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博山琉璃雕刻

发布时间:2016-09-25 来源:博山发布  编辑:admin
摘要 琉璃雕刻,原名“套料”,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于光绪年间在博山发展兴盛。琉璃雕刻,在众多的琉璃艺术品中,以其独特的工艺,明快的色彩,凝重的造型,古朴的风格,深受各国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多彩的“套料”艺术琉璃雕刻工...

1.jpg

琉璃雕刻,原名“套料”,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于光绪年间在博山发展兴盛。琉璃雕刻,在众多的琉璃艺术品中,以其独特的工艺,明快的色彩,凝重的造型,古朴的风格,深受各国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多彩的“套料”艺术

琉璃雕刻工艺在清代叫作“套料”。因为北京人把琉璃,也就是博山的有色玻璃工艺品叫作“料器”,用两种以上的琉璃色料相套制成的瓶、碗、壶等就叫“套料”。

2.jpg

套料即套色,是琉璃制品区别于玉石器的独特工艺,即在琉璃制品的表面再套上一层或数层与底子不同的色料,再在这些色料上,根据需要绘制山水花鸟等图画,经过雕琢加工,使图画显露出来,雕镂错采,光色鲜明,琳琅悦目。

这是一个复杂细密的加工过程,要经过吹制成型、套料,整型、磨面,设计图型,加温涂蜡,刻画轮廓、落地打砂,浮雕研磨,精雕细刻、抛光等十几道工序。完成一个套料刻花瓶,一个技工要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一般套一色的居多,有的多至五色。色彩配合与图案设计可形成不同的格调:白底套蓝,典雅凝重;白底套红,鲜明富丽;白底套绿,郁茂葱翠。而单色浮雕则多是名贵色料,如鸡油黄、鸡肝石、松石兰等。

制品不同,式样不同,规格大小也不相同。以刻花瓶为例,小的6吋,大的14吋,最大者到20吋。形体也富于变化,美人瓶呈圆角形,萝卜瓶纺棰形,天球瓶下粗如鼓,上细如柱,观音瓶亭亭玉立,还有灯笼瓶,椰子瓶、鱼尾瓶等,都因物取名,各象其形。除圆形者外,还有瓜棱瓶、八棱,四棱等多种。

套色浮雕以花卉禽鸟为多,还有山水,人物、走兽等。传统的图案,如天女散花,龙凤呈祥、嫦娥奔月,松鹤延年、凤戏牡丹等,工艺独到,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

3.jpg

琉璃雕刻在博山的发展

博山的琉璃雕刻工艺有悠久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宫廷内的鼻烟壶作坊,就有博山的工匠。清朝乾隆时,北京的套料多取于博山,然后运到北京的玉石作坊,进行刻花加工。

最初出现的“套料”是鼻烟壶。清代大金石家赵之谦所著的《勇庐闲诘》中对“套料”的记述是较早且较翔实的:“壶皆以五色玻璃为之……更创新制谓之曰‘套’。‘套’者,白套采也。先为之质曰‘地’……套之色有红,有蓝,有绿、黑、白……更有兼套,曰二采、三采、四采、五采,或重叠套,雕镂皆精绝。龙凤盘螭,鱼雁花草,山川彝鼎,千名百种,渊乎清妙。”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博山开始有了本地的琉璃雕刻品。民国初年,博山的套料雕刻相当兴盛,洋烟嘴是重要产品。但战争后,琉璃业歇业停产,水手行(磨工)后继无人。

直到建国后,琉璃生产获得了新生,刻花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8年,博山美术琉璃厂招来北京玉雕工人王德行,恢复了刻花生产。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刻花技艺人员也逐渐增多,“文化大革命”前,技工发展到100多人,套料刻花制品有200多种。

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也在逐步革新。1959年,电动设备机转动代替脚蹬。1963年,空气压缩机喷砂代替原来费时费工的“落地子”工序。1964年,抛光工艺改进,以麻根轮代替细砂研磨。1973年,人造金刚石磨头又大大提高了工效。

4.jpg

老手艺传承难

如何传承、发展这门传统手艺,使其在新时代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一直是老一辈琉璃艺人思索和努力的方向。目前淄博真正从事琉璃雕刻的人很少,如果不从现在培养接班人,琉璃雕刻艺术很有可能会面临断代的危险。

琉璃雕刻的基本功难掌握,制作程序繁琐,学习周期长,一般要5年-10年才能培养成才。加之,艺人更要兼修文化内涵,这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可喜的是,如今在博山人立琉璃艺术馆,人们会看到,在器皿制品、雕琢及内画精品中,除了老一辈的作品,还出现了不少新人的作品。新一代的琉璃雕刻工艺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大师手艺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琉璃 博山 琉璃雕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颠覆传统工艺认知资本助力艺术复兴 山东人立大厦今日启用
下一篇:博山:“琉”光溢彩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