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刻瓷艺术网(www.keciyishu.com) 于2014年6月25日正式上线。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以弘扬和传播中国刻瓷艺术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艺术品领域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型平台,网站致力于为广大受众提供业内最权威、最全面的刻瓷艺术资讯,致力于推动刻瓷艺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中国刻瓷艺术的创新、交流、繁荣和发展,走向世界。
2016年上半年,中国刻瓷艺术网入选山东省省级重点文化项目库。
刻瓷是中国一种历史久远的传统手工艺术,它使用钻石等硬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集绘画、书法、刻镂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集笔、墨、色、刀等多种技术手法为一体,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把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诗、书、画、印的 笔墨气韵,篆刻的金石趣味汇聚一体并与陶瓷刻绘艺术完美合璧,以刀代笔在瓷器上表现出极强的效果。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从而达到“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刻瓷艺术既保留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瓷面晶莹光洁的特色,被人们称之为“瓷上锦绣”。
1982年,中国刻瓷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先生把刻瓷技艺带到了美国田纳西州的世博会上。同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先生在德国第34届慕尼黑手工艺品博览会获得金奖,中国的刻瓷艺术从此走向世界。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经常把刻瓷作品作为贵重国礼,馈赠给各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
近年来,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展会中,刻瓷艺术作品不仅屡获大奖,而且赢得诸多口碑。人们对刻瓷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一直没有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中国刻瓷艺术网的建立,及时填补了这一空白。
据中国刻瓷艺术网CEO高守建先生介绍,中国刻瓷艺术网以“弘扬中国刻瓷艺术”为己任,积极推动中国刻瓷的产业发展,是一个提高中国刻瓷知名度的宣传平台, 体现中国刻瓷艺术魅力的展示平台,为国内外广大刻瓷艺术爱好者提供研讨、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带动中国刻瓷产业经济发展的交易平台。
中国刻瓷艺术网以“资讯、视频、专题、网上展厅、在线交易”等多种形式,融“陶瓷、琉璃、收藏、评论”为一体,最大程度契合艺术家、收藏群体等不同群体的新媒体在线服务,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完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O2O(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上交易、线下体验)和C2B(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电商模式, 建成集线上展示、线下体验、估价、销售、拍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刻瓷艺术品交易垂直电商平台。(刘秀玲)
相关链接:
述评:永不谢幕的中国刻瓷艺术
——写在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闭幕之际
千年古都潮起云涌,刻瓷艺术源远流长。2016年9月14日,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落下帷幕。
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刻瓷艺术网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刻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届创作繁荣、思想融合的艺术盛会。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为期9天,参展的“国大师”有11位,参评的省市级陶瓷艺术大师、高校美术系教授、刻瓷爱好者77位,分别来自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湖北、广东等12个省市,参评(展)作品218件,涵盖了人物、山水、书法、绘画,题裁广泛,表现各异。不同地区,不同体裁,不同创作手法的刻瓷艺术作品,在这里融合交流;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创作风格的刻瓷艺术思想,在这里激情碰撞。艺术家们相互学习,互促共进,共话刻瓷艺术的美好未来。
9月8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立全(左一),在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右二)的陪同下,参观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
这是一届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艺术盛会。在第十六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期间,举行了首届中国刻瓷艺术高端论坛。包括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山东省陶瓷协会理事长葛春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小平,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何炳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尹干、王玉岭在内的十几位“国大师”通过论坛的交流形成共识:刻瓷艺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陶瓷艺术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刻瓷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得到陶瓷艺术界甚至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的关键,只要坚持不断创新,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左二)参观首届中国刻瓷艺术展,对刻瓷艺术作品产生深厚兴趣。
