上勾画出表现形象的结构轮廓线。勾画的线条以单线为主,在形体转折或明暗衬托处略施影调。(图4-3,落稿)

图4-3,落稿.JPG
图4-3,落稿

3、雕刻

运用点刻工艺在浅色釉面上雕刻《国色天香》这件作品,以使用合金尖型刀为主,以刻点的疏密组成灰色调,通过组合、变化,丰富造型的明暗关系并产生不同的层次。只在落款时使用合金平口刀和斜口刀。雕刻时根据内容把画面分为花瓣、叶子、枝干和蝴蝶四部分,按顺序对每一部分进行雕刻。

(1)花瓣的雕刻:雕刻牡丹花瓣时,首先使用合金尖型刀轻轻刻一遍落稿时勾画的花瓣轮廓线,刻成虚线(刻点之间距离1mm左右)。然后把每一片花瓣由暗到亮以刻点组成灰色调。根据在浅色釉面上刻点密则暗,刻点疏则亮的特点,每一个花瓣,从里向外由较密集的点逐渐加大点的间距,即由暗到亮处理成渐变效果。高光部位保留釉面。暗面重刻、亮面轻刻,刻点由密变疏,由大变小,显现出过渡自然、丰富、清晰的层次变化。每一片花瓣之间都按同样的方法雕刻,从整体上形成鲜明的疏与密、虚与实、刚与柔、强与弱的对比关系,加强画面的节奏感。

中间花瓣亮部保留一定的空白面积,而周边花瓣相对较暗,需加大灰色面积,增加刻点密度。尤其处在下方暗部的花瓣更需增加灰色调,加密刻点。将牡丹花以向心型向外翻卷的花瓣组成的复杂造型理解成半球体状,强化牡丹花形象的体积感。使牡丹花整体造型严谨,有层次变化,不显得平板或松散,并产生较强的立体感。

最后再逐一将花蕾雕刻出来,注意花蕾造型的特点及变化,花蕾周围刻密点以衬托花蕾造型。(图4-4,花瓣雕刻效果图)

 图4-4,花瓣雕刻效果图.JPG
图4-4,花瓣雕刻效果图

(2)叶子的雕刻:雕刻叶子应重点掌握叶片与叶片之间的层次关系。前面叶片亮,刻点疏,后面叶片相对较暗,将刻点加密。前后叶片层次关系处理明确,并且把几个或多个叶片层层叠压的深层次关系处理出来,层层推进,使叶丛的整体造型显得特别厚重。暗面较密集的点集中在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结构衬托面上,并且边界线相对较实,依次向外过渡逐渐加大点的间距并减弱、虚化,由暗到亮处理成渐变效果。因叶子的固有色比花瓣重,所以叶子亮部不能留空白,与色调淡雅的紫红色和淡黄色牡丹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由于整个画面的叶丛所占的面积较大,要分清上下、左右和远近叶丛的明暗及虚实关系。近处的叶丛刻点密,而远处的叶丛相对刻点疏。下面被阴影遮挡部分的叶丛要处理得概括,刻点相对加大并虚化叶形轮廓,以强化空间的表现,显得有透气感。点刻工艺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对比。一个画面中没有对比是乏味的,叶片刻点的对比主要是大与小、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等。活跃在叶丛中的对比关系无处不在。要善于创造对比,避免叶片产生呆板的感觉,使雕刻的叶片形象生动活泼,变得富有灵动感和感染力。但要注意对比适度,避免过分或不适当的对比,避免与牡丹花相争,喧宾夺主,破坏整体形象的统一、和谐。

雕刻叶子时除了表现整体大关系外,局部细节雕刻也很关键,不可忽视。花卉的叶子犹如人的四肢,起着衬托花的作用,它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牡丹花的叶子为三出掌状裂叶,雕刻时应注意避开正面角度,表现出各种反折透视的变化姿态。叶子的扭转角度不同,叶尖从正面转向反面时产生的许多变化要精心雕刻出来。还有叶筋线要刻出凹凸关系来,但要有变化,不能处理的太生硬。(图4-5,叶子雕刻效果图)

图4-5,叶片雕刻效果图.JPG
图4-5,叶片雕刻效果图

(3) 枝干的雕刻:雕刻枝干时,要按照枝干从老本到小枝粗细变化规律,强调其圆柱体结构特征。木本枝干质感粗糙,枝干折断处留下的疖疤隆起之形状会产生大小、方圆、长扁等不同变化。此部位可适当加大刻点,用刀要重,与刻点细腻的花瓣、叶子形成粗细对比。另外,雕刻枝干时,还要注意远近关系的处理,近处枝干较实,刻点大而密,而叶丛后面的枝干刻点小而疏,以便拉开画面空间。(图4-6,枝干雕刻效果图)

图4-6,枝干雕刻效果图.JPG
图4-6,枝干雕刻效果图

(4)蝴蝶的雕刻:蝴蝶在画面中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形体较小,但需精心雕刻。首先用锋利的尖型刀雕刻前翅和后翅及尾突的外轮廓,刻成虚点,再雕刻翅脉和不同的花纹。然后雕刻触角、复眼、口器、胸部、腹部及前足、中足和后足。(图4-7,蝴蝶雕刻效果图)

图4-7,蝴蝶雕刻效果图.JPG
图4-7,蝴蝶雕刻效果图

4、敷色

根据点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的特点,在浅色釉面上刻出的点对比度弱,需用颜料搽进雕刻过的刻点里,方能显现刻点是否均匀、过渡是否自然。每一个雕刻步骤雕刻的每一部分都需要边刻边敷色看效果,不满意之处再继续补刻,及时检查、纠正、调整。《国色天香》这件作品敷的是油画颜料,具体方法首先是花瓣的敷色。用白色棉布块蘸紫红色油画颜料敷搽进刻点里,再用卫生纸把附着在釉面上的颜料擦净,即刻显现出花的结构和明暗关系。再将花的下面暗部花片稍加淡蓝色以丰富色彩关系。下面的黄花用中黄色淡淡敷色,花的中间靠近花蕾部位加紫红色,而花的下面暗部花瓣稍加淡绿色,使淡黄花颜色显得高雅,有变化的色差避免了黄色的单调、生硬。

