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阎先公谈创作(十六)介绍国画作品

发布时间:2016-07-19 来源: 雅藏趣 作者:阎先公 编辑:yuxun
摘要 国画,实名叫中国画,是我们祖先创研的一种绘画艺术,其特点是用毛笔沾墨和矿物质颜料画在宣纸上。这种艺术在世界绘画领域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叫中国画,简称国画。

国画,实名叫中国画,是我们祖先创研的一种绘画艺术,其特点是用毛笔沾墨和矿物质颜料画在宣纸上。这种艺术在世界绘画领域里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叫中国画,简称国画。

国画在我国是个大画种,重要画种。它同油画、版画、雕塑、年画等画种一起构成绘画这门大艺术。国画是我们的瑰宝,研究、从事、喜欢的人特别多。在历史上仅有的几个画种里,国画的传承影响是巨大的,历代上留下来的和现存的一批国画数量巨大。同样有深远影响的还有各种壁画,有在墓葬里,窑窟里,庙宇里等。这些画的共同特点都与国画有直接的关系,都是用毛笔把线条勾画出来的。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线,各种形式的线,和西画的块面区别明显。现如今,政治局面稳定,经济繁荣,艺术发展是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代,各种艺术都在迅猛发展,从事国画创作研究的队伍更是浩浩荡荡,一支史无前例的国画大军在迅速提高发展。

在这支大军中我是另类,算不上是队伍中的成员,充其量是业余的。虽然是画了不少国画,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被藏家收藏和拍卖过,但都微不足道。我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搞什么画种,画什么画,都要努力投入,都要有踏实的基本功,否则,你什么都画不好。

我是一名自学者,没有进过艺术学校。不是不想进,也不是水平达不到,而是因工作条件,时代等原因(以后在其他文章细说),而没有被入取,因此,我只有初中文化。我从小喜欢画画,靠临摹小人书,画速写,一步步的发展起来。那时我找不到老师,搞不到学习资料,跑出几十里路从市图书馆借到有限的理论书,书上的一些名词到了若干年后才弄明白。那时只知道画画,看点书,毫无方向和目的,单纯的认为“有志者,事竟成”,用这句名言作为我的座右铭,激励我没白没黑的画,研究和探索。

1.jpg

2.jpg

3.jpg

我有个特点,模仿造型能力较强。在念初中二年级时,我根据报纸上的一个照片塑了一尊列宁像,参加了市里的一个展览,获得了好评。在生产队里干活的时候,我的小推车把上总是挂着速写本, 只要停下我就开始画速写。在地里干活, 一休息我就给社员们画像,应该说那时画的像还是很准确的(如图13)。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各地掀起画宣传画和毛主席像的热潮,我也被邀去画主席像和宣传画。我能在墙面上不用打格子就放大画,把杆子头上绑上毛笔起草,画的就很准确。那时我没接触过油画,却从理论书上知道一些色彩知识,就这样比着稿子作画,还是画的让大家很满意。

我接触国画是在七十年代。1968年,我被区里借调出来,参加区里和省里的展览,1971年,被调入文化馆,成为一名美术干部。我的工作性质变了,不能只是自己画了,要开展活动,办展览,办学习班,搞创作。那时我画过素描、年画、油画,做过雕塑,但为了适应群众文化工作,必须要全面掌握,尤其是中国画,更要去学习研究。1980年,山东艺术学院在淄川办了一期国画进修班,为期一年,我参加了,第一次听到和看到了专业老师的授课和作画,收获巨大,为画好国画打下了基础。

4.jpg

1981年,我与一个画友去了我们区里的东部山区“口头”。口头乡离我的单位有八十多里路,虽然同属一个区,但这里的农民生活条件较差,群众都很热情,为人实在。我们提出要给他们画像,他们虽不懂,但不拒绝。我在一个叫“李玉泉”的大爷家为他画像,他住在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摆设很简陋。他坐在床上,我坐在木凳上,两人距离不到一米,因有以前画速写的功底,和所学的用笔用墨,我用了四十多分钟就把李老大爷的像画好了(图四),这幅画像竟成了我的一副有代表性的国画作品。

5.jpg

我们又给供销社的几位服务员画了几幅。巳丢失,现有那年代的一幅创作(图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jpg

