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鼻烟壶是我国工艺精粹,北方赏玩者众,社会根基深厚,欧洲及美、日、韩等国也极为推崇。但这玩意儿在南方可是极小众的雅玩,不过在成都新津,却有这么一个小女子,谨守枯燥和寂寞,守望着内画鼻烟壶艺术。
沙湾风物滋润艺术心田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笔者应约来到了坐落在新津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小区。此处地理位置稍僻,没有寻常城里那般喧嚣,大门外几株大树木叶尽脱,沐浴着丝丝寒风。女画师早已在大门等候。
她家在三楼,工作室窗外有一株悬铃木,枯黄的叶子稀稀疏疏,淡淡的阳光从枝叶间漏下,玻璃窗上透出几许暖意。我们面对面坐下,略微寒暄,我感到她眉宇间流露出一种娴雅安静的气质。轻言细语中,她开始说起从艺往事。
她叫吴建英,乐山沙湾人。沙湾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境内大渡河奔涌纵贯,峨眉山美女峰英姿劲挺,自古就有“灵山秀水、沙岸湾环”美名。吴建英有幸生长于兹,在沙湾乡下,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家乡的山水风物滋养了她的灵气,积淀了她的艺术禀赋。一上小学,不知为何,吴建英即对美术课喜爱有加。可惜美术课一周才一次,哪里能满足她的绘画渴望。于是一有空闲,她便自己随性画起来。树木花草、农家房舍、家畜家禽、田边沟坎,还有远处的峨眉山和它变幻莫测的烟岚都成了她描绘的对象。这样随性画来究竟不成方圆,于是,她又向老师借来美术书籍,规规矩矩照着书本画起来。
其实,她学画并不容易,家里条件差,没有余钱供她画具画材。可父母看她这么喜欢绘画,依然极尽所能供她画画。一次,她爸爸挑了一百多斤红薯上街才卖了7块钱,那是1989年,这7块钱也够家里几天的开销了。想着女儿要去参加学校的画展,老父硬是用这7块钱给她买了纸、笔和颜料。
美术这学问,入门难提高易。吴建英,一个乡里女童,凭着兴趣,借着天性,硬是摸到了绘画之门。整个小学,令她最自豪的是,在沙湾乡里举办的一次美术展览中,她精心创作的毛笔画《喜鹊登梅图》获得了二等奖。消息传开,老师、同学、亲友皆以惊讶的目光注视着她。这小女孩厉害呀!她的作品自然稚嫩,但那奖励却激起了她走向艺术的渴望。就这样,一边上学,一边自习绘画,吴建英读完了中学。
不经意间闯入鼻烟壶艺术殿堂
初中毕业,吴建英失学在家,以后路该怎么走呢?面对未来,她心中一片茫然。惆怅间,她决定北上探望姑妈,散心觅路。姑妈远嫁河北衡水,那儿对沙湾是多么遥远的异乡。她怀着生活的希冀,悄悄踏上了北去的绿皮列车。这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踏上火车那一刻,心中满是忐忑不安。毕竟是少女,在隆隆的车轮声中,她渐次安静下来,心中开始想象起未来的生活。两天一夜后,衡水到了。这一年,是1996年。吴建英没有想到,从此,她将开始踏上新的人生之旅。
彼时的衡水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处处充满了喧哗与骚动,日子似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吴建英上街闲逛,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展览:习三内画艺术学校作品展。内画?难到画画还要分内外?自己自幼喜欢绘画,却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内画?何不进去看看。谁知这一看,吴建英便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这里,不妨先谈谈内画。内画也称内画鼻烟壶,是在鼻烟壶内壁上刻画的一门艺术,以特制的画笔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空间作画,工艺尖端,可谓巧夺天工。鼻烟壶用来盛鼻烟以供吸食,这嗜好流行于清代,今已隐入历史,但烟壶艺术却传了下来。其中烟壶内画艺术尤其精湛,发端于北京清嘉庆年间,先是达官贵人追捧,后入民间,也深为大众喜爱。历经岁月积淀,内画烟壶形成了“京派”、“冀派”、“鲁派”及“粤派”四大内画流派。其中“冀派”形成时间稍晚,以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著称。绘画题材涉及花鸟山水、飞禽走兽、草木虫鱼、人物肖像、博古器物等等,堪称蔚为大观。冀派的开创者是王习三,是国内目前声誉卓著的内画鼻烟壶大师,极受内画鼻烟壶藏家和玩赏家推崇。为传承内画艺术,王习三在1996年创办了习三内画艺术学校。这是一间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培养内画艺术人才。
