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单孟渤:刻瓷和蛋雕 刀尖上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6-04-18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马滟宁 编辑:石涵
摘要 刻瓷和蛋雕两项传统技艺都被遴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国的刻瓷艺术起源于18世纪,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bac04948-f814-4f62-97d3-cbeb72f91fc4.jpg

单孟渤的蛋雕作品

人物档案

单孟渤年龄:66岁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刻瓷与蛋雕)

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汉办山东大学特聘专家

济南市泉城文艺奖二等奖

刻瓷和蛋雕两项传统技艺都被遴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国的刻瓷艺术起源于18世纪,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蛋雕的文化起源于欧洲六世纪初的复活节彩蛋,传入中国也有百年时间。由于雕刻技艺的繁琐和作品的不易保存,这两项技艺并未被大众熟知,通过单孟渤的讲述,或许能使我们寻访到这其中的奥秘。

从小就是个“艺痴”

我从小爱好绘画、雕刻,所以涉足刻瓷和蛋雕绝非偶然。

小时候虽然喜欢绘画,但其实没受过什么专业的美术训练,最初就是看小人书、比着小人书上的图画描,大概从四五岁开始画,稍大些后我就有意识的练习素描,10岁左右我还用木头雕刻了一把盒子枪,上了油漆之后样子非常逼真,那把枪送给我亲戚了,听说至今他还保留着。上中学那会儿,班里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找我画素描,星期天别的孩子出去玩,我就拎着画夹和笔出去写生。

就这么一直画着,直到后来我又迷上了摄影,1987年参加工作之后买了第一架照相机,那时候玩相机相当于是个无底洞,得不停地买胶卷、冲卷、洗印、放大……我痴迷到了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程度。正是这些爱好,通过绘画练就的造型基本功和通过摄影掌握的对光影效果的敏感度,无论在刻瓷技术上还是后来的蛋雕工艺中,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

“半路出家”迷上了刻瓷

淄博是中国的瓷都,也是刻瓷艺术最繁荣的地方。1992年,我出差到了那儿,正赶上一年一届的陶瓷琉璃艺术节,我就进去看了看,当时现场正好有人展示刻瓷作品、现场雕刻,一看我就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想自己尝试着做。在我做刻瓷之前,济南还没人做这个东西,淄博之所以刻瓷兴盛,或许是因为淄博生产黑陶,黑陶是刻瓷艺术很重要的承载体。

其实刻瓷说起来好像挺简单,使用的工具就是一个小钢棍,前面焊上硬质合金的刀头,再把刀头磨成扁的尖的,最后拿锤子塑型就可以了。当年还没地方买刻刀,工具都是自己做的,制作刀头用的硬质合金的型号有很多,而瓷的硬度很高,如果太软的金属一刻刀就会卷刃、太脆的刀头则会发生“崩瓷”现象,所以刀头必须要有一定的韧性、硬度和钢性,可是没人告诉你该用几号的钢做刻刀,刀是“吃饭”的家伙,别人不告诉你什么钢合适,半年时间里我试了十几种型号的钢,终于才有了把得心应手的刻刀。再后来找到卖工具的地方也就不自己做了,刻瓷的刻刀是消耗品,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得换,现在用的刀都是买成品。

最初练刻瓷的时候,我是拿家里吃饭的家事什练手,那时候盘子、碗、甚至烟灰缸,逮住什么用什么。但家里的白盘子只能刻平面,然后再着色的那一种刻法,出不来黑陶给人的震撼效果。刻的久了才知道,普通的盘子和专门用的盘子有很大差别,所以那以后都是去淄博买专门的黑陶盘子,但是这种盘子很重,一个得有十来斤,专门跑过去,一趟也就背四五个回来。那时候都是周末去,90年代初,一趟花费算下来也得要100来块钱,这样买盘子的周末,几乎每月都有几趟。

大约刻了一年左右(1993、1994年)吧,我决定专刻黑盘子,并且专刻人物肖像。比起发源地淄博,我和那边做刻瓷的人的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不画,我的刻瓷没有着色,效果全凭刻。但也不能说一点也没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个圈里有位丁邦海老先生,我非常认可他,他是让我很佩服的一个人,他和我的师傅朱振启是师兄弟,所以我该叫他师叔,但这些老先生们的艺德都很高,我们三个在一起更像是好朋友,经常互相切磋,我的师傅朱振启应该说是济南刻瓷第一人。但他们大部分作品也都是白盘子,需要后期着色处理,画的好了,效果也很好。

