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瓷艺术的起源及概况
在人类浩瀚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华夏先民用智慧和勤劳发明了陶瓷,他们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一词在英文中为“CHINA”,也意为瓷器,可见世界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有 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表现力和卓越的成就。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独特性是由其造型,材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决定的。陶瓷的装饰是陶瓷艺术体现 审美功能的重要表现。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陶器在当时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在审美意识上有重要意 义。今天看来作为远古艺术的壁画和雕刻,在当时的价值并不是其观赏性而是其宗教或图腾的功利属性,而陶器的装饰却是人类真正美化生活,表达审美意识的开始。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紧密相联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装饰各具特色,釉上绘画,釉上雕刻,利用各种颜色釉装饰。
中国刻瓷艺术,源于秦汉,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以烧制好的釉瓷为物质材料而得名,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他的主要特点是用特制的钻石笔、合金钢 叉、锤子等工具在烧制好的釉瓷上依靠艺术家深厚书画功底、娴熟的刀法和典雅的色彩技巧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堪称世界文化艺术丛 林中的一支奇葩。
刻瓷艺术以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土壤,产生并不断成熟与发展起来,它的发展有一个启蒙、延边、成熟、提高、稳定的过程。第一个在光泽而又坚硬的瓷面上刻制书画 的是北京宫廷艺人华法。他取意于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当今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刻瓷作品。此件作品是他的学生保存流传下来的。清代中叶, 成为一种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相传,康熙皇帝好瓷器,曾广采国内名瓷,集于宫中观赏。康熙对自己特别喜欢的瓷器或题字为号,或盖印章作记,以便长期保存, 有时也让宫廷内的艺术匠人刻制于瓷器物上。当时,因工具资料受限制,只局限在宫廷内有此工艺。光绪年间有所发展和提高,宫廷内专设了刻瓷技工班。无论当初华法是忽发奇想的,还是有意刻制的,在他之后刻瓷艺术逐渐被艺术界人士认识和接受,并发展成为今天独为门类的艺术,也成为陶瓷工艺领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在中国文明发展历史上同刻瓷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艺术也很多,如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的“商代虎纹石磬”,石面上线刻着一只匍卧的虎,虎的造型与磬体一致,画 面的线条不繁,但以线为主,形成遵劲坚实的感觉。春秋晚期,青铜装饰出现的线刻工艺。在铸好的铜器上,用极锐利的锋刃刻划出细如发丝的线条,如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刻纹安乐画像》。画像石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为古代祠堂、墓室等所作的石刻装饰画,表现形式有阳刻和阴刻。还有画像砖等等。
刻瓷艺术并非一开始就为世人所接受并得以蓬勃发展的。从清末直到四十年代,刻瓷艺术经过了一段徘徊、沉寂的历程。它的再度兴起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 代初,而今天在刻瓷艺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属淄博的刻瓷艺术家们。他们艰苦不懈地探索和勇于创新,使得刻瓷艺术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在齐鲁大地开始生根、发芽、结果。
一件优美的刻瓷工艺品不仅要求器皿本身质地优良,制作规格严谨,造型大方美观和使用上方便,同时要求通过装饰手段使之达到完美的境地,刻瓷艺术的基本材料就是陶瓷,所以刻瓷艺术也是八千年以来陶瓷文化的一支新秀。
二.刻瓷艺术的技法与表现形式
刻瓷艺术实际上就是用“刀笔”作画。早期的刻瓷手法主要采用单线勾勒,随清秀典雅,但却很难表现出画面的虚实层次。当代刻瓷艺术除保留了传统刻瓷艺术技法 外,较大的发展是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点、线、面、黑、白、灰巧妙结合起来,融于刻瓷艺术中平刀法、侧刀法、捻转刀法等特有的刀法, 使作品既保持了“如折钗骨、如屋漏痕、如虫蛀木”的金石韵味。观之,有笔墨淋漓的水墨妙趣,又有气势磅礴的刀迹刻痕,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刻瓷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艺术家须有浑厚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否则只是一种表面摹仿和简单的工艺制作。不同的表现对象用不同的刀法,刻瓷艺术 仅刀法而言,就有三十余种,刀法的变化多姿能够与中国画的笔法相媲美。
