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历史断面前的沉思 对话《问古殉死主》作者陈思

发布时间:2016-09-15 来源:原创 作者:隋旭光 编辑:yuxun
摘要 2016年9月,作为第十三届齐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思先生将国画《问古殉死主》无偿捐赠给山东临淄东周殉马坑博物馆。

孙思与夫人孙晶晶。隋旭光-摄.jpg
陈思与夫人孙晶晶。隋旭光 摄

2016年9月,作为第十三届齐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陈思先生将其扛鼎之作《问古殉死主》捐赠给山东临淄东周殉马坑博物馆。

《问古殉死主》是陈思先生1984年以临淄东周殉马坑重大考古发现为题材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该画甫一杀青即入选当年全国第六届美展。陈思先生也因此成为我市首位入选全国美展的画家,弥补了我市前五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缺失之憾。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的张宏森是时评述其为“历史断面前的沉思”。

9月12日,十三届齐文化节开幕当天,陈思接受了中国刻瓷艺术网独家访谈。

问:陈老师好,作为第十三届齐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您从广州专程回到家乡,参加国画《问古殉死主》的捐赠仪式。我们也都看到了,从画面的感染力和视觉的冲击力都令人震撼。请问这幅国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陈:“笔墨当随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好的作品。1982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淄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担任《淄流》杂志的美术编辑,时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各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凝心聚力之际,改革开放正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次年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各级文化团体纷纷发起了作品征集纪念活动,这也是“文革”之后文化界首次盛举,文学艺术界欢欣鼓舞、群起响应。当时美术界的展览分为三个层级:市美展、省美展、全国美展(第六届),当然晋身全国美展是每一位美术工作者的最高梦想。

艺术源于生活,好的艺术作品需要适当的选题、精当的表现角度和恰当的艺术手法。

创作首先是选题,即画什么?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虽初出茅庐却又心雄万夫。这时候,恰值国家批准建设临淄东周殉马坑博物馆,这在当年曾经是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大约是1983年深秋,《淄博日报》刊载了东周殉马的几帧照片……一下子触动了我的灵感,点燃了创作的火花,令我无法遏制创作的欲望,不久我第一次踏上了去临淄的路程。

东周殉马坑在齐都镇河崖头村,距城区还有十几公里,当时是一片荒野。我上午从张店坐公交车到辛店,然后再打听、转车、步行,其实当时了解殉马坑的人并不多,加之交通极为不便,我步行赶到遗址时,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我第一次寻访殉马坑只得抱憾而归。

即便如此,我内心创作的激情反倒更加炽热,于是我找到市博物馆的老师,请他们帮忙联系。那个年代从张店往临淄打电话还是需要通过总机转接层层接转长途电话,一待预约好,我就一大早坐上公交车赶赴临淄,先是到区文物管理所找到考古专家、书法家李剑先生,那时李先生大约40多岁,我们俩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就往河崖头赶。

一路上,我听李先生讲述殉马坑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发现的点点滴滴。但当我一踏进殉马坑的遗址,首先是扑鼻而来的千年骸骨重见天日的鲜活气息和混杂着抢救保护文物药水的强烈异味,就被“熏陶醉了”。映入我眼帘的是排列成行的战马,昂首侧卧,前排马蹄飞扬呈临战壮态,后排蹄足蜷曲,形如奔跑,威武壮观,气势磅礴,宏伟的场景摄人心魂,令人震撼!强烈的创作欲陡然而生,这不正是我苦心孤诣、寻寻觅觅的的创作题材吗?

我马上在画了一些现场速写,收集采访了一些素材,并用随身携带的海鸥牌双镜头120照相机拍了一些照片。

题材既定,下一步则是确定这一历史场景的表现角度。气势磅礴的殉马葬式,虽然静态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国力、军力之强盛,但墓主是谁?是哪位不惜国力的齐王竟以数百匹战马为自己殉葬?在条件艰苦的发掘现场,那些考古工作者背负青天、汗流浃背、一丝不苟的工作场景一次次激荡着我心底的询问,并最终定格为画卷的主题,由此形成了基本创作思路和构图。

接下来则是确定艺术手法问题,即怎样画。80年代初期,受“文革”影响,艺术作品追求中规中矩成为既定一种思维模式,少有人敢于创新、敢于逾越。我当时24岁,虽经历文革岁月,但心里并没有太多思想藩篱束缚,《问古殉死主》是一幅国画,我在创作中尝试使用国画的颜色、画材选择黄色古绢,但舍弃了国画以线造型的概范式,大胆运用了西洋画的技法以立体素描和丰富的色彩为表现手法,来展现干古遗存的神韵和厚重感。所以说,这幅国画看起来象油画,显得格外古朴沉重,这在当年也算是一种创新尝试吧。从画面整体色调看是既对比又协调,背景的马骸骨是黑灰色调关系,展达殉马的悲壮场景和所笼罩的墓主的神秘色彩以及历经干年沉淀而成的岁月包浆。而对三位考古工作者的人物处理则是在灰白色调的关系中细腻刻画每一个局部细节,以背负青天的沉寂无闻表达其探索和追问,明亮的色彩则表达着我对其严谨、求索的崇高精神的敬意。

问:刚才您回顾了这幅作品诞生的过程,其实了也揭示了艺术创作规律,当年作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荣膺全国美展,这在现在看来依旧令人欣羡。问题是这么大幅的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呢?

