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座落于泰康路的田子坊,这座上海唯一的琉璃艺术博物馆,于2010年10月11日隆重开幕,是集欣赏艺术、收藏研究、美育课堂、书籍阅读、活动发布,以及购物、美食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设计以黑色为基调,色彩变化的琉璃,在黑色中彰显更多繁复细节。琉璃艺术博物馆二、三楼主体展区,向琉璃爱好者讲述了一个庞大的“中国琉璃的故事”。
琉璃工艺在5000年前就已产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琉璃艺术就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在古代世界工艺美术中别具一格。自汉代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融,中国的琉璃艺术获得新的发展。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设立宫廷造办处,邀请了西方的技术人员入宫交流,使琉璃制作一度得到复兴。在之后的300年间,琉璃又受到冷落,直到1987年,由于杨惠姗、张毅的努力,中国的琉璃创作在世界工艺史上开启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局面,琉璃艺术品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时尚。
博物馆的一楼是礼品店、书店和餐厅,二楼有女娲补天3D动画剧场,展区展出中国古琉璃珍藏、法国琉璃先驱埃米尔·加勒的作品,以及十一位国际琉璃大师的作品。三楼是杨惠姗经典作品展。很遗憾,三楼是不允许拍摄的,我只拍摄了二楼的作品。
前不久我刚参观了上海玻璃博物馆,这次又参观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琉璃实际上也是一种玻璃,是一种工艺比较特殊的玻璃,所以,在玻璃博物馆可以看到琉璃艺术品,而在琉璃博物馆里,也可以看到很多玻璃艺术品。二楼展出的所谓国际琉璃大师的作品,我看很多并非采用琉璃工艺,而是玻璃艺术品。总之,不必拘泥于名称叫琉璃还是玻璃。
琉璃工房、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之一张毅说: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璃,琉璃工房1987年创立时开始将这两个字用于我们所有的作品。这项决定影响了后来的所有现代中国水晶玻璃皆被称作“琉璃”的应用。
博物馆的外墙上巨大的牡丹花在晚上特别漂亮,白天却看不出什么名堂。
博物馆入口处的艺术装置
博物馆三楼平台是户外装置艺术《繁花满天》
《第二大愿》杨惠姗(1952,台湾)。
这是杨惠姗的第一件佛像作品,原本只打算做一个拳头大小的作品,因为没有经验,做成了很大的佛头。这件作品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却是杨惠姗琉璃佛像艺术创作的重要里程碑。
《春之舞》杨惠姗(1952,台湾)
《清泉映兰》杨惠姗(1952,台湾)
《Seeded Messenger》艾里克·希尔顿(1937,英国)。
苏格兰高地的古老与旷野,是艾里克·希尔顿认识世界的启蒙,给他的创作注入强烈的神秘思考。借助丰富的玻璃资历,他用精准的设计语言,结合不同的媒材,表达自然、宇宙与人的息息关联。而他将各种材质利落精准地与琉璃完美结合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
《Seeded Messenger(局部)》艾里克·希尔顿(1937,英国)
附录:关于琉璃
琉璃是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氧化铅)为原料,用水晶脱蜡铸造法高温烧结而成的艺术作品。琉璃的特点如下:
1、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4、高温烧制: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5、琉璃内的颜色都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温烧结而成的,不会有褪色、氧化等老化现象的出现。
6、琉璃的气泡:琉璃作品应具有艺术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更具想象空间,更具灵气。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