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名家名作
编辑

孙一凯:他的一幅作品,需要三四百万锤……

发布时间:2016-09-25 来源:环翠在线  编辑:admin
摘要 9月21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举办,作为威海的参展代表,孙家疃街道的刻瓷艺人孙一凯带着自己的刻瓷作品赶赴济南参展。让我们走近这位年轻的刻瓷达人,听他讲述刻瓷艺术和背后的故事吧。

9月21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市举办,作为威海的参展代表,孙家疃街道的刻瓷艺人孙一凯带着自己的刻瓷作品赶赴济南参展。让我们走近这位年轻的刻瓷达人,听他讲述刻瓷艺术和背后的故事吧。

千锤万凿出精品

关于瓷器,大家都不陌生,但说起刻瓷,知道并了解的人恐怕不多。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6.1.png

 在孙一凯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几件瓷刻作品,五官、神态栩栩如生,件件精巧别致,乍一看,很容易误认为那些图案是印在瓷盘上的。其实它们都是用一种特制的刀具刻上去的。这种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图案的艺术叫刻瓷,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6.2.png

“瓷比较脆、比较硬,容易崩,刚开始力度掌握不住,把盘子敲碎了,盘子不碎、崩了,盘子就废了,非常难,慢慢琢磨,总得来说全靠信心来做。”孙一凯小心翼翼地搬起一个大瓷盘介绍说,这些用来刻瓷的盘都是在景德镇特制的,加了非常厚的釉。

6.3.png

经过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孙一凯渐渐掌握了其中的门道,他开始大量的创作实践,从最初白描单线的山水花鸟,到后来明暗层次的人物肖像,凡是能着墨于纸上的事物,无不可“绣”于瓷器之上。毕业后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大干一场的决心,孙一凯回到了威海。

6.4.png

手艺创业心酸多

学得一身本事的孙一凯踌躇满志,回到自己的家乡打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现实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在威海没有市场,没有人认他。“起初,大家总觉得在盘子上画画,不知道这是一锤一凿子刻出来的,一件成熟的作品几百万下的敲击是正常的。”孙一凯的左手轻轻地在一件刻有鲤鱼的瓶子上摩挲,“看上去像是平面画,用手摸一下就会感受到是立体的浮雕。”

6.5.png

依靠传统刻瓷技艺创业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但幸运的是,孙一凯的家人都很支持他。他的妻子李书珍告诉记者,当年家里的钱都拿去开店了,一家三口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就在文化名居附近租了一个草厦子住,孙一凯不想让妻子跟着自己过苦日子,甚至故意吵架撵她走。

6.6.png

“不要跟手艺人过日子,太煎熬。”回想起当年的心酸和不易,妻子李书珍没有记得太多细节上的回忆,只是丈夫的这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她看到了他的坚持和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欣赏到刻瓷的魅力。

6.7.png

孙一凯把所有私心杂念都抛开,每天沉醉刻瓷的世界里,每天一大早就去工作室敲,一直敲到晚上。最早的时候工作室在市里,因为担心影响周围邻居,孙一凯后来在孙家疃的一栋老旧别墅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6.8.png

十年蛰伏见曙光

有一天,一位女士被叮叮当当的声音吸引进了店里,认真看了很久,提了很多问题,孙一凯都耐心解答。随后一连三天这位客人都登门拜访,第三天,这位女士一张嘴,就要订制6件作品。交流之后才知道,她是位香港游客,三天时候就要离开,看到孙一凯精湛的手艺,很想带几件回去给朋友们。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为了这份认可,他加班加点连轴转,为这位香港客人赶制作品。这件事让孙一凯大受鼓舞。

6.9.png

2008年,孙一凯的作品《群龙起舞呈瑞祥 奥运圣火燃东方》,在全国艺术界慈善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孙一凯把它捐献给了四川灾区。从此以后,孙一凯的作品经常到各地展览,并被广泛收藏。

6.10.png

孙一凯坦言,做刻瓷这行最难的不是技术,而要有耐心、专心、细心。刻瓷是纯手工艺,集美术、绘画、篆刻于一体,慢工出细活,一刀一锤都要谨慎。一幅作品,需要三四百万锤,创作过程中要因瓷施技,工具、手法都颇有讲究。由于多种原因,如今,愿意从事这项手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想带这门传统手工艺走进校园,免费教给孩子、残疾人和待业青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刻瓷。

6.11.png

“刻瓷”是精细活,没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难有所成的。精华在刀尖,咫尺匠人心。孙一凯用一把锤子和一个刻刀,在瓷器上刻出锦绣前景。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孙一凯 刻瓷 威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纪念长征80周年——阎先公刻瓷版画《长征路上》欣赏
下一篇:阎先公新作刻瓷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