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良在给一件花丝镶嵌作品镶嵌珠宝
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有一对父子在花丝镶嵌行业里坚守了几十年,父亲是有名的蒙錾石镶大师,儿子是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共同创造了花丝镶嵌领域的一个传奇。
这对父子就是马作文(已故)和马福良。
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花丝镶嵌世家的马福良,被誉为“大厂花丝镶嵌第一人”。马福良从17岁开始学艺,迄今已有37年,他设计制作的花丝镶嵌工艺品融合了多朝代、多民族的宗教、文化、美学、技艺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流程和造型特征,在工艺美术界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大厂回族自治县有关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汉朝,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花丝镶嵌制品被指定为朝廷贡品。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这项技艺的传承者和守护者,马福良于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为了将花丝镶嵌这一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马福良于1997年创办了花丝镶嵌工艺品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职工人数已发展到65人,其中超过30年艺龄的工人就有15名,产品也已形成了蒙藏、花丝烧蓝、卡克图、金银摆件、首饰等8个系列1200余个品种,不仅使花丝镶嵌工艺品走向了世界,自己还有了一份丰厚的收入。
马福良在制作花丝镶嵌作品
马福良(右)在给顾客介绍花丝镶嵌作品《天坛》的制作过程
马福良(左)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制作花丝镶嵌作品
马福良在展示花丝镶嵌作品
马福良在制作花丝镶嵌作品
游客在欣赏马福良的花丝镶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