自古以来,中国人用以作画的底子和材料、工具就有多种多样的“中国绘画”概念几乎等同于存在于存在中国领土上,由中国居民创造的一切绘画作品。刻瓷被称为 “刀画”,因此,在塑造形象上体现着中国书画的艺术精神!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基础,从远古时代的崔画和彩陶纹饰上就已奠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五千年中华文 明的造就,使中国画的线条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得以千变万化,淋漓尽致的发挥。
刻瓷艺术对于线条的应用,理解了传统的特质又极具创造性的采取了相对尖锐的手段,以刀代笔,以行施刀,线刀合处,形象乃成,在刀、锤与坚硬瓷面的碰触中去 体会这种特殊材料所反馈的感受,在感受中释放主体内在的精神力量与热情。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感知中,产生与之相通的感情,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想和形 象塑造,把这种情景交融的感情充分体现出来,使画面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画面中通过可视艺术形象,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产生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才能拨动 观者心弦,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形成的意味在于它的独特性,刻瓷艺术不同于其他陶瓷装饰之处在于它是采用陶瓷这种物质材料, 以刀代笔表现绘画的规律,现阶段的刻瓷作品,大多采用平面的形质,圆盘形或方形。通过施刀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艺术形象,陶瓷材质的平滑、亮度、统一与刻面的刀痕粗糙,凹凸与变化形成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刻瓷艺术就在方寸之间去把握这种虚实相生与黑白对比。就象《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刻瓷艺术由于特殊的材质,在艺术创作上充分运用了这一艺术规律,在加上继承中国美学观念、重立意、重神韵等特点,也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融入到刻瓷艺术特有的“刀韵”金石趣味,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刻瓷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刻瓷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但共同根植于中华五千年文化这片沃土之上的各门艺术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秦砖汉瓦一脉同源。南齐谢赫 纳《古画品录》中提出“风骨”“格林”可能是阐述风格的最初阶段。唐代李嗣同、窦蒙等人画论也多次出现“风格”的字眼,用它来说明画风的特点。由此看来作品艺术风格的探讨已有历史了。
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组合,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工艺制作不同,二是作者的创作手法不同。
一种艺术门类,由于使用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就形成了它独有的艺术风格。笔触鲜明、色彩丰富,主体感强是油画的风格;水 墨淋漓、色彩透明是水彩画的风格;以线造型,讲究笔情墨趣是中国画的风格等。陶瓷装饰中的釉上彩、釉下彩、粉彩、青花、古彩等等,也是由于上述因素,才形 成了各目的艺术风格。因此,一种艺术只有具备了自身的艺术风格才能存在,刻瓷艺术亦是如此。
在同一艺术门类中,由于艺术的创造者,其艺术修养不同,刻瓷艺术技法不同,处理的艺术工艺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流派或个人艺术风格。这就是不同的个性,不同风格的再现。一般老师要求学生不要像老师,父亲要求儿子不要象父亲。否则其作品就没有多大艺术价值。
潘天寿老先生曾谈到“科学是讲究效能”“艺术是讲究风格的”。个人的艺术风格是通过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逐步形成的,欣赏者一看作品便知是某某所作,因为“风格即入”。艺术品的风格是作者情操、精神面貌、创作个性的具体表现。
那么刻瓷就工艺而言,它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呢?许多专家在谈到时常以“既有书画的笔情墨趣,又有刻金石味”而概括之。
关于笔情墨趣,即用笔用墨的艺术效果。“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用笔圆浑而雄健,顿挫而流畅,粗细、曲直、刚柔、轻重、枯润千姿百态。墨分六彩,用墨浓淡 相宜,黑白有致,不滞不枯。“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有笔有墨谓之画”、“潇洒风流谓之韵,尽变究奇谓之趣”。即这笔情墨趣要靠作者的修养、功力、情感、 灵感、,借助于笔墨来显示出来,笔墨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金石,《吕氏春秋、求人》“故功绩铭于金石”。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相与诵皇帝公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因称钟鼎碑刻为金石,金石味就是钧刻在金属、石料之上的书画的韵味:古朴、苍劲、浑厚、凝重。
刻瓷与刻金刻石同工有异,以刀代笔刻之为同,刻后着色为异。刻瓷通过刀迹的排列组成不同的艺术形象,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刻面与非刻面形成了无光的艺术对 比,加之刻瓷过程中崩瓷的特有现象,使刻面形成了观之星星点点,摸之凹凸不平,与坚硬陶瓷组合同样给人一金石味。
