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彩,又名硬彩,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 再在“彩炉”(在800-900 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各朝代古彩工艺详解
大明五彩
大明五彩,包括成化斗彩和嘉靖、万历青花五彩。成化斗彩以青花作轮廓线,再填上釉上彩料,经过高温和低温两次烧成,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形成鲜明的对比。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釉上彩只用平涂。成化斗彩杯胎质细润洁白,色彩鲜艳,制作精致巧妙。
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多用红、黄、绿、紫。以红艳绿浓为特点,用笔豪放,线条刚劲,构图繁密。以红、淡红、大绿、苦绿、黄、紫和青花料色为主,色彩浓翠红艳。
青花被作为蓝彩来应用,釉下蓝彩和釉上多种色彩构成画面,比釉上五彩更显得色彩艳丽。
康熙古彩
清代康熙时期,由于发明了釉上蓝彩,凡是需要用蓝色的地方,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能以纯粹的釉上多种色彩来表现,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色彩鲜艳夺目。
康熙时,官窑注重的是颜色釉,因此,代表古彩瓷制作水平的是民窑。常见器物有碗、盘、壶、瓶、杯、笔筒、花盆等。其中,观音尊、棒槌瓶等是康熙时期特有的器物。
陶瓷艺人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改进了材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呈玻璃状,具有透明坚致、鲜艳明亮的特点,又能把五彩常用的红、黄、蓝、绿、紫等颜色,调配出深、浅、浓、淡多种色阶。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代五彩在矾红、霁蓝上的限制。
色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在画面中增添了富丽堂皇的效果。古彩瓷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彩料以外,还有釉上蓝彩和黑彩。黑彩多用于人物的须发、鞋帽、鸟兽羽毛,山石的皴染和轮廓线的勾勒。
康熙金彩成为五彩花纹的组成部分。古彩加金花鸟纹尊,金色的荷花与红莲碧荷相衬托,将画面表现得富丽娇艳。康熙五彩的绘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山水、花鸟、神话、宗教、历史、戏曲、小说、故事应有尽有。
画面壮观,气势豪放。绘画风格多模仿名家笔法,人物效仿陈老莲,山水取法王石谷,花鸟则似华秋岳。这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的作品与明代带有浓厚民间色彩和装饰趣味的瓷画完全不同,使古彩瓷的装饰风格大为改观。白地古彩以外,还盛行色地古彩、豆青地古彩、蓝地古彩、哥釉古彩、珊瑚红古彩、墨地古彩。
雍正古彩
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盛行,古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个时期的古彩特点是器型秀丽,画面小,花纹精细,用彩比较清淡。
古彩草虫图浅盘,盘心绘玲珑石、草花、天牛,内壁绘三只姿态各异的草虫,形象逼真生动,红彩用得极少。
在大片白釉的衬托下,愈显得清雅宜人,与以淡雅著称的粉彩异曲同工。古彩花木纹瓶,构图疏朗,纹饰与瓷器的空白穿插得非常协调,花卉的素雅与红艳相衬托,令人赏心悦目。
乾隆古彩
古彩瓷在乾隆时也有作品出现,虽然不乏佳作,但是被盛极一时的粉彩所掩盖,工艺上也缺少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