我之所以后来认准了专用黑陶刻人物肖像,也跟我小时候打下的素描基础有关系,现在我也鼓励我的学生要学学素描,因为你会发现,黑陶的黑非常漂亮,你很难再找到什么比这个还黑的东西了,这个颜色和黑陶里面的白反差很强烈,只要素描底子好了,找准了中间的灰调子,做出的效果视觉冲击力是很强烈的。

除此之外,前面说到的摄影,也给了我很大帮助,早年我常做黑白肖像摄影,影响人物面部变化的元素有很多:色调变化、光线变化等对于雕刻都很重要,想要做好人物雕刻,摸清楚黑白灰的影调幻化很重要,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会不会摄影做出来的效果差别很大。

另外,我是学医出身,学过解剖,我还尝试了很多人体作品,人像的骨骼肌肉如何分布摆放,这些对于雕刻肖像也绝对有大帮助。所以我也常对我的学生说:最好学学解剖和摄影,即使不搞摄影起码看看摄影的书籍。这些综合的因素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好坏。比如说,人脸上哪块肌肉怎么长,画素描的就会知道,脸上不同的部位肌肉的走向是不一样的,不能随便刻,不管是刻瓷也好还是蛋雕,刻刀的走向和用笔是一样的,而最后一遍的刻刀走向必须跟素描笔的走向一致。

那把刀从盘子刻到了鸡蛋壳

我差不多1995年开始接触蛋雕,比刻瓷晚几年。山东有个“刻字艺术家协会”,朋友介绍我加入了这个协会,这个协会有很多民间手工艺高手,我就是在这个协会认识了一个搞蛋雕的人,在他那我第一次看到了蛋雕作品,觉得挺有意思:他是在红皮鸡蛋上刻肖像。当时觉得很震惊,鸡蛋皮上竟然也能雕刻,我也要试试。

就是那个朋友告诉我蛋雕怎么刻、需要用什么工具、还借给我书看,我就是这么接触到蛋雕,说起来他也算是我的启蒙师傅了。那时候我们用锯条,掰断了,用锋利的那个断面刻,后来发现这种钢材比较软,不好用,就试着用其他材料,比如各种合金、白钢等不同的材料试验,我试了各种材料,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工具定下来,最后确定白钢磨出来的刀最锋利。就是那把白钢刻刀,也不用分型号,都十几年了,依然跟着我。

我觉得蛋雕和刻瓷一样,蛋壳的表面是红颜色的,通过刻露出白了,影调也就出来了,这跟刻瓷完全是一个道理。

蛋雕的起源在明清时期就有赠送彩蛋的习俗,后来的各种刻法都是从那演变而来。开始就是在上面简单雕刻一下,再往后变得越来越复杂:花鸟、肖像、镂空,雕刻的技术也越来越高。

我做镂空蛋也有七八年了。也是在网上看到别人做镂空,就开始尝试。用过的最大的蛋是鸸鹋蛋,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禽类,这种蛋很有特色,表面上是很深的墨绿色、把这层颜色打磨了以后就是一层蓝绿色、再往里接近内膜的很薄的一层是白色。任何蛋,抽蛋液的时候都有可能会把蛋壳弄坏,我的方法是先钻一个绿豆大小的眼,再用空气把里面的蛋顶出来,就是用针管子往里打空气,眼朝下,用空气把蛋液挤出来,最后再冲洗就可以了;千万别直接拿针管抽,针管太细,抽不干净。你别看蛋雕这么精细的活,都得用手抱着刻、没法借助任何机器。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台阶式的,到了一个平台就会遇到瓶颈。无论刻瓷还是蛋雕都一样,真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反复的琢磨、甚至不刻,停上半年或者一年,有了灵感,马上实验,就会有新的突破。

刻瓷的始创与经历:现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华法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刻瓷的发展。华法的刻瓷以工笔山水画为主,以刀代笔,运用自如,并传授给北京朱友麟、陈智光等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品红”等。20世纪,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均产刻瓷。

何为蛋雕:蛋雕是近年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蛋雕工艺品有多种,一种是用雕刀在表面颜色较深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图案成形后其效果类似于美术中的素描或线条勾勒;另一种是选用质地较厚的鹅蛋鸵鸟蛋等禽蛋作为材料,以浅浮雕或镂空的手法进行雕刻。

原文发表于2014年08月07日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艺术 单孟渤 刻瓷 蛋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刻瓷艺术大师刘永强讲述刻瓷风韵
下一篇:张源源:指画技艺突破艺术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