这是一届走向民间、服务群众的艺术盛会。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的展区,位于陶博会主会场的核心位置,每天接待大量来自海内外的观众,可以说,有多少游客参观陶博会,就有多少游客参观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据十六届陶博会组委会公开发布的信息:为期9天的会展,累计参观人数超过50万人次。其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阎先公、董善习、吕泉、王一君、丁邦海、马志河等人先后亲临现场,与市民面对面交流,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刻瓷艺术,了解中国刻瓷艺术,为中国刻瓷艺术的推广普及推波助澜。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蒋秀梅、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在刻瓷艺术展区进行了现场表演,使刻瓷艺术走出神秘的高阁。
清华美院教授、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参观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左)在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上,担任首届陶瓷创新设计大赛评委。
百花齐放,方显艺术繁荣;百家争鸣,方能推陈出新。在现代刻瓷走向繁荣发展的40年间,各级陶瓷艺术家、刻瓷艺术爱好者是繁荣刻瓷艺术的重要力量,坚持推陈出新,创作不断,不断改进工艺手法和表现形式,不断改进刻瓷艺术的载体和媒介,鼓励一切有利于刻瓷艺术发展的思维在探索中成长,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得到了竞相发展,使刻瓷艺术展现出新魅力、焕发出新光彩,开创了中国刻瓷艺术的新局面。
随着第十六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闭幕,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也圆满结束,但中国刻瓷艺术的发展却正如燎原之势,永不谢幕!(隋旭光 周天智)
相关链接:
中国刻瓷艺术昂首走向世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16年9月6日,作为第十六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与中国刻瓷艺术网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刻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刻瓷艺术,最早源于秦汉时期的刻玉,也称“剥玉”。清朝初期,北京宫廷艺人华法取意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瓷面上刻制书画,是当今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刻瓷作品。彼时,集“绘画、书法、陶瓷、雕刻”为一体的刻瓷,只是局限在宫廷内的工艺。及至民国前期,刻瓷艺术开始在民间流传。
上世纪七十年代,山东淄博的陶瓷艺人开始从事刻瓷艺术的探索,经过40多年的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刻瓷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淄博这块陶瓷的热土上,先后诞生了26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大师已近300人,刻瓷爱好者达数万人之众,淄博的刻瓷艺术无论在规模还是水平上,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省外艺术家也纷纷慕名而来,拜师学艺,淄博俨然已经成为中国刻瓷艺术的圣地。
在淄博刻瓷艺术家的推动下,刻瓷艺术开始走向世界。过去的数十年间,先后有十几位大师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刻瓷艺术的风采和魅力,无数件刻瓷作品被作为国礼,送给各国政界元首和国际友人,为世界所尊崇。
正本清源,方能革除流弊,停止无何止的争论和纠缠,全心全意谋取刻瓷艺术的美好明天。
第十六届中国(淄博)陶博会期间,清华大华美术学院教授、“陶瓷泰斗”张守智在参观首届中国刻瓷艺术作品展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刻瓷艺术家们坚持创新、不懈追求的精神,对中国刻瓷艺术的快速发展感到十分欣慰。
在陶博会开幕当天的首届中国刻瓷艺术高端论坛上,被誉为“中国刻瓷第一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明文作了《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的主旨演讲。张明文指出,出身宫庭的刻瓷艺术典雅高贵。一位敏感的陶瓷艺术家,应具有超前意识,今天的艺术巅峰,就是明天的艺术起点。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作了题为《刻瓷艺术的未来与发展方向》的主旨演讲。尹干指出,刻瓷艺术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是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刻瓷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得到陶瓷艺术界甚至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的关键。
刻瓷艺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必将走向辉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刻瓷艺术开始出现在全国陶瓷评比当中,当时的参赛作品多以肖像刻瓷为主,并不为评委所认可。此后,广大陶瓷艺术家从未停止探索之路,刻瓷艺术也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参评作品的水平越来越高,震撼心灵。
陶琉为媒,刀笔为质;方寸之间,阴阳之道。陶瓷界的国际盛会,把中国刻瓷艺术推向世界;刻瓷艺术的高端论坛,昭示了中国刻瓷艺术的未来前景,也为中国刻瓷艺术开启了勇立潮头、再谋新篇的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