叶子的颜色用白色棉布块蘸酞青蓝加浅绿色敷搽,暗部适当加黑色。枝干颜色以褐色为主,花蕾用毛笔蘸中黄色点出,使雕刻的形象色调既统一又和谐。

几只蝴蝶的基本色是淡黄色和桔黄色,先用棉棒蘸颜料敷上基本色,再把不同的花纹颜色用毛笔蘸调好的颜料点到刻点里,以丰富蝴蝶的颜色。

点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敷色后不能用颜料修饰。因此要对创作的形象把握精确,一旦出错,没有修改余地。

5、落款

这件作品的书法款只落了“邦海”二字。用毛笔蘸墨汁在瓷板釉面的右下角直接书写,然后使用较窄的合金平口刀雕刻,按笔画刻实,然后敷以黑色油画颜料。

印章款用朱文两枚。在书法款位置下面落朱文“邦海刻瓷”, 左上部位落朱文款“华夏一绝”。用毛笔蘸墨汁直接书写印形后,朱文使用合金斜口刀雕刻书写的篆文笔画;白文保留书写的篆文笔画,亦用合金斜口刀雕刻篆文以外的空白处,然后敷以朱红色油画颜料。     

 (二)点刻工艺深色釉面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点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是在深色釉面上以刻点组成立体形象,然后敷色显形。创作的形象具有朦胧、神秘和厚实之感。适合创作花卉、雪景山水、历史人物肖像等。其明暗关系明确,格调朴实、厚重。作品《玉兰黄鹂》是运用点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法在茶绿色釉面圆瓷盘上雕刻的。圆盘直径为406.4mm。其创作步骤分为设计稿、落稿、雕刻、敷色和落款五个部分。(图4-8,作品《玉兰黄鹂》图片)

图4-8 黄玉双《玉兰黄鹂》刻瓷盘 直径410mm.JPG
图4-8  黄玉双《玉兰黄鹂》刻瓷盘  直径410mm

1、创作稿

创作稿的方法与《国色天香》相同。但此件作品是在圆型瓷盘上创作的,创作稿依据使用的圆型盘设计出构图方案并在纸上画出素描稿。根据点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的特点对表现形象进行具体、详尽地分析、归纳。(图4-9,创作稿)

图4-9,创作稿..JPG
图4-9,创作稿

2、落稿

依照创作稿用白色特种铅笔,在选用的茶绿色釉面圆盘上勾画出造型的结构轮廓线。以勾单线为主,在形体转折处或明暗衬托处略施影调。(图4-10,落稿)

图4-10,落稿.JPG
图4-10,落稿

3、雕刻

根据这件作品题材特点,雕刻以合金尖型刀为主,在落款时使用合金平口刀和斜口刀。其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在深色釉面上以刻点的疏密组成灰色调,形成不同的层次。雕刻的步骤根据《玉兰黄鹂》的内容分为花瓣、叶子、黄鹂三部分。按顺序对每一部分进行雕刻。

花瓣的雕刻:雕刻玉兰花瓣时,首先用合金尖型刀轻轻刻一遍勾画的花瓣轮廓线,刻成虚线(刻点之间距离1mm左右)。然后根据每一片花瓣之间的层次变化,以刻点组成灰色调。与浅色釉面点刻工艺相反,按照在深色釉面上点密则亮,点疏则暗的规律,每一片花瓣的外侧边缘是亮面,刻点较为密集,而内侧刻点则疏松。花瓣的外侧边缘相对较实,而向内侧过渡由亮到暗处理成渐变效果。花瓣之间从亮面密集的点过渡到灰面和暗面逐渐加大点的间距,刻点由大变小、由密变疏。最暗部位保留釉面,以刻点的疏与密、虚与实加强画面的对比关系和节奏感。雕刻时注意形象的整体感,做到疏密有致,聚散有序,讲究布点均匀、渐变明显、过渡自然,柔和。

雕刻玉兰花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花与花之间前后层次关系。画面中间主体部位在同一枝上开的几朵玉兰花前后关系明确,后面被遮挡半片花瓣的玉兰花明显地要比前面的玉兰花色调暗一层,要加大刻点的间距,统一变疏。再往后一层的玉兰花被遮挡三分之一,更要再暗一层,刻点一层比一层暗,直至最后面的的第四朵较暗的玉兰花刻点最为疏松。前后对比,突出了前面最亮的玉兰花,主次分明,前后关系明确,层次清晰丰富。周围其它几支玉兰花与主体部位的玉兰花相比则需处理得相对较弱。为了突出主体部位的花型,将主枝干后面远处的一组玉兰花丛继续加大刻点间距,作虚化处理,使花型显得模糊。雕刻时用刀力度减小,轻点轻刻,与前面枝上的几组玉兰花形成强烈的明暗、虚实和疏密对比。既拉大了几组花的视觉距离,又强化了整体形象的空间感,使画面显得更加厚重。

除了把握好整体形象外,局部形象的雕刻也同样重要。为表现玉兰花形象的特征,把每一片花瓣的形状雕刻得准确,重点突出花瓣向外翻卷的体积感,把握花瓣的正面、侧面、背面等各种反折透视的变化姿态。还要注意区别未开放的花瓣与开放的花瓣特征。最后再逐一将正面玉兰花的花蕾雕刻出来,按照花蕾造型的特点雕刻,把握其特征。(图4-11,花瓣雕刻效果图)

图4-11,玉兰花雕刻效果图.JPG
图4-11,玉兰花雕刻效果图

枝条的雕刻:雕刻枝条时,要按照玉兰枝条的粗细变化和生长规律,突出其圆柱体结构特征。在深色釉面上,枝条的刻点用力要轻,不宜过密,否则太亮而喧宾夺主。雕刻枝条后面的玉兰花或模糊的花丛时则空出枝条,适当保留深色釉面,使枝条若隐若现,产生空间感,体现深色釉面点刻的工艺特征。(图4-12,枝条雕刻效果图)

