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振新大师为参观的客人讲述自己的贝雕作品
在“海上丝路”北海工艺美术博览馆开园活动上,一间“墨人居贝雕艺术工作室”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这些贝雕,或古朴雅致,或俊逸灵秀,使展馆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而这些贝雕的作者庞振新大师此刻正亲自上阵担任“解说员”,向来此参观的客人讲述自己的贝雕作品。一件件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就像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孩子,他饱含深情地讲起自己的“孩童”时妙语连珠、神采飞扬。
庞振新贝雕作品
庞振新贝雕作品
庞振新自幼喜爱书画篆刻,1991年在广西艺术学院进修班学习书画,1995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庞振新,从事贝雕工作前的一段时间里,在北海一直从事广告策划、设计工作。大大小小的设计不计其数,最为得意的是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他设计的彩车,上面有贝壳、沙石等海洋的元素,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最后,庞振新设计的彩车获得了区二等奖。
载誉归来,庞振新开始更多地注意到“贝壳”这个大海赋予的产物。由于从事广告工作的缘故,结识了不少做珍珠贝壳的商人,逐渐认识珍珠、贝壳,对天然奇异的海贝尤为喜爱。此后,他用空余时间更多地了解、认识贝壳,总想在贝壳上做些文章。之后,庞振新决定学习贝雕。
那时的北海,从事贝雕技艺的人并不多,没有太多的人可以交流,贝壳是碳酸钙形成的,不同于石头或木头,显得比较脆,容易裂开,其次它又硬又容易打滑,所以刻起来难度很大,市场上甚至没有针对贝雕所用的工具。这些并没有让庞振新气馁,他认定了这门技艺后,就向身边“懂行”的人学习,他甚至奔赴钦州、南宁等地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雕刻贝壳之初,他用钢锯片制作成雕刻刀,在贝壳上一点一点的艰难的雕刻。后来,庞振新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期雕刻玉石的节目,受益匪浅。他立刻启程广东、海口、南宁等城市寻找雕刻工具。有时没有合适的工具卖,他就摸索改造适合自己贝雕用的工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刻苦学习,一块块贝壳在庞振新的精雕细刻下大放异彩。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他经常一个人躲进小屋细细研究贝雕艺术,将大量时间都花在追求贝雕艺术上。他的双手似乎充满魔力,刀下雕花开始朵朵盛开。
庞振新选择了贝雕创作后,就开始疯狂地迷恋上了这一块块不起眼的贝壳。他认为,北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如果可以立足海边传统特色,以新特色求发展,以文化创意求创新,那么贝雕的发展之路一定是广阔的。
作为艺术品的贝雕制作是一个耗时耗力且枯燥的创作过程,往往一个精品出来要耗上庞振新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他每天坐在工作台前一呆就是10个小时,他根据贝壳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巧妙地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有时为了构思一件作品,他常常废寝忘食,一干就是数天。一件作品下来,庞振新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是看着那一件件惟妙惟肖的作品,更多的是满足和欣慰。
庞振新在工作台前创作贝雕
为了选择一件好的贝壳来雕刻,庞振新的足迹也踏遍全国各地。创作之初,曾有一位渔民打捞上一个30多厘米的一个珍珠贝,当时开价2.5万元,因拿不出钱,庞振兴只能抱憾放弃。贝壳硬度高,雕刻时需要用相当的气力,但贝壳品质较脆,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庞振新说一次在雕刻浮雕大肚佛时,雕刻打磨抛光等工序已近尾声,就在对佛手细致部位的处理时,用力稍大使手臂脆裂致使整个作品报废,让他心痛了好几天。这些遗憾,都让庞振新在往后的创作中倍加珍惜每一块原材料。
2000年,庞振新创建了自己的“北海墨人贝雕工作室”。为进一步提高贝雕技艺和贝雕工艺品的文化品位、了解贝雕传统工艺的历史沿革,庞振新濳心研习书画、篆刻、雕刻技法、诗词歌赋、古今文学,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将雕刻、绘画、篆刻融于一体,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造型相互结合,直接在贝壳上雕刻制作了各种题材的大量贝雕工艺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及业界专家的好评,为传承和发展北海贝雕技艺和贝雕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6月,庞振新参加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作品水润贝泽《道德经》获得“金凤凰 . 青岛赛区”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同年7月,他参加“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作品《道德经》获得金奖;2014年,他的作品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铜奖、北海市旅游局举办的“北海优秀旅游商品”优秀奖……
荣誉面前,庞振新并不沾沾自喜,继续以市场为依托,大量生产贝雕工艺品投放市场,更为北海旅游工艺品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社会反响强烈。
庞振新讲述着贝雕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谈起荣誉和艰辛时语气平淡,谈起作品创作时激情飞扬,谈到技艺传承时则一脸的严肃。“能带出几个好徒弟,是我的社会责任。否则即使创新出再好的技艺,没有人继承也不行。”
“我选择徒弟,只有三个要求,第一是人品修养,没有良好的品德谈何做人?先立人后创作;第二是书法、绘画基础,贝雕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因此对创作者有着极高的要求;第三还要心定,贝雕的创作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这就需要创作者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要具备了这三点,才会考虑。”
现在,庞振新手下已经有了几名得力的徒弟,在墨人贝雕工作室,庞振新的一名徒弟对记者说:“庞老师为人谦虚、健谈,在贝雕技艺上刻苦钻研,在他旗下学艺受益匪浅。”
庞振新从事贝雕已经有16个年头,在北海的贝雕大师里,他算是年轻的一位,对贝雕这项工艺技术已经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对他来说,贝雕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雕一琢皆是生活,因为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普通的贝壳焕发出了新的艺术生命。这条艺术之路,他会一直坚持走下去。庞振新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传承和发展北海贝雕工艺,让珠乡这一文化瑰宝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