凡是人物画像,大部分都是把家人当成模特,这是因为条件的便利。还有画自画像,也是研究的需要。我给我夫人画了几幅肖像画和人体画,既有油画也有国画。1981年的一个中午,夫人在电磨坊工作,我用她中午回家吃饭的空当,给她画了一张国画像,用了半个多小时,效果还算满意(图六)。

不管你画什么画,最终都要用创作的作品来检验你的实际能力,当然也要用作品来反映你的思想还有对社会的责任。肖像画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画种,但我更热衷于主题性创作。只有创作才能体现作者的艺术价值,只有用创作的艺术品才能表现出对社会的态度。1995年,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地参加这项纪念活动。

7.jpg

8.jpg

所以我专门创作了一幅名为《抗日英雄》的国画(图七)。我把抗日战士那种豪迈之气和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表现的淋漓尽致。抗日战士胜利归来,提着缴获的枪,枪刀上还挂着几个日本人的头盔,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喜悦,身后弥漫着未散去的战火硝烟。我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虽笔墨上没有新意,但画面效果还可以。自此,我想在国画的笔墨上探索一下。

9.jpg

2000年,我创作了《爷孙情》一画(图八),内容画的是爷爷在给孙子挑风筝,爷爷、孙子,及卖风筝的美女之间的关系,画面的左右还有在挑选货物和奔走的人。这幅画有两大特点。一是构图,我把买风筝的焦点集中在画面中央,至高点是飘摆的风筝,几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在风筝上。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不存在,不可能把风筝挂在架子的最高处。但在艺术创作上是能讲过去的,这就叫艺术高于生活。该画的第二特点是表现手法,我没有用传统的勾线,而是用无数的小点线组成的面,淡化边缘,使其有朦胧感。

10.jpg

我用同样的手法还创作了一幅《造林汉子》(图九),这两件作品都是在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美展上,分别被承办方收藏。

尽管我后来投入到了陶瓷的创作中,未能对国画继续研究创新,但也从未停下,仍然随心所欲的画些小品。我特别喜爱画牛,把画牛看作是练笔墨的最好载体,大片的浓淡墨和挺拔的结构用笔,能体现出牛的特点。牛在大牲畜中很受喜爱和赞赏。早年它是农民种地的好帮手,耕田犁地都离不开它,还能做其他农活,那时的牛受保护,不能随便屠杀。现在的农民种地全部用机械化了,牛的性质也变成了食用牛。人们养牛不再是用来耕田,而是为了食用而圈养或是放养,变成了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再结合牛本身又有许多好的品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就为画牛增添了许多内容和题材。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我很少单纯的画牛,总要画上老人,少女或儿童,使原本的动物画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寓意。比如《前程辉煌》、《前景美》、《致富路上》、《歌声嘹亮》等作品(图十、十一、十二、十三),都是画牛与人的关系所形成的画面,而表现出来的某种内涵,再加上合适的题目,就使作品有了现实意义和趣味性。

15.jpg

我画过一幅画叫《谁最牛》,画的是孩子骑着牛,爷爷赶着牛,孩子对着爷爷表现出自豪的样子。我题了几句话,是用孩子的话说,“我们骑牛,爷爷赶牛,我们最牛了”,这就使这件作品有了趣味性(图十四)。任何东西你只要画多了,画熟了,自然就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画面,在这里我颠覆一种题法叫“胸有成竹”,就是在作画前先考虑成熟了才动手。但我在画牛的时候,有时候是在画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构图和新的内容,随机应变在绘画过程中很关键,这需要你对构图有掌控能力,对人物造型有足够的把我。

我对画肖像画始终很感兴趣,以前画的基本都是写生画,现今大部分都是用照片来比着画,这是由于条件的不同而决定的。用照片来作画不仅是肖像画家,如今许多画家在创作时都在参用照片,特别是年轻的油画家。我认为画肖像用照片和写生各有优势,使用照片在实间上较自由,有更多的时间探索表现方法。而写生画虽受时间局限,但在用笔墨时会更潇洒,画面而更生动。

16.jpg

17.jpg

18.jpg
阎先公又名阎先恭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师;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淄川区美协主席、淄川文化馆馆长。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阎先公 国画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丁邦海刻瓷艺术作品欣赏——线刻工艺仕女人物系列(五)
下一篇:丁邦海、黄玉双刻瓷作品欣赏——线刻工艺金陵十二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