图4-12,枝条雕刻效果图..JPG
图4-12,枝条雕刻效果图

黄鹂雕刻:雕刻枝条上的两只黄鹂时要求重点把握其形体特征。鸟体是一个圆棱形的整体,不像花卉的花瓣和叶片是片状的,片与片之间层次分明。鸟的羽毛、棱片虽然也是一片一片地有规律、有层次地排列分明,但却又都统一在翅、尾、头、和躯干的整体上。雕刻时要求每个局部服从整体的需要,不能使人感到零乱、分散和支离破碎。同时还要注意鸟体各部之间的虚实处理,鸟的头部要刻实,颈部要刻虚。重点突出黄鹂头部及眼睛,在正圆形的眼睛周围刻点,而保留深色釉面的眼睛。然后在瞳孔上刻一亮点即表现出眼睛的神态,眼睛下方的深色羽毛也保留深色釉面。嘴要雕刻出角质的硬度与圆锥体的厚度。颈部、胸部和腹部是较浅的软毛,需加密刻点以提亮色调。深色翎羽片轮廓明显,要一片一片地雕刻出来。羽翅和羽尾部的翎羽片则保留深色釉面,在羽尾部刻出一亮色块,使形体产生动感。鸟腿和爪结构突出其圆柱体特征,与枝条相接处要保留深色釉面的投影。两只黄鹂虽都处在玉兰花的后面,色调偏暗,但与主题部位的玉兰花相得益彰,主次分明,使画面显得更活跃。左面的一只黄鹂被玉兰花遮挡了一半,靠近花瓣处更要谨慎少刻,不可超过玉兰花的亮度。黄鹂虽整体色调略暗,但要精雕细刻把各部位结构交代清楚,使处在一个画面上的玉兰花、枝条和黄鹂显得整体和谐。(图4-13,黄莺雕刻效果图)

图4-13,黄鹂雕刻效果图.JPG
图4-13,黄鹂雕刻效果图

4、敷色

点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的点只刻到灰色层而未刻至白色胎体,与深色釉面对比度弱。需借用白色颜料使刻点提高亮度,增强黑白对比度。但与浅色釉面不同的是,深色釉面雕刻的点相对清晰,不用边刻边敷色,可在雕刻完一个整体部位后再敷色。《玉兰黄鹂》这件作品敷的是油画颜料,具体方法是:用白色棉布块蘸白色油画颜料敷搽进花瓣、枝条或黄鹂等某个整体部位刻点里面。再用卫生纸将附着在刻点之间釉面上的颜料擦干净,方能显现出这一部位的刻点是否均匀、过渡是否自然。待整件作品全部雕刻完成后,再统一敷一遍颜色。不满意之处继续补刻、调整,再次敷色看效果,进行全面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待第一遍颜料干透后再继续敷搽两遍,以提高黑白对比度。

与点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后敷色不同,深色釉面雕刻后一般只敷单色显形,完全依靠雕刻点的大小、疏密、轻重表现形象。

5、落款

这件作品的书法款是隶书字体“玉兰黄鹂”,采用实心字刻法雕刻。先用毛笔蘸墨汁在所刻画面的右下方直接书写,再使用较窄的合金平口刀雕刻,按笔画刻实,然后敷以金粉颜料。

印章款分朱文和白文共三枚。书法款下面落白文“丁”和朱文“邦海刻瓷”, 左上方落朱文“华夏一绝”。用毛笔蘸墨汁直接书写印形后,朱文使用合金斜口刀雕刻书写的篆文笔画;白文保留书写的篆文笔画,亦用合金斜口刀雕刻篆文以外的空白处,然后敷以朱红色油画颜料。

 二、线刻工艺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刻瓷艺术线刻工艺是指在瓷器釉面上使用金刚石刻线刀、合金尖型刀、平口刀和斜口刀雕刻线条,以线造型。然后根据釉面颜色,使用的刀具以及雕刻后的效果敷色或无需敷色显形。适合线刻工艺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如仕女人物、山水风景、花鸟动物、书法篆刻和传统纹样等。

线刻工艺根据题材和使用瓷器釉面颜色、雕刻步骤以及使用雕刻刀具的不同,又分为线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法和线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法。

 (一)线刻工艺浅色釉面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线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根据题材的不同,表现效果的不同,使用的刀具也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人造金刚石刻线刀雕刻,另一类则使用合金刀雕刻。如作品《妙音和弦》是运用人造金刚石刻线刀雕刻而成。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造像》则是使用合金尖型刀、平口刀和斜口刀三种刀具配合雕刻。

 《妙音和弦》雕刻步骤和技法

 《妙音和弦》根据敦煌壁画内容,选用鲁青瓷瓶创作(规格:高450mm,直径320mm)。画中伎乐女姿态各异,聚精会神演奏琵琶、古琴、箜篌、横笛、笙、排箫等乐器。人物形象雍容典雅、生动传神,表现了大唐盛世和谐景象。该作品运用线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法创作,使用金刚石尖型刻线刀和扁型刻线刀配合雕刻,只在落款时使用合金平口刀。其创作步骤分为创作稿、落稿、雕刻、敷色和落款。(图4-14至图4-17,作品《妙音和弦》图片)

 图4-14 丁邦海《妙音和弦》刻瓷瓶 高500mm.JPG
图4-14  丁邦海《妙音和弦》刻瓷瓶 高500mm

图4-15 丁邦海《妙音和弦》图片2.JPG
图4-15  丁邦海《妙音和弦》

图4-16 丁邦海《妙音和弦》图片3.JPG
图4-16 丁邦海《妙音和弦》

图4-17 丁邦海《妙音和弦》图片4.JPG
图4-17  丁邦海《妙音和弦》

1、创作稿

《妙音和弦》属仕女题材作品,根据瓶型器皿可旋转观赏的特点,设计的创作稿采用横幅展开的平面构图。画面中有六个伎乐女半蹲、半跪状,中间演奏古筝者为正面姿势。其左右演奏者多为半侧面姿势,分别面向中间,突出了中心伎乐女,形成了画面视觉中心点。画面左右最边上的两个伎乐女处在将画稿绕圆瓶一周相接点的位置。为避免两个伎乐女姿势相背,最右边处设计了一个扭腰回头面朝右方吹横笛的人物,左右呼应,增加了画面的活跃气氛。旋转欣赏时画面具有连续性。视觉中心的伎乐女设计形象略高,其余伎乐女之间的距离远近、上下位置的高矮、起伏错落有致,前后关系彼此遮挡,相互掩映,富有变化。在透视上运用完全以直觉感受为主的散点透视,不过分强调纵深的感觉,重点表现画面意境和情感,带有装饰意味,如同梦境。(图4-18,创作稿)