镌刻着色后的刻瓷作品,非单一刻金刻石能表达,笔描墨涂能体会,由于多用中国书画技法绘制,所以既有了书画的笔情墨趣,又有了刻金石的韵味:古朴、苍劲、 朴实自然,简洁、典雅、返朴归真。这就是刻瓷的艺术特色。我们追求刻瓷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彻底摆脱众多艺术门类的限制,使之成为独立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刻瓷艺术逐渐从众多艺术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众多艺术的约束,并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争相传播的现代艺术门类,这就靠刻瓷艺术家和刻瓷工作者继续努力和追求。
四.淄博市刻瓷艺术的发展与成就
淄博众多刻瓷艺术家在刻瓷艺术创作中,同其他艺术家们一样,历尽艰辛、苦苦追求,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用自身的毅力和敬业精神创造着刻瓷艺术事业的繁荣, 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提炼艺术精华,用最娴熟的表现技法准确的艺术语言去表现社会,合理地把自身的精神、情感、爱恨、 灌注到自然现象中,赋它们以生命和灵性,以现代的意识揭示开其中的深刻含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真正的艺术家要具有一种特殊的心境。“用志不分,乃凝 于神”,淄博市的刻瓷艺术家们就是凭借这种心境,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
五十年代初,刻瓷艺术在青岛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讲,影响不大。1974年,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高启云提出在淄博发展刻瓷艺术。后有淄博瓷厂派人去青 岛拜师学习。得到了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石可先生和郑惠民教授的指导。他们学成后,即回淄博探索发展刻瓷艺术。由于淄博得天独厚的陶瓷艺术环境,刻瓷艺 术日渐兴旺发展,从艺者渐多起来。此后,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淄博美术陶瓷厂、博山陶瓷厂等,都有专人研究制作刻瓷艺术品。二十多年来,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 艺的基础上不断探讨研究改革创新。新工具的运用,新刀法的产生,新工艺的结合,使刻瓷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自1982年著名刻瓷艺术家李梓源先生走出国门,在西德慕尼黑第三十四界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刻瓷作品获得金奖,这枚金牌不仅代表淄博的刻瓷艺术, 它是建国以来中国手工艺术在世界上获得的第一个大奖,所以这枚金牌曾轰动了全国影响了世界。给淄博的刻瓷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刻瓷艺术人才迅速成长 起来,刻瓷作品滨彩纷呈。著名刻瓷艺术家、前任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主席张明文先生靠他在艺术界的影响和人格魅力连任三届省人大代表,多次应国际邀请出国讲说,进行魔术表演。张明文先生在国内外的轰动和影响,奠定了淄博及中国刻瓷艺术在国际上的基础,出现了“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在淄博的局面”。刻瓷艺术家冯乃江是“冯氏三兄弟”之一,对刻瓷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淄博刻瓷艺术家李世典先生被誉为“中国军中刻瓷第一人”,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专题报道,刻瓷艺术家罗晓东先生的作品多次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重要礼品,具有代表性《克林顿》、《金大中》等都代表中国国 礼。2001年刻瓷艺术家董善习先生的《刻瓷艺术》一书的出版发行成为刻瓷艺术史上的第一本工具书,前不久在市委市政府举行的“首届淄博市文学艺术展”中 仅刻瓷艺术就有六件套获奖,当然,除以上部分艺术家外还有很多为刻瓷艺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艺术家。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八二年以来,淄博先后有几十人、四十余 次到日本、美国、德国、墨西哥、瑞典、加拿大、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作现场表演和巡回展出。淄博刻瓷先后获国际金奖一 次、银铜奖个两次,国家金银奖六次。国内外八十多家电视台、电台、新闻报社、期刊对刻瓷艺术作了专题报道,几十名刻瓷艺术以“神奇的艺术 ”著称于世,使其真正成为世界人类艺术的一部分。
五.刻瓷艺术创作与商业
我认为无论那个门类,都应以本行业的特点生存自己,艺术本身就是为社会服务,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劳动,用你的劳动换取应得的报酬来更好的发展艺术,这应是积极提倡的。所以,出售的作品并不意味着出卖艺术,但应说明的是在创作前的思想和出发点,有的是为卖而创作,还有的是在创作前并非想卖多少钱,而是被收 藏家选中了,两者都走向了市场,着自然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工,艺术家的社会分工不同于普通人,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感悟和不同的艺术发展历程。所起的作用是从事其他社会职 业的人所不能代替的,刻瓷艺术业不例外,艺术家应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要有独立的价值观念,出售作品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不应去虚伪回避现实,尤其 艺术家自己离开经济的支持是不可行的。我认为应学会自立、以文养文,在向社会展现价值的同时,得到经济上的满足,改善自身的创造条件,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 创作实践中,自身作品若一味的孤芳自赏,闭门造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在其作品中得不到任何新意和满足感,我觉得那是失败的,自古以来,画家留下的画 并不多,而收藏家为延续人类艺术却做了莫大的贡献,社会不同了,艺术家的观念有所改变,只要你把握好自己个性气质、艺术占主导支配地位,金钱并改变不了你 的审美观念,只要你不是为金钱所迷惑,为金钱去创造,而是用你的作品赢得了专家和人们的欣赏和收藏,你即使成为亿万富翁,你也仍是一位纯洁而神圣的艺术家。
