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刻瓷:瓷器上的刺绣 刀尖上的功夫

发布时间:2016-04-1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陈丽丹 编辑:石涵
摘要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这赞的是刻瓷。什么是刻瓷?就是用特殊刀具在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的刺绣。

1.jpg

刘金铎作品《乔布斯》

2.jpg

姜小雄作品《守望》

3.jpg

刘金铎作品《福禄满堂》

4.jpg

刘金铎作品《富春山居图》

5.jpg

刘金铎作品《泳坛之花》

6.jpg

汪柯嘉作品 《青年毛泽东》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这赞的是刻瓷。什么是刻瓷?就是用特殊刀具在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雕刻的技艺。它是以刀代笔的绘画,是在瓷器上的刺绣。

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两百年以来,这门技艺始终在三湘大地传承发展。其中,邵阳的“宝庆瓷刻”已被纳入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A 刀是笔 瓷上刻 神奇的艺术

“宝庆瓷刻”的历史可追溯到同治年间。刘金铎的爷爷曾随曾国藩的湘军进京,学下这门技艺,后被其父亲传承,却没有得到发展。而从小耳濡目染的刘金铎则与刻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年时,刘金铎系统地学习过绘画,后又参加湖南师大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的函授。一次,他无意间看到祖上留传下来的,一个刻有简单花鸟图案的瓷器笔筒,爱不释手的他决定重拾刻瓷这门祖传技艺,从此没有停下过手中的刻刀,至今30年。

刻瓷不像绘画一样可以修改,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瓷器脆弱易碎,一不小心,便会崩瓷,长达几个月功夫的作品就报废了。刘金铎已记不清丢掉过多少瓷盘,但他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为了使自己的技艺精进,他还曾专程到山东、天津、北京等地向北派刻瓷大师们学习。通过30年的实践,吸收西洋素描画和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又借鉴中国商、周时期的玉雕游丝刀法,刘金铎大胆突破,掌握了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超的新的刻瓷刀法,他称之为“游丝点刀法”。

《泳坛之花》是刘金铎的得意之作,远看像照片,近看则比照片更真实。他先是仔细研究女运动员的面部特征和细节,再用“游丝点刀法”进行细微的雕刻,女运动员脸上那一颗颗饱满的水珠被强化得立体而有质感,达到了超写实的效果。2014年,《泳坛之花》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百花杯”金奖,同时入选联合国手工艺理事会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

刘金铎凭借高超的技艺,成为了“宝庆瓷刻”的传承人。他的作品《齐白石肖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银奖、《乔布斯肖像》获得“百花杯”金奖;在第4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沧桑》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最近,他创作了一幅新作《富春山居图》,用象牙白瓷板雕刻,按原作尺寸缩小2.89倍,再现原作淡泊、闲散的东方美学人文情怀。

B两个人 一条心 乐在其中

长沙的姜小雄和汪柯嘉本是邻居,年轻时都曾学过素描,还曾在一起组过乐队。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二人见到了一件英国女王的刻瓷作品,两人立即被其魅力所吸引,便开始在工作之余自学刻瓷。

汪柯嘉告诉我们,刻瓷根据瓷器釉色又分阴刻和阳刻,阴刻是在白色瓷器釉面上把主题雕刻出来,再借助颜料上色显像;而阳刻则是用刀具将有色瓷釉分出层次来表现形象的立体感。两人早期是在小型白瓷盘上阴刻简单的花鸟虫鱼,随着技艺的精进,才开始阳刻人物肖像。

然而,对于原本从事管理和广告行业的汪、姜二人来说,刻瓷属于半路出家。为了更系统更专业地学习刻瓷,1997年,两人前往山东淄博拜师学艺,学成后,继续坚持业余创作。2013年,二人退休后成立了工作室专职刻瓷。两年下来,每天6个小时的敲敲打打,让年纪渐长的二人不觉乏味,反而乐在其中。

一件《爱因斯坦》的作品汪柯嘉刻了三个月。直径为半米大的黑色瓷盘上,爱因斯坦双手微握,眼睛直视前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身上的毛衣在瓷器的映衬下厚实而有质感,根根白发细腻而生动。

相对于其他题材,汪、姜二人都更喜欢人物肖像。汪柯嘉说:“人物肖像是刻瓷中最顶级的一种。刻花鸟虫鱼允许稍微的变形走样,但人物的眼睛就是眼睛,鼻子就是鼻子,一点都不能错。”

《玛丽莲·梦露》是姜小雄耗时四个月倾力完成的作品,也让他一举拿下湖南省“最具影响力的传统技艺大师”的称号。宝石蓝底色的瓷盘中,性感妩媚的梦露呼之欲出。今年,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姜小雄创作了一件《中国抗日女英豪——成本华》的作品。

C兴产业 促发展 传承创新

众所周知,湖南是个产瓷大省,醴陵瓷器享誉国际,而与之不匹配的是湖湘鲜有刻瓷名家。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都有人重拾刻瓷技艺,山东,尤其是淄博,刻瓷艺术最为成熟,刻瓷产业也最为发达,与之相比,湖湘刻瓷从业人员少,刻瓷产业相对较弱。

对此,刘金铎却是信心满满。他告诉我们,刻瓷最先出现在宫廷,加之战乱,民间本就很少有人掌握这门技艺。与淄博发达的刻瓷产业相比,“宝庆瓷刻”有着140年的历史传承的优势,这也是它能申请非遗的有力保证。

瓷刻作品不仅巧夺天工,美轮美奂,还具有耐保存的优点,既可收藏还可作为礼品。如今,刘金铎的作品供不应求,订单源源不断。而随着名气大增,汪姜二人的工作室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而提到刻瓷的传承问题,汪柯嘉说,不少年轻人见过他们的作品之后惊叹不已,都怀着极大的求学热情。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刻瓷是集金石、绘画、雕刻于一体的艺术,从事刻瓷创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精力。年轻人刻瓷能否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是汪姜二人和刘金铎同样担心的问题。如今,刘金铎已经收了两个学徒,而汪姜二人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原文发表于2015年12月8日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淄博源一刻瓷艺术博物馆等5家非国有博物馆通过确认
下一篇:茅子芳:这位老人不简单 金刚刀刻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