图4-18 创作稿.jpg
图4-18  创作稿

2、落稿

在选用的鲁青瓷瓶上先用黑色特种铅笔依照创作稿,简略勾画出伎乐女形象的轮廓线,再用狼毫勾线笔蘸墨汁勾画出具体、精确的结构线条。

在瓶型上的伎乐女形象布局要与构图和创作稿相适合,才能布局得当。但要注意瓶型上下粗细不一导致的弧形变化会影响伎乐女形象的布局。落稿时须把握好伎乐女形象的重心,避免弧型变化产生视觉错觉而造成形象偏离主视线,使重心不稳。还要避免伎乐女形象之间的间距变化或上下关系错位等。遇到问题随时在创作稿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改动,使伎乐女形象在瓷瓶上落稿后不变形。(图4-19、图4-20,落稿)

 图4-19,落稿1.JPG
图4-19,落稿1

图4-20,落稿2.JPG
图4-20,落稿2

3、雕刻

雕刻这件作品首先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从画面伎乐女的面部五官和头发开始,然后再雕刻颈部、胸部、腰部、臀部、下肢和上肢等形体结构。雕刻的顺序由上而下,从左到右,最后雕刻长巾飘带、饰物等。

(1)面部五官部位雕刻:伎乐女面部五官的雕刻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求雕刻的每一个伎乐女五官端正,面相丰圆。

① 眼睛:先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出上眼睑两条线(包括双眼皮)、下眼睑两条线(包括泪囊线),再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的刀角加粗上眼睑阴影线条。雕刻眼球部位时,把黑眼球(虹膜和瞳孔)刻深一点,注意留好一侧的眼白。上眼睑和下眼睑的边缘要重合在内眼角处形成一个内角。外眼角处上眼睑和下眼睑的边缘产生叠压关系,外眼角略向上挑。眼睛大多采用凤眼造型,眼型细长而波动,含蓄蕴藉,在透视结构准确、合理基础上求变化。

② 眉毛: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为使形象眉目传神,眉毛雕刻成柳叶眉和月棱眉(月弯眉)。柳叶眉形似柳叶,中间略粗,两头尖细,波曲上扬,柔曲波动。月棱眉其形如上弦之月,半弧状、眉腰略粗、眉梢尖细,如观音眉形具有蕴静明秀之感。

③ 鼻部:雕刻鼻子部位时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要特别注意根据脸型在正面、侧面和半侧面时左右两个鼻翼的透视变化以及鼻梁结构线的正确位置。准确刻出鼻梁、鼻头和鼻翼之间的结构衔接关系。

④ 嘴部:嘴部在五官中与眼睛一样富于表情,要根据透视结构重点刻画。先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两唇相闭形成的口裂线,再刻上唇线、最后刻下唇线。接着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的刀角把嘴角适当加重雕刻,嘴部张开的加一条下唇线。吹笛和吹箫伎乐女的口型要适度夸张以显得生动。注意上唇中部弧线要雕刻的生动、准确,尤其要讲究嘴部各个角度的透视关系。嘴部造型雕刻的效果应在传统仕女画嘴方法程式化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之结构更准确、合理,表情更丰富。

⑤ 耳部:耳朵的造型要按耳轮、耳丘、耳屏、耳垂几个部分构成的穿插结构线来雕刻。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的线条穿插要简练,合理。(图4-21、图4-22,面部五官雕刻)

图4-21,面部五官雕刻1.JPG
图4-21,面部五官雕刻1

图4-22,面部五官雕刻2.JPG
图4-22,面部五官雕刻2

(2)头发雕刻: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和扁型刻线刀配合雕刻头发。首先使用尖型刀依据发髻的梳理方向和发型结构雕刻出细若如丝、紧密排列的亮面线条。再用扁型刀将暗面刻一遍,适当衔接,增加过渡面,刀迹排列密集、紧凑。通过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出发髻翻卷的发型结构关系。尔后敷以黑色油画颜料,即刻显现发髻结构翻卷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图4-23,头发雕刻)

图4-23,头发雕刻.JPG
图4-23,头发雕刻

(3)形体结构雕刻:雕刻伎乐女的颈部、胸部、腰部、臀部和腿部时主要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要明确其结构关系,特别是在线条组合形式与形体结构的关系处理上必须严谨。雕刻时根据人体结构的线条走向,随时调整用刀的力度。做到胸有成竹,刻一、看二、想三。就是说,当刻出形体的第一条线时,便以此为整个形体的比例线段。在下刀刻第一条线的同时看好第二条线的走向,同时,心里想着第三条线的穿插去处。一刀刻下就是一条线,没有修改的余地。

在形体的重要部位,如肩、肘、腰、膝等关节处,都有成组的线条。雕刻时能否安排好它们之间的穿插、叠压、徐急、曲直、长短等关系,使之和谐共生,是决定一件线刻作品成败的关键。应对每一个人物的造型结构进行分析,特别注重其透视结构。中间演奏古筝者为正面姿势,其左右演奏者多为侧面或半侧面。为强化其独特的形体特征,雕刻中间演奏古筝者时要对形体进行大胆地夸张,既有唐朝女性的丰满体态,又有现代女性健康修长的身体曲线。

① 颈部:颈部虽只刻左右两条较短的线,但不可轻视。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时应适当夸张颈部的长度,比正常人颈部的比例略长。左右两条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到颈窝,虽不直接刻出来,但要根据胸部所呈现的角度和头部左右回旋的角度大小确定两条颈线的曲直、倾侧变化。雕刻颈部与胸骨上端的颈窝位置的短弧线时,注意与胸部的角度要一致。