这一次的展览,正是内画艺校的开张盛会。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吴建英大开眼界。那些结构精致复繁、色彩艳丽生动的作品是怎么画上去的?而且在那么狭小的空间?难道会有什么魔法吗?她一边细细观赏鼻烟壶,一边在脑子里飞快地思量。可是凭她那点自修的绘画知识,哪里想得清其间的奥妙?看着、看着,一个念头飞入脑际:学习内画,走一条新路。
从此,吴建英走入习三内画艺术学校,开始了三年的专业学习。此际的她,恰值青春美丽,云英未嫁,心中对未来充满幻想。专业学习为她开启了崭新的艺术之门。她全部身心都投入了学习。
内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础,造型、色彩、构图一样也不能马虎。尤其是冀派内画,讲究造型精确,追求风格典雅,更对基础训练要求苛严。
她第一次拿起内画笔时吓了一跳,铁丝打制的细细的笔杆,弯弯的笔头,几根鼠须毛笔尖,拈在手里,轻若鸿毛,这是画笔吗?是的,这正是内画画笔,因为在材质特殊的烟壶内壁上作画,工具必须轻盈小巧。这是冀派内画的当家画笔,是王习三大师发明的,比早年的竹笔表现力更强,直接促成了王习三那些精细刻画的人物肖像作品。
内画的基础学习相当枯燥。首先是练习画线,那是在毛玻璃片上练习画一横一竖,迥不同于画纸画线,而且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然后是着色,要一次次干后渲染,染出色彩的古雅醇厚。内画的作画工序与外画相反,开始时,吴建英很不习惯,但慢慢地画内画的愉悦悄悄袭上她心头。看着物象在自己细密的勾画下渐次成形,她心里涌起丝丝甜蜜的意绪。
其实,学习内画最要紧的是磨砺心性。一只两寸高的鼻烟壶,绘满工细走兽,大约需要140小时,不能一气呵成,色彩要一遍遍地干后再染,即使细微处,也要尽显丰富的层次。这要多大的耐心。好的内画师,性情上常有这些特点:平心静气、耐心细致、张弛合度、不疾不徐、精细严谨,总之要有一副好的性格。吴建英似乎与内画有天生不解之缘,她性格沉稳,坐性好,耐烦不避琐碎。一段时间下来,她已然进阶到心无杂念,目无余物,唯有烟壶的境界。
隐居新津坚持绘制鼻烟壶
三年的学习很快过去,这三年,吴建英全身心投入内画学习,毕业之际,她的内画烟壶获得另一个内画大师张铁山的认可,于是她去了西安张铁山大师开办的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深造。
说来,张铁山也是王习三大师的亲传弟子,年仅15岁时即随师学艺。他在冀派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立了内画艺术新派“秦派”,并于1988年在西安创立了铁山内画艺术研究室。43岁时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我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其创立的“秦派”内画烟壶以透、润、精、雅的特点著称。
在铁山内画艺术研究院,吴建英既是弟子也是老师,她一边随张铁山大师继续修习,一边教授来学习内画烟壶的学员。在老师指点下,吴建英的画技暗暗成长,人物、花卉、走兽、山水、博古器物都能画,水彩、油画、丙烯颜料运用熟练,作品构图严谨、造型准确生动,色彩和谐典雅,俨然成熟的画师。笔者采访她时,工作台上摆着一只未完成的走兽烟壶。她特意为我表演勾绘兽毛。她微微运笔,细若秋毫般的兽毛随即稳稳呈现,手法熟练之极,端的是功夫精湛深厚。
西安是古都,游客中的烟壶爱好者对吴建英的烟壶作品深为喜爱,她的一只内画烟壶大约售价一两千美金。成功的愉悦激励着吴建英,她似乎感到自己就像丑陋的小飞蛾,不意间变成了一只翩翩彩蝶,自由飞舞在工艺美术的花园。
多年的漂泊令吴建英倍加思念故乡,几年前,她回到成都,选择在新津定居。成都缺少内画土壤,也没有市场,但她的心属于内画烟壶艺术,眼下,她依然坚持绘制鼻烟壶,只是现在是工作之余。每日晚间,照护好孩子后,她便躲进工作室,端坐在工作台前,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烟壶,开始沉入内画世界。此刻,周遭的喧嚣似乎全都隐去,唯余工作台灯灯光映衬着她孤独的身影。
听她轻言目前的状态,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位女子,是一个很有定力,很有追求的手艺人,而且是一个在寂寞里坚持的“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