陈:艺术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更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艰难困苦的劳作。八十年代初期是郭沫若赞美的“科学的春天”,也是“艺术的春天”,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大家都在为更高的艺术追求而全身心投入,毫无浮躁、作秀之气。

《问古殉死主》真正开始进入创作状态是在1984年初夏天时节,我和曾先国(曾任淄博书画院院长、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院长)老师被抽调到淄博市群众艺术馆楼顶的大会议室,在那里集中创作,曾老师选择其所擅长的山水,我则继续以殉马坑为题材,进入三伏天后顶楼闷热难耐,我们只好光着膀子画画,在这样艰苦而又快乐的环境之中创作活动持续了3个多月。

8月份开始进行层层评选,最后中国美协评定山东省15幅作品入选了1984年10月1日举办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也就是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美展,我创作的这幅国画即为其中之一。

全国美展参展作品有严格的尺幅要求,装裱后的最大尺幅是2000x50000px,我记得于老[于希宁(1913—2007)中国画大师、原山东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的作品就是2000x2000,《问古殉死主》的尺幅是2000x1980。是年11月上旬,淄博市专门举行了庆功会,我有幸第一个上台领奖。

2.-捐赠国画《问古殉死主》原作--尺寸1520x1280.jpg
捐赠国画《问古殉死主》原作——尺寸1520x1280


问:著名作家张宏森先生评价您的作品为“历史断面前的沉思”,请问您本人对这幅作品表达的主题是怎样思考的?

陈:宏森先生32年前的评价超越了作品本身。当年很多人问我《问古殉死主》命题的含意是什么?我当时所想“向逝去的时光追问这些殉葬战马的墓主是谁,进而颂德歌功我们的考古工作者”。

随着考古的不断深入,东周殉马坑的历史轮廓已然清晰。但如前所述,我初次在发掘现场所见,心灵所受震撼是多维度、多层面的,艺术思维很难以言语表达,况且历史谜团当时并未解开。墓主齐景公曾是一位雄才大略、礼贤下士、颇有作为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位奢靡无度、不恤国力、政治短视的君主,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春秋时期周室祚衰、霸主竞雄的大格局之中,乃至礼乐崩坏、诸侯征战、烽烟迭起的大变局之中,这幅作品的主题也许更加沉重。在我看来那一匹匹倒卧的战马,发出的不是驰骋疆场的嘶鸣而是对姜齐时代行将衰落的哀鸣。

从西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曾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齐国的盛衰的探究是历史学家的使命,而艺术作品中的累累马骨表现不仅仅是的历史遗存,揭示的也不仅仅是先秦时期“视死如生”厚葬制度之下对墓主身份的追问,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度审视这幅作品,会对其主题产生新的解读。沉重的历史断面之下,国王之死隐喻着王国之灭。

宏森先生的评价超越了作品本身的艺术范畴,今天想来,确有其更深邃的眼光和更深刻的意味。

《问古殉死主》捐赠证书。.JPG
《问古殉死主》捐赠证书。


问: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无法回避其创作的巅峰,也许有的已经过去,也许还没有到来,对您而言《问古殉死主》当是您的扛鼎之作,对东周殉马坑博物馆而言或将增添一幅镇馆之宝,您为何选择此画捐给临淄?

陈:临淄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先民创造辉煌灿烂的历史,迄今齐文化仍焕发着勃勃生机;32年前临淄赋予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无论置其于何地,其魂在兹。

当年,临淄区文管所的李剑老师就曾希望能将此画交由文管所收藏、或由文管所代为保管。因为当时这幅画参加了全国美展之后又参加巡展,直到85年年中才回到我手里,后来与李剑老师联系减少,不久我又南迁。令我感动的是此画多有知音,多年来身居广州的一位临淄籍挚友每至寒舍,辄驻足画前思接千载,纵论所感常有新意,亦数次建议将此捐至故里。但32年来,我由北而南、数次迁居、几度出国……此画一直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毕竟此画凝聚我的青春岁月,倾注了我难舍难离的情怀。

今年8月初因缘际会,我与临淄区委宋书记、宣传部张部长偶然言及这幅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宋书记以敏锐的文化眼光,毫不“客气”地提出此画一定要捐给齐国故都,哪怕有偿也行。次日一早又特别嘱托张部长跟进落实,区领导的恳切真诚感动着我,在夫人和子女的支持下,我终于决定无偿捐赠。淄博市文物局原局长刘忠进闻讯感慨:“陈思捐赠大作,开淄博捐赠公益之先河。”

《问古殉死主》归其故土,当是其最好归宿。 希望更多的人从这一历史的断面中有更深刻的沉思。

 

作者简介:

陈思,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82年在淄博市文联和新闻出版局工作,1986年后调至广州发展,现在广州融商……公司董事长。

2015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红狮——陈思狮纹古瓷收藏与鉴赏》。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问古殉死主》 陈思 东周殉马坑博物馆 中国刻瓷艺术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明星定制款引爆陶博会 华光定制陶瓷受市民青睐
下一篇:津鲁艺术家共同弘扬传播中国刻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