② 胸部:整个胸廓构成胸部的基本形,决定胸部的大小,其上端被乳房覆盖。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出左右两个乳房,处于侧面位置演奏者的乳房不能刻成正圆形。注意乳头的准确位置是从颈窝到两个乳头目测两条线,与胸和肋骨架交叉成45度角至肋骨底部,乳头造型用雕刻的花型饰物掩饰。

③ 腹部:腹部在胸廓下端,起着回旋躯干的作用,线条与臀部和腰部相接。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时适当拉长腹部和腰部的比例,注意准确刻出肚脐的位置。

④ 臀部:臀部和腰部相接,形成一个S线,一波三折,突出了伎乐女姿态的曲线美,具有动势感。此部位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进行大胆夸张地雕刻。既突出丰满体态,又表现身体曲线。

⑤ 下肢:画面中六个伎乐女的下肢都是半蹲、半跪状,中间演奏古筝者的下肢为正面姿势,其左右演奏者下肢的姿势多为侧面或半侧面。下肢虽都被衣裙覆盖,但雕刻时需准确地刻画出下肢的比例和结构关系。包括腹部与下肢的衔接,膝盖部位的形状等要准确,注重表现下肢的透视结构和衣纹的变化。这一部位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

⑥ 上肢:上肢分上臂、前臂与手三部分。较大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与腕关节。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时重点把握比例关系,结构要合理。注意肘部伸曲时肱骨下端的内、外髁与尺骨上端的鹰突在外形上骨点的明显变化,同时也要注意肘关节运动时前臂肌肉与关节外形曲线的微妙变化。

⑦ 手部:手的雕刻如同五官一样不能掉以轻心,手的各种姿态变化可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手时,不但需要熟悉手部每一指节的比例和结构关系,而且还要对手的造型适度夸张。创作稿伎乐女的手吸取了唐宋手姿造型之精华,并遵循了敦煌佛教壁画中传统的造型特点。雕刻时把前肢、手腕、手背和手指四部分顺气而贯形成一个s线,构成柔软而细长的唐代手的造型。强调手腕圆润,手掌温厚、手指饱足,形成肌丰而有弹性之情韵。同时,又要有宋代手姿结构严谨而舒美的特点,掌与指的伸、合、曲、翘等造型变化多而优美,体现伎乐女手姿之柔曲、纤长、灵动之神韵。因此,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手时,须一气呵成。最后雕刻手腕佩带的手镯时要注意椭圆线透视转折处与两臂线交汇处的关系。(图4-24,形体结构雕刻)

图4-24,形体结构雕刻.JPG
图4-24,形体结构雕刻

(4)衣纹雕刻: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衣纹要通过线条的长短、曲直变化,用层层叠压、相互穿插、彼此交错、疏密聚散来表现衣纹结构在运动中的关系。遵循古人在线条组织方面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的法则,强化雕刻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排列紧密的部位显得灰暗,而线条疏朗的部位却显现出相对较亮的效果,由此使形体结构产生凹凸关系。从整体关系上雕刻的线条疏密关系,可使密线所形成的灰色调正好衬托出疏的部位,从而产生出立体空间关系。如雕刻腿关节出现的衣纹线时正好衬托出膝盖等。也就是说,凡是人体凸起的部位衣纹线刻疏,而低凹部位衣纹线大多刻密。雕刻衣纹最重要的是充分运用对比手段,避免连续、重复的平行线条的出现。注意区别线的长度、斜度及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等。减弱对称线,可通过线条的适当增加和删减使形象产生层次分明、理想的艺术效果。衣折在结构面转折处的微妙关系要交待清楚,尤其雕刻折叠之勾角时重视正反相应、前后连带、虚实相间、相促相生,气韵生动。从整体效果和艺术形式着眼,既强调局部形体内在结构的合理,又注重整体艺术形式上的舒服、完整,雕刻出有形有质、有情有韵的舒美衣纹。(图4-25,衣饰雕刻)

图4-25,衣饰雕刻.JPG
图4-25,衣饰雕刻

(5)长巾飘带雕刻:为表现裸露前胸、腰系长裙、肩绕巾带的伎乐女形象。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长巾飘带时速度要快。在快的基础上讲究用刀婉转,运刀娴熟,刀法沉着,遒劲有力,同时用力要有轻重,一般是两条外轮廓线用力重,里面两条线用力轻 (线条要有粗细变化。一般是两条外轮廓线粗,里边两条线细)。为加强线条的活力,在瓷器釉面上刻出的线条要轻盈若飞,强调弹性和韵味,刀势圆转酣畅,如行云流水。尤其长巾飘带线条具有一定长度,并且漂浮和翻转变化的透视结构要求一波三折,因此刻出的线条要像流动的游丝线一样具有漂浮的动势感,一气呵成。特别注意雕刻的回转曲线一定要流畅,线条穿插要符合透视规律。追求长巾飘带的回旋荡漾、飘翻舒卷的动势感。(图4-26,长巾飘带雕刻)

图4-26,长巾飘带雕刻.JPG
图4-26,长巾飘带雕刻

(6)环佩饰物雕刻:伎乐女身上的环佩饰物包括头戴的宝石冠,胸挂的琳琅璎珞和串珠,身饰的项链,裙挂的流苏玉佩、臂钏手镯等。形状主要以圆形弧线为主,结构与造型较为繁密和复杂。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串珠线条时适当放慢速度,刻线要精细、排列要均匀。并注意圆形弧线之间的疏密对比关系和各个装饰物造型之间的衬托关系。(图4-27,环佩饰物雕刻)

图4-27,环佩饰物雕刻.JPG
图4-27,环佩饰物雕刻

(7)乐器雕刻:伎乐女演奏的乐器包括琵琶、古琴、箜篌、横笛、笙、排箫等。乐器线条主要以直线为主。以古琴为例,首先使用人造金刚石扁型刻线刀雕刻琴体,然后再雕刻琴弦。雕刻琴弦时一只手用钢尺对准落稿线条并用力压紧,另一只手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刻线。注意每一根琴弦之间的线条距离要相等,谨慎处理手指缝隙之间的线条,避免线条穿过手指。箜篌体曲而长,竖抱于怀中。以同样方法先雕刻琴体及纹饰,再雕刻琴弦直线。其余乐器以此类推。

