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娟,上海青年艺术家,陶艺家。出生于上海,本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系。硕士从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庄小蔚教授,善长将传统陶瓷、玻璃工艺再创新,展现出新的海派烧制艺术作品。
初次见到她本人,“岁月静好,温柔恬淡”这八个字在我大脑中蹦跶出来。
釉里红手绘中
从小学习国画,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情有独钟。她说,选择陶艺,是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的选择。
因为喜欢,在陶艺路上走得坚定又执着。陶艺早已融入生活,成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年轻的陶艺家,她已积累了数量品种丰富且有分量的作品。
釉里红系列
多年来的实践与积累,她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让陶瓷回归器物本质,从而散发器物本身独特的魅力,一直是她想要表达的。
花器建盏
喜欢简约而禅意的形式。以道家文化“朴素”,“自然”为审美。
琉璃和陶瓷艺术相结合,将玻璃融入釉的变化,形成特殊的陶艺效果。作品贯穿儒家文化的思维脉络。
最近她偏向于创作禅宗系列琉璃 ,以“禅宗”为主题,体现“人生如参禅”。
玻璃新作【水墨境象】
透过树叶阳光投射其上,远远看去,宛如一座晶莹剔透的水墨山。
【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
在陶艺追求上,她是永无静止的。
对于从陶瓷转向琉璃的创作。她是这样说的。
“无论做陶瓷,还是琉璃,我都喜欢不可控制性。因为有挑战,有不稳定性,工作才会更加有趣。期待每次的作品呈现,就像期待每次的惊喜一样。”“陶瓷转向琉璃,其实就是表现形态上不一样的制作。”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便利的位置为烧制琉璃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陶瓷和琉璃除了表现形态上不一样,还有这些不同。
陶瓷偏器皿,注重实用性。瓶子,罐之类的。更多考虑泥料,绘画语言,观念成分会少一点。
琉璃偏雕塑,雕塑侧重筑造类。更多的考虑艺术语言,感觉。主要是意象方面和观念成分较多。
【空灵】
空灵的世界,恍惚的真实。走入山水画的崇高而空灵的境界,给人一种飘然出世,身在世外的超然的人生态度。
喜爱到处旅游的屠老师,由于在景德镇也有工作室,常往返于上海,景德镇两地之间。上海到景德镇自驾需要七、八个小时,一路上欣赏自然风光,从沿途延绵起伏的山脉中得到灵感。所以创作【山脉】等一系列手工制作玻璃作品。
【氤氲】
通过大块透明块料、粉料、烟灰创作出。留白、通透、又烟雾缭绕(浑然天成),在静观默照中达到心灵的空明自由。
将玻璃流动的瞬间凝固、定格成永恒。虚静空灵。
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品体现禅宗追求空灵静素的美学意境和玻璃艺术中的禅宗意境。
琉璃的水墨是流动性的,具有不可空性。琉璃类作品需要后期的切片再重新设计,切割处理打造境象效果,非写实手法。
《洛神赋》
对于创作时间,她没有特定的某个固定的时间。灵感来了,也有可能一天都在创作。
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上午工作学习,下午创作,晚上写毛笔字。
琉璃系列作品。创作一系列需要一两个月左右。单烧制就需要整整12天。
设计时间较快,个人不喜欢画太多草图、效果图。喜欢以画家的形式设计,按着自己感觉走,在大脑形成概念,画的和实际做出来的可能会有不同。
后期工艺做些调整,玻璃退火需要七、八天。大件玻璃作品需要三个星期左右。
未烧制成功的瓷器
作品要求精益求精,做到尽善尽美。
对于烧制出来没有达到自己理想效果的作品,她回答的很干脆。
“无论是陶瓷,还是琉璃,烧坏了就扔掉,只有不断尝试,才能从失败的烧制经历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理想作品。”
琉璃系列的作品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具有不可逆性。即使烧坏,也只能丢弃。材料不能重复利用。布局、控温都是不可逆反性,烧坏就扔掉。
多肉一角
除了旅游,陶艺,屠老师还喜欢平时伺弄花草。使用自己制作的匣钵做花盆,透气效果好,适合多肉植物的生长。三层的木架上已摆满多肉。
铜钱草
汉代造型的金属釉里长着茂盛的铜钱草,盆里的白石子可不只是为了美观,随着铜钱草的长大,为防止生长的东倒西歪,才放入石头。
瓷语堂会根据24节气的不同,来妥当的定制安排相关课程内容。
课程主要由花道、香道、茶道、瓷道及易经组成。以中国传统24节气为主线,穿插各个主题内容,将设计为季节分类的多主题的,生活类的学习体验课程。
陶瓷手绘课程屠老师亲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