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受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刻瓷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们一样存在着很多困惑:1、首先,国家不再有专项资金用于对艺术的开拓, 艺术家们只能自强自力,要成功必须通过艰辛的跋涉;2、要让社会认识自己就该宣传、宣传又需要有很强的经济做后盾,没一项资金对每一个发展艺术工作者都又 一定的难度;3、当今艺术界鱼龙混杂,无论刻瓷作品还是书画作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才华的艺术家不一定有名气,又名气的不一定有好作品,整个艺术创作处 于一种浮躁的阶段,绝大部分所谓“艺术家”求名求利心切,纯艺术的思想意认较少;4、日益提高的物质需要和艺术创作中存在的矛盾,比如,在国外有条件的画 室,又个人的工作室,又自己的升降机、投放机等设备,高质量、高效率,而在国内好大部分艺术家生机就是问题:5、目前,人们整体的艺术水准和鉴赏能力虽然 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识别真伪上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辨别真伪,再加上人们看到的真正的刻瓷艺术精品太少,所收藏作品杂、乱、假占多,只从一些宣传 媒体对艺术家去认识,而不能真正通过作品好坏看名气,名气大是好作品,名气小是坏作品的概念,包括书画收藏也是如此,收藏者花大价钱未必买到好的作品,再 者价格的高低基本上是看担任的职务及地位,因很多藏友经常说某某是某协会的主席或副主席等等,难道有政治地位的作品就一定好吗?就有收藏价值吗?这是众多 收藏者的误区,需要提醒人们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未必都是好鱼”艺术品真正的生命力是艺术家的功底修养和作品意境,作品的名气只是暂时的;6、有好多上进心 差,贪图功名,以为成功者都是名人点评的结果,而不是自身对艺术真正的感悟和灵性,在自身的作品中找不到自我,失去对作品的主导意识,只是信手涂鸦,乱刻 乱画,出现了“垃圾”式的“艺术品”,蒙骗社会蒙骗自己,差到什么程度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劳动和心血,每件作品都渗透着艺术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这不同于普通商品,因为成千上万的普通商品可以用一种模式出现,而艺术作品的 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深层的冲击力,真正的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不以金钱为目的,每一幅作品都带有改革艺术的品味和档次,而不是只依附于形式,品质、形象与 外在宣传严重脱节,一夜成名,便不再低头问路,鱼目混杂,搅的艺术市场一片混乱,真正的艺术家洁身自好,而不入流的艺术骗子却冠冕堂皇地打着各种招牌行骗 于世,此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广大艺术爱好者一时被迷惑,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日趋提高,对艺术家的价值有了新的认 识,争相竞买优秀的艺术作品,反映出了艺术品应和了人们的需求,同时也体现出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艺术市场向每一个艺术工作者打开便利之门,艺术家大胆地把 自己的专长推出来,明智地给自己定好位置,用作品诚实地奉献社会。因为艺术的价值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价值的高低,即可给作品定位也可给艺术家定位,艺术是 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做成部分,艺术与文化中的其他门类有着不同的地位,艺术家是一切艺术品的源泉,经济基础的优劣也是影响优秀作品问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刻瓷艺术的展望和未来
中国刻瓷艺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淄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春秋战国时,这里就是齐国的都城,那洋洋大国之风, 曾位在春秋五霸之首。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事,雄厚的国力,繁荣的商业,繁华的都市名扬海内外,被誉为那个时代的东方明珠。先人的智慧曾一度推进了历史文 明的进程,特别是博大精深的齐文化堪称为名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成为名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二千年后的今天淄博以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展现在世界的东 方,做为中国的瓷都,刻瓷艺术发源地之一,它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这方沃土上孕育了大批成就斐然的刻瓷艺术家,刻瓷艺术水平不仅代表山东,也代表中 国,乃至全世界。近年来淄博市出现了一大批中青年刻瓷艺术家,他们无