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手残志弥坚 吉林市刘世杰痴迷瓷刻艺术不断创造精品

发布时间:2016-08-23 来源:江城日报 作者:赵文明 编辑:1290127891
摘要 3月6日,家住吉林市龙潭区的女大学生张嘉宁,在开学前向亲友展示自己社会实践成果——一个红色的瓷盘上,刻着潇洒飘逸的四个大字“和纳百福”。大家问她在哪学的“手艺”,她的回答令人惊讶:“跟一位左手有残疾的师傅学的。”

1.jpg
刘世杰(右)向来访者介绍瓷刻艺术。

2.jpg
刘世杰在瓷盘上雕刻的文化名人肖像。

3月6日,家住吉林市龙潭区的女大学生张嘉宁,在开学前向亲友展示自己社会实践成果——一个红色的瓷盘上,刻着潇洒飘逸的四个大字“和纳百福”。大家问她在哪学的“手艺”,她的回答令人惊讶:“跟一位左手有残疾的师傅学的。”

这位师傅叫刘世杰,今年54岁,是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用一只手、一个合金刀头,在坚硬易碎的瓷盘上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美丽的风景和风格各异的书法。记者在昌邑区哈达湾街道怡江社区一间略显简陋的工作室里,采访了朴实直率的“刘大师”。

工伤致残潜心学画

他自幼喜欢写字绘画,一心想考艺术学院,结果以几分之差未能如愿。1981年在矿建公司参加工作,当抹灰工。因写一手好字,领导常常抽调他在工地上写安全标语。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一次施工的时候,他左手被严重铰伤,大拇指失去一半,相邻的三个手指头露出了骨头。医生给他植皮,逐个手指做手术,恢复了一年多的时间。第二年又在右臂上割开一个口子,将三个手指放在肉中长3个月,然后再做手术,但手指机能恢复得不好,留下严重残疾。

前后4年时间,他受尽磨难。这期间刘世杰想清楚了,自己天生是写字画画的料,好在手没有完全残废,他横下心钻研绘画艺术。手指稍微好一些,他就外出拜师学艺,跟郑竹天、傅丹枫、赵津海、李连忠等老师学绘画。他知道,搞绘画缺乏理论功底很难有较好发展,于是在1990年考入当时的吉林师范学院美术系,半脱产学习3年,专攻油画。

找到感觉迷上瓷刻

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杂志上看到关于瓷刻的介绍,觉得这种艺术别具一格,能将绘画、书法、雕刻融为一体,而且瓷刻作品更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可以尝试一下。他乘车去福建学习理石影雕,可人家那赖以维生的技艺概不外传。刘世杰住在小旅店,软磨硬泡,给雕刻老师干杂活、打下手,半年时间,他凭借勤快、憨厚而又聪明的为人赢得了信任,学到了技艺。然后,他又去山东学习瓷刻。他对黑白瓷刻情有独钟,以雕刻时力道的大小,刻得深与浅,表现人物、风景明暗变化,每一个点、线条、画面都考验雕刻者驾驭刀痕的功力。

雨水中的诗情画意

回到家乡,他如醉如痴地刻瓷。怕影响儿子学习和妻子休息,他独自住进一个简陋的小棚子。暴雨袭来,漏下来的雨水砸得瓷盘呯呯作响。雨水缓缓流过地上的几块瓷盘,那黑白分明的线条似乎飘动起来,瓷刻仿佛具有了灵动的生命。看着在雨水中浮动的画面,听着雨打瓷盘的声音,他浮想联翩,但归根到底只有两个字——无悔。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倒南墙走过去,即使撞得头破血流倒下了,那也要努力爬过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禀性难移。

被雨水一浇,他倒有了诗情画意,写出一首诗——雨滴敲打琴弦/余音环绕心田/谁的情已破碎/谁的缘已不见/在这似水流年/情已去/景依然/穿越千年总是芳草绵延。

瓷刻作品备受青睐

2010年,吉林市赴台湾艺术交流团选中了他和另外15位艺术家的作品,他的20多块直径0.8米的瓷盘,作为参展艺术品受到欢迎。他雕刻的孙中山、马英九、秦京生、吴伯雄等人的肖像有九幅成为珍贵的礼品。接着他携带刻有鲁迅肖像和诗歌的瓷盘,赴马来西亚进行艺术交流。天津市的艺术团体,也专程请他去讲授瓷刻艺术。他的作品获得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展和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大奖。

刻瓷是慢功夫,要边斟酌边雕刻,缺少在纸上挥毫泼墨那种潇洒。他刻过的瓷盘小的如印泥盒,大的直径有一米。他刻过的大理石板有的高达1.4米。他给多位文化名人雕刻了肖像,如著名书法家赵玉振、金意庵、刘乃中、周昔非;著名作家王宗汉、中国美术大师彭述祖、著名画家戈沙等,头像惟妙惟肖、神形兼备。这一组作品荣获2010年第五届松花湖文艺奖。他用刻瓷技法,临摹了一位画家的作品,那位画家击掌叫绝,说这瓷刻太神奇了,必须得“买”回去。

瓷刻大师征集下联

他带着数十件作品参加在长春举办的吉林省民间艺术博览会、首届工艺美术品大展和东北亚艺术博览会,专家、学者对他的瓷刻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他被推荐为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谦虚地说,一个残疾人,有个养家糊口的手艺就知足了,太大的名头咱承受不起。自己的瓷刻技术还需要锤炼和打磨,只有继续努力才能刻出更多的好作品;还要增强文化底蕴,不然作品层次的提升会受到影响。

他取出两块瓷盘给记者看,一块刻着精美的荷花,荷叶婆娑起舞,水中月影摇曳,空白处题刻着“下河采夏荷,清水碧叶花映月”,只有上联却无下联;另一块瓷盘刻的是青松生雾凇的奇景,如迷人仙境,同样只有上联“青松雾凇绿变白,因松遇水”。记者追问缺少下联的原因,他笑着拍拍脑袋:“编两句词,把自己难住了。没文化太可怕,还得请高人指点。”刘世杰希望有更多的学识渊博的年轻人对瓷刻艺术感兴趣,将这技艺传承下去。

原文发布于2015-03-17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瓷刻艺术 刘世杰 瓷刻大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一位普通农民竟是刻瓷高手
下一篇:重磅:央视十套两集专题片博山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