4、敷色

这件运用线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法雕刻的作品是在鲁青瓷瓶上创作的,刻出的线与瓷面对比度弱、清晰度差。雕刻时需边刻边敷色,及时看效果。用白色棉布块蘸黑色油画颜料敷搽进刻线内,再用干净的卫生纸把釉面上的颜料擦净,即可显现雕刻的线条是否准确、满意。然后逐一检查每一根线条,重点把结构点上缺失的线条或断线顺势衔接,谨慎地进行补刻,使线条结构完整,不能出现明显的接茬。边刻边敷色,直到满意为止。人造金刚石刻线刀刻出的线较浅,须待第一遍颜料干透后,再统一敷搽两遍颜料才能达到理想的对比效果。 

5、落款

此件作品落了书法款和印章款。书法款正文是篆书字体“妙音和弦”,雕刻成双钩字。小字部分为行书字体“壬辰年于鲁中孝水河畔邦海刻”,雕刻成实心字。用毛笔蘸墨汁在瓷瓶釉面上雕刻的吹横笛的伎乐女右上方空白处直接书写,再使用人造金刚石尖型刻线刀沿着笔画两侧边沿雕刻精细的线。小字同样使用金刚石尖型刻线刀雕刻,然后敷以黑色油画颜料。

印章款分朱文和白文共四枚。书法款右面是白文“丁”,右下方空白处是朱文“邦海刻瓷”、左下方空白处也是朱文“华夏一绝”和白文“敦煌神韵”。用毛笔蘸墨汁在确定的位置直接书写印形。朱文使用合金斜口刀雕刻书写的篆文笔画;白文保留书写的篆文笔画,亦用合金斜口刀雕刻篆文以外的空白处,然后敷以朱红色油画颜料。

 《孔子行教像》创作步骤和技法

 《孔子行教像》也是一件典型的运用线刻工艺浅色釉面雕刻法创作而成的。与《妙音和弦》不同,这件作品不使用人造金刚石刻线刀雕刻,而是使用合金尖型刀、平口刀和斜口刀三种刀具配合雕刻而成。其创作步骤与《妙音和弦》相同,分为创作稿、落稿、雕刻、敷色和落款五个部分:(图4-28,《孔子行教像》图片)

图4-28 丁泓楚作品《孔子行教像》刻瓷盘 直径740mm.jpg
图4-28 丁泓楚作品《孔子行教像》刻瓷盘  直径740mm

1、创作稿

此件作品是在直径771.2mm的米黄色圆形瓷盘上创作,因而采用圆形构图。创作稿为表现至圣先师的形象和神韵,视觉中心主题形象为孔子全身像,背景配以《论语》名句篆书文字,下面是孔子行教图的“六艺”人物图案组合。孔子形象以唐代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为依据,参考明代孔子造像以及山东曲阜孔子家乡人们贡奉的形象。最大限度地吸收历代孔子像作品中的优秀元素而创作。孔子造型注重突出其精神气质,体现其“仁”和“礼”的思想内涵,表现孔子的博大儒雅。(图4-29,创作稿)

图4-29,设计稿.JPG
图4-29,设计稿

2、落稿

依照创作稿,先用黑色特种铅笔在选用的米黄色瓷盘上经营位置,勾画出表现形象的结构轮廓线。再使用狼毫勾线笔蘸墨汁勾画出具体、精确的结构线条。最后书写背景篆书文字,并画出下面的“六艺”人物图案组合。落稿时要把握好人物形象的重心。另外,用毛笔勾线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提笔按笔、抑扬顿挫,尽可能做到详尽、准确。(图4-30,落稿)

图4-30,落稿.JPG
图4-30,落稿

3、雕刻

此件作品雕刻的顺序从画面背景篆书文字和 “六艺”人物图案组合开始。然后雕刻人物面部五官、头发、胡须和双手等。最后雕刻全身形体结构及服饰。

(1)背景文字和“六艺”图案雕刻:首先从画面的左面开始使用合金尖型刀雕刻背景篆书文字,沿着笔画两侧边沿刻以精细的线。再用斜口刀雕刻下面的“六艺”人物图案组合。最后再刻右面的文字和图案组合。(图4-31、图4-32,文字、六艺图案雕刻)

    图4-31,文字、六艺图案雕刻1.jpg
图4-31,文字、六艺图案雕刻1

图4-32,文字、六艺图案雕刻2.JPG
图4-32,文字、六艺图案雕刻2

(2)面部五官雕刻:使用最窄的平口刀运用提角运刀法雕刻孔子的面部轮廓线,突出宽阔的额头,再雕刻较细的线条表现几条长长的皱纹。然后依次雕刻眼睛、眉毛、鼻子、嘴部和耳部。

① 眼睛:雕刻眼睛时先使用最窄的平口刀运用提角运刀法雕刻出上眼睑两条线(双眼皮)和下眼睑两条线,眉窝线内侧与泪囊线相接形成大半圆圈,以表现眼球的体积感。然后再雕刻上眼睑阴影线条,把黑眼球刻深一点,注意留好眼白。

② 眉毛:按照眉毛生长的方向用平口刀运用侧刃运刀法雕刻浓密的眉毛,其内端用刀重,外端较长的眉梢用刀轻。刀迹排列均匀,有疏有密。

③ 鼻部:使用斜口刀雕刻鼻部时要特别注意左右两个鼻翼的透视结构和鼻头、鼻梁结构线的正确位置,明确它们之间的结构衔接关系。

④ 嘴部:嘴部使用斜口刀雕刻,要突出孔子嘴的特征,适度夸张。先雕刻上唇口裂线,再刻上唇线,然后刻下唇口裂线和下唇两条线。注意上嘴唇与下嘴唇之间的缝隙与牙齿雕刻要谨慎用刀,嘴角适当加重用刀力度。

⑤ 耳部:用斜口刀雕刻耳部造型要按照耳轮、耳丘、耳屏、耳垂几个部分构成的穿插结构线来雕刻。线条穿插要简练、合理。(图4-33,面部五官雕刻)

