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丁邦海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独家连载(五、5、书法、篆刻系列+后记)

发布时间:2016-07-16 17:26:44 来源:原创 作者:丁邦海 编辑: 
摘要 丁邦海,196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原中学美术教师,辞职后专职从事刻瓷艺术研究与创作。被誉为“中国肖像刻瓷第一人”。

第五章 当代刻瓷艺术精品欣赏

五、书法、篆刻系列

1、张明文-《书法》刻瓷盘-直径510mm.jpg
张明文 《书法》刻瓷盘 直径510mm

2、李梓源《鲁青瓷五头文具》书法刻瓷.jpg
李梓源《鲁青瓷五头文具》书法刻瓷

3、吴沛霖《听蝉》刻瓷方盘-200mm-×-360mm.jpg
吴沛霖《听蝉》刻瓷方盘 200mm × 360mm

4、吴沛霖《贵在手辣胆大》刻瓷盘--直径300mm.jpg
吴沛霖《贵在手辣胆大》刻瓷盘  直径300mm

5王树长-《明杨慎云南昆明飞云阁长联》瓷板刻瓷-400mm×600mm.jpg
王树长 《明杨慎云南昆明飞云阁长联》瓷板刻瓷 400mm×600mm

6邢树彬《竹简刻瓷文具》.jpg
邢树彬《竹简刻瓷文具》

7王树长-《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刻瓷盘-直径510mm.jpg

王树长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刻瓷盘 直径510mm

8李勤宝《千字文》刻瓷-瓶--高300mm-直径400mm..jpg
李勤宝《千字文》刻瓷 瓶  高300mm 直径400mm

9杨达生《薄胎碗刻瓷》直径360mm.jpg
杨达生《薄胎碗刻瓷》直径360mm

10邢树彬《孙子兵法》陶瓷竹简刻瓷-500mm1000mm.jpg
邢树彬《孙子兵法》陶瓷竹简刻瓷 500mm1000mm

11尹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刻瓷板--400mm×400mm.jpg
尹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刻瓷板  400mm×400mm

12李世典《论语.全篇》刻瓷瓶-高480mm...jpg
李世典《论语.全篇》刻瓷瓶 高480mm

13尹干《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刻瓷板---400mm×400mm.jpg
尹干《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刻瓷板   400mm×400mm

14尹干《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刻瓷板--400mm×400mm.jpg
尹干《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刻瓷板  400mm×400mm

15邱培祥《书法》窑变铁锈红刻瓷盘-直径510mm.jpg
邱培祥《书法》窑变铁锈红刻瓷盘 直径510mm

16黄玉双《江山多娇》刻瓷盘--直径260mm.jpg
黄玉双《江山多娇》刻瓷盘  直径260mm

六、其他系列

1、李勤宝《华夏文化》-刻瓷盘--直径740mm。.jpg
李勤宝《华夏文化》 刻瓷盘  直径740mm

2常宗林《人民币》刻瓷盘--直径510mm.jpg
常宗林《人民币》刻瓷盘  直径510mm

3庞连军-《静物》刻瓷盘-直径410mm.jpg
庞连军 《静物》刻瓷盘 直径410mm

4陈起平《华夏之光》刻瓷盘--直径410mm.jpg
陈起平《华夏之光》刻瓷盘  直径410mm

后   记

 这本书的出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刻瓷艺术虽然在山东淄博发展得较好,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得极不平衡。即便是在山东淄博,从业者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顶尖级大师较少。虽说作为手工艺传承是以师徒传承为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自学刻瓷的。刻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门类的一种,其工艺复杂,又缺乏广泛交流的机会,人们对这门艺术不能清晰地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影响了刻瓷艺术的健康发展。编者根据多年的刻瓷艺术创作实践以及其他刻瓷艺术家的经验,对刻瓷艺术的起源、发展及艺术价值和地位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刻瓷艺术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提炼,认为应该编写出一本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刻瓷艺术工艺和技法的书。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刻瓷艺术传承的需要。

没曾想,这个任务由自己承担完成了。这要感谢许多对编著此书过程中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的人。虽然编著此书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有动笔。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我尊敬的师长,《美术大鉴》主编王晓强先生谈起自己的想法。他非常支持,鼓励自己早日动笔,并以其丰富的著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理论水平多次给予指点,特别是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无私的帮助,在此深表谢意。对自己这样一位从未编著过书的人,王先生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使这本书能够顺利地编著出版,与读者见面。

德高望重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顾问蒋仲平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词并作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杨志海先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朱燕雯女士为本书题词;国务院陶瓷顾问、全国陶瓷创作评比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先生为本书撰写了卷首语并提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先生,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梁照明先生,原山东淄博市委书记杜祥荣先生、李新泰先生,原淄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庆照先生,淄博市轻工行业协会会长、淄博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邱万勇先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先生也为本书题词,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先生、副秘书长唐国建先生、侯会哲女士、陈敬女士、《中国工艺美术》杂志执行主编陈娟女士对本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亦表示真诚的感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瓷画刊》主编毛增印先生,淄博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魏玉蛟先生、科长唐海军先生等有关领导,淄博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徐德征先生,淄博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淄博市工艺美术馆馆长李慧聪先生等都为本书的编著、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陶瓷馆(淄博)馆长韩克新先生对本书的具体内容,包括插图等提出过指导性的建议。中国陶瓷馆(淄博)馆员、陶瓷研究专家郭联军先生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乾隆时期和民国时期刻瓷作品的照片资料,并对刻瓷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一章提供了参考史料,也提出了具体的宝贵建议,在此特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恩师陈永昌先生,陈先生为清末农工学堂刻瓷科首届学员、刻瓷艺术大师陈智光之子,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刻瓷”传承人。当他得知学生我要编著本书,非常支持。帮助查阅档案资料,并提供了朱友麟、陈智光两位大师本人和作品照片以及文献资料,同时,陈老师还对本书的文字和编辑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陶瓷艺术界朱一圭、张明文、尹干、阎先公、罗晓东、李梓源、董善习、李世典、吕泉、孙兆宝、信德胜、王一君等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以及包括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江苏、陕西和广东的刻瓷艺术家,都为本书提供了本人作品的珍贵照片资料,使本书有了“当代刻瓷艺术精品欣赏”一章,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资深平面设计师吕蕊女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宝贵时间为本书策划并做了精美的封面设计;《美术大鉴》执行主编王一峙先生及夫人盖玉雪女士为本书的排版、校对等工作付出了很大精力;陶瓷收藏界赵波、赵伟业两位先生也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方便,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亦深表谢意。

还要特别感谢好友金东林先生,金先生对编著这本书的多个方面提出过宝贵建议,并对文字的统筹、整理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也是最不能忘记感谢的是我身边最亲近的两位,一位是山东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刻瓷艺术家,我的太太黄玉双;另一位是刻瓷新秀,我的儿子丁泓楚。在编著本书期间,他们俩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编著过程中给我全力的支持和配合。无论是资料的收集,插图的制作以及配合拍摄工作等都有他们付出的心血,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

但愿本书能给予那些刻瓷艺术爱好者、刻瓷作品收藏者,一些了解、研究刻瓷艺术的信息,给予那些有志于刻瓷艺术的人们一点实实在在的帮助。

丁邦海

 2012年12月 于齐国故都

丁邦海刻瓷艺术工作室

(完)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中国 连载 艺术 篆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丁邦海编著的《中国刻瓷艺术》独家连载(五、4、动物、花鸟鱼虫系列)
下一篇: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