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玻璃、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金星玻璃和缠丝玻璃是清代玻璃中的主要品种。除此之外,乾隆朝玻璃厂还制作过磨花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搅玻璃、雕刻玻璃等,只是制作的数量很少,现存的实物较以上玻璃品种更少。磨花玻璃在雍正朝就制作过琥珀色磨花玻璃杯,乾隆朝继续制作相同的玻璃杯,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的各色磨花玻璃杯五件(图一),戗金玻璃是运用漆器中戗金工艺制作而成的,在五光十色的玻璃胎体上戗划金色的纹理,使本已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皿锦上添花,具有富丽堂皇的效果。现存的戗金玻璃器主要是佛堂供器,宫殿所用的炉、瓶、盒三式和数量较多的盘、碗、勺等生活用品。描金玻璃在清代始见于雍正朝,乾隆朝《清档》中有“蓝玻璃画金花瓶”的记载,乾隆朝的描金玻璃器故宫仅藏有一件,即描金垂钓图鼻烟壶(图二),该鼻烟壶的描金纹饰虽大部分已脱落,但它却是描金玻璃工艺品种的重要物证。还有一种与缠丝玻璃的效果极为相近的玻璃品种,外表也是自上而下旋转的花纹,过去我们一直称其为“搅玻璃”,但这一称谓在《清档》中不见记载。雕刻玻璃是运用琢玉的方法在玻璃表面雕琢出花纹,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为阴刻的凹陷花纹,一为阳起的浮雕花纹,如紫红色玻璃浮雕荷花纹水丞(图三)即属于后者。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乾隆朝玻璃厂制作数量最多的玻璃器是经过各种艺术加工的鼻烟壶。据粗略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数量应在数万件以上。鼻烟壶不仅用于每年在端阳节、万寿节、年节向皇帝呈进,而且乾隆帝经常特命玻璃厂制作鼻烟壶作为赏赐之用,最多的一次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了准备一批在承德避暑山庄作赏赐品的玻璃器,四月七日传旨造办处制作鼻烟壶500个,玻璃器皿3000件。又如乾隆十九年正月三十日,传作“赏用各色玻璃鼻烟壶一百个……以备随围应用”。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制作“赏用玻璃器皿两千件,玻璃鼻烟壶五百个”。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家中珍藏的鼻烟壶也以玻璃质地的为最多,这与清代皇帝的推崇、喜爱以及大量的制作是不无关系的。
(图一) 各种磨花玻璃杯 清中期
高6.5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3.2厘米
设计五件套,均属有模吹制而成。其形制、纹饰均相同。口微敞,斜腹,底部内凹,外壁磨制龟背纹。颜色分别为宝石蓝、无色透明、绿、黄、紫色。晶莹剔透。制作规整。
(图二) 宝蓝色玻璃描金垂钓图鼻烟壶 乾隆
通高5厘米 口径1.2厘米 腹径2.3厘米
(图二) 宝蓝色玻璃描金垂钓图鼻烟壶 乾隆
通高5厘米 口径1.2厘米 腹径2.3厘米
鼻烟壶为吹制而成。瓶式。通体为宝蓝色透明玻璃,其上通景描金老翁垂钓图,由于时间久远,图纹已经磨损。底署戗金“乾隆年制”仿宋体款。铜镀金錾花盖连象牙匙。此瓶内至今仍存留少许鼻烟末。
此鼻烟壶仿蓝宝石色彩,洁净透明,外有粉红色缎面包袱。为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惟一玻璃描金作品。
(图三) 紫红色玻璃浮雕荷花纹水丞 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2.6厘米 底径2.5厘米
水丞为吹制而成。敛口,球形腹,外底凹入。通体为紫红色不透明玻璃,上饰通景荷花图,荷花迎风摇曳,丰姿柔美,下面是涟漪的水波纹。由于花纹采用浮雕技法,阳起于平面,具有立体而生动的视觉效果。外底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四字作上下左右的顺序排列。
在清代官造玻璃器皿中,采取浮雕技法进行装饰的作品并不多,但都砣刻精细,打磨光滑,件件为精品,此为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