图4-33,面部五官雕刻.JPG
图4-33,面部五官雕刻

(3)头发、胡须雕刻:雕刻孔子头发和胡须时,使用较窄的平口刀依据头发和胡须的生长方向运用提角运刀法雕刻。根据头发和胡须的疏密确定刀迹分布的间距和密度。暗部较密的线条排列紧凑,刀迹与刀迹之间不留间隙。通过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头发和胡须的层次和特征。

(4)双手雕刻:使用较窄的平口刀运用侧刃运刀法雕刻双手行礼的手姿,要突出男性手的结构特征。注意手背和手指部分的比例关系要准确,每一指节的结构曲线变化都需雕刻到位。

(5)形体结构与服饰雕刻:使用不同宽度的平口刀运用侧刃运刀法雕刻人物全身主要结构线条。从上向下包括肩部、臂部、腰部、臀部、腿部等。在形体的重要部位,如肩、肘、腰、膝等关节处形成的衣纹结构线条较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穿插、叠压、徐急、曲直、长短等关系,特别注重其透视结构。使形体结构合理,符合整个画面的统一性,整体性、完整性,达到高度协调。为强化刻线的力度和表现特征,下半部形体结构的外轮廓线和主要动态线适当加粗,使用较宽的平口刀雕刻,突出用刀节奏及金石韵味。根据衣纹的主次关系,把线的粗细分为三、四个等次雕刻,利用线的粗细对比手法,使画面线条结构产生层次分明的效果。

形体结构与服饰雕刻时,先刻主要结构的长线条,再刻短线条。雕刻时运刀速度要慢,小锤敲击刀的速度要快,掌握好频率,把线条刻成实线。注意刀迹分布的间距和密度要适中。雕刻过程中根据线条宽窄、粗细和曲直变化,随时旋转刀柄,调整刀刃侧的角度使用。使线条由宽变窄或由窄变宽,确保刻出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粗细、宽窄变化。

雕刻服饰时注重结构,处理好线条与形体结构的关系,特别是在线条的组织构成形式与线结构的关系处理上要严谨。人物的衣折在结构面转折处微妙关系要交待清楚。主要结构线和辅助线的粗细要搭配得当,表现出服饰的质地和量感。

使用斜口刀雕刻服饰的纹饰,线条大多为较细的圆弧线。要求纹饰图案均等、匀称,利用装饰效果强化艺术美感,与衣纹线条产生疏密对比。(图4-34,形体服饰雕刻)

图4-34,形体服饰雕刻.JPG
图4-34,形体服饰雕刻

4、敷色

米黄色釉面上刻出的线对比度弱,在雕刻时可随时敷色看效果,边刻边敷色。用白色棉布块蘸黑色与大红色调和的棕色油画颜料敷搽进刻线里。再用干净的卫生纸把釉面上的颜料擦净,即刻显现雕刻的线条是否准确、满意。然后再把漏掉和缺失的线条补刻,使画面线条结构完整。待雕刻完成,最后再统一敷一遍颜色,进行全面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5、落款

《孔子行教像》落有书法款和印章款。正文书法落款“孔子行教像”是隶书字体,雕刻成实心字。用毛笔蘸墨汁在瓷盘正下方直接书写,使用较窄的平口刀运用提角运刀法按笔画刻实。画面左边落款小字为行书字体“壬辰年与鲁中孝水河畔邦海刻,”用毛笔书写后使用斜口刀雕刻,然后敷以黑色油画颜料。

印章款为四枚,分朱文和白文。画面左边落款小字下面是白文“丁”和朱文“邦海刻瓷”,左上方为朱文“见贤思齐”, 而右上方则为白文“和为贵”。用毛笔蘸墨汁直接书写印形。朱文使用斜口刀雕刻书写的篆文笔画;白文则保留书写的篆文笔画,雕刻篆文以外的空白处,然后敷以朱红色油画颜料。(图4-35,落款效果图)

 图4-35落款效果图.jpg
图4-35落款效果图

 (二)线刻工艺深色釉面的创作步骤和技法

 线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法是在深色瓷器釉面上使用合金尖型刀、平口刀和斜口刀雕刻线条,以线造型,然后敷单色显形。

线刻工艺深色釉面雕刻法创作题材常见的包括花卉、风景、仕女、人物、动物、和古代传统纹样、书法等。作品《金龙呈祥》是在宝蓝色釉面圆型瓷盘上运用这一雕刻法创作的作品,其规格为 直径406.4mm 。创作步骤分为创作稿、落稿、雕刻、敷色和落款五个部分。(图4-36,作品《金龙呈祥》图片)

图4-36 丁邦海《金龙呈祥》刻瓷盘 直径410mm.jpg
图4-36  丁邦海《金龙呈祥》刻瓷盘  直径410mm

1、创作稿

创作稿时参考了中国传统龙的造型,即外形呈圆形的团龙图案,根据圆盘设计创作出圆形构图。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理想动物形象。宋代画龙名手董羽著《画龙辑议》,把画龙方法归纳为“三停九似”:自首至颈,自颈至腹,自腹至尾,三停也;九似者: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是名为九似也。因此,创作稿龙的形象抓住了龙的典型特征,突出了龙的的雄健和威猛气魄,并注重了局部细节的刻画。(图4-37,创作稿)

图4-37,创作稿。.jpg
图4-37,创作稿

2、落稿

先用白色特种铅笔依照创作稿在选用的圆形宝蓝色瓷盘釉面上经营位置,勾画出龙的轮廓线。然后用狼毫勾线毛笔蘸白色水粉颜料具体勾画出精确的结构线条。(图4-38,落稿)

图4-38,落稿.JPG
图4-38,落稿

3、雕刻

雕刻顺序从龙头开始,然后雕刻龙身、龙腿、龙爪、鱼鳞纹、云朵和云带,最后雕刻明珠和火焰。

(1)龙头雕刻:首先使用合金斜口刀雕刻龙头主要结构线,再使用合金尖型刀雕刻龙头的局部五官线条。先刻长线条,再刻短线条。小锤敲击刻刀的频率要快,运刀速度要慢,把线条刻成实线,刀迹与刀迹之间不留间隙。雕刻时随时调整执刀角度,把握线条的粗细变化。龙头较长的主线条用斜口刀适当刻粗,局部五官线条用尖型刀相对刻细。雕刻龙头部位要根据古人总结的龙的特征准确表现,重在传神,关键是“似”,在“似”的基础上去美化。雕刻龙的眼部、鼻部、嘴部、耳部及角的细部特征时,讲究透视和结构要准确,强化其体积感。尤其要突出龙眼半球体的体积感以及鼻头与鼻翼的穿插关系等。外轮廓主线用斜口刀相对刻粗,局部线条密集处用尖型刀相对刻细。两根长须线条要雕刻得流畅,头部毛发上飘,轩昂抖擞,雕刻出几组细密的曲线以表现漂浮的动感。(图4-39,龙头雕刻)

图4-39, 龙头雕刻.JPG
图4-39,  龙头雕刻

(2)龙身雕刻:龙身分为颈部、胸腹部和尾部。在构图上各占三分之一,而胸腹部体积稍大些。颈部至胸部粗细变化较明显,胸部至腹部粗细变化略小,从腹部至尾部由粗变细,尤其后腿之后变化较大。颈部和腹部与蛇近似,从颈部到尾部形成一个大的s形弧线。体现了龙体姿态的曲线美,并具有很强的动势感。使用5mm宽的平口刀运用提角运刀法雕刻龙身略粗的主要动态结构线,再使用尖型刀雕刻局部结构活泼的圆弧曲线。较长的主要动态结构线要适当加粗,局部较密的线条相对较细。把线条分为粗、中、细三个等次雕刻,充分运用线的粗细对比,使线条结构产生层次变化。为加强线条的活力,雕刻龙身时讲究刀法沉着,线条遒劲有力,富有弹性,但又不失刀刻的金石韵味,刀势圆转酣畅,如行云流水。尤其龙身翻转的透视结构要求用流动的游丝线一起呵成,具有漂浮的动势感。充分表现龙的强健有力、威猛奔放、气势宏伟。(图4-40,龙身雕刻)

图4-40,龙身雕刻.JPG
图4-40,龙身雕刻

主要动态结构线雕刻完毕,再用合金斜口刀和尖型刀交替进行细部雕刻,以突出表现龙身的局部特征。腾龙翻卷时背部鳍脊用斜口刀雕刻,注意排列要均匀。随着龙身翻卷,鳍脊结构线两侧形成交换变化,较短的曲线用尖型刀雕刻,按照曲线的变化规律谨慎运刀,运刀灵活。使刻出的线条即活泼、又具有直曲变化。同时注意腹部结构线的透视变化,肘毛、尾部等动态线要雕刻得流畅、有动感。

(3)龙腿雕刻:龙腿似兔,着重处理好“蹬”、“抓”、“挠”、“踹”四种动作,用斜口刀和尖型刀交替雕刻。雕刻的四肢要强健,突出动态活跃劲猛,动势感又强,但不要忽略其变化,表现出龙的威武雄姿。

(4)龙爪雕刻:龙的四肢各具五爪,爪似鹰,掌似虎。用尖型刀雕刻时重视掌的结构,掌爪有力,才能表现出龙的威风。(图4-41,龙腿和龙爪雕刻)

图4-41, 龙腿和龙爪雕刻.JPG
图4-41, 龙腿和龙爪雕刻

(5)鱼鳞纹雕刻:使用尖型刀雕刻较细的圆弧线条以表现鱼鳞纹。要掌握好鱼鳞纹的大小、疏密关系和透视变化,胸腹部鱼鳞纹较大,颈部、尾部和腿部较小。雕刻时注意鱼鳞纹要根据龙身翻转运动的方向转换角度、随时变化。腿部边缘鱼鳞纹适当空出,不必全刻,与龙身鱼鳞纹拉开空间以表现立体感。(图4-42,鱼鳞纹雕刻)

图4-42,鱼鳞纹雕刻.JPG
图4-42,鱼鳞纹雕刻

(6)云朵和云带雕刻:云龙的飞翔动态或急、或慢、或上升、或下降,表现“动”是作品的关键。用斜口刀雕刻时以云为背景衬托,要注意云的位置、疏密,重叠关系等。所有云朵都是水平的,不能有歪斜。注意回转曲线一定要流畅、自然,以线条穿插、叠压表现前后层次关系。几条云带的平行线必须水平,与画面所有的大小圆弧线形成曲直对比,使画面既活泼又不失稳定感,。

(7)明珠与火焰雕刻:姿态生动的巨龙口吐闪闪发光的大明珠,明珠的圆球状体积感用圆弧线和半弧线表现。其火焰线条用尖型刀雕刻时要注意曲直变化,强调其动势感。(图4-43,明珠与火焰雕刻)

图4-43,明珠与火焰雕刻.jpg
图4-43,明珠与火焰雕刻

4、敷色

这件作品的刻线因只雕刻到灰色层而未显露白色胎体,所以与深色釉面对比度弱,需敷色提高亮度,增强黑白对比度。根据形象表现的需要,使用金粉敷的色。首先用白色棉布块蘸松节油(稍加调色油)先擦一遍刻线,再蘸金粉敷搽进刻线里。最后再用干净的白色卫生纸将附着在刻线之间釉面上的金粉擦干净,显现出雕刻的线条刀迹排列密度是否适中,刻出的刀迹是否完整。如线条宽度不一致或缺失之处,再进行补刻。边刻边敷金粉,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

5、落款

书法款正文是 “金龙呈祥”四个篆字,运用实心字刻法雕刻。首先用毛笔蘸白色水粉颜料在画面的正下方直接书写。然后使用较窄的平口刀运用提角运刀法按笔画刻实,最后敷以金粉颜料。

印章款为两枚。在画面的右下方是朱文款:“邦海刻瓷“,左上方为白文款“龙之魂”。首先用毛笔蘸白色水粉颜料直接书写印形,使用斜口刀雕刻朱文的篆文笔画;白文则保留书写的篆文笔画,雕刻篆文以外的空白处,然后敷以朱红色丙烯颜料。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3
关键词: 丁邦海 刻瓷 独家 连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明清甜白瓷如何区分
下一篇:淄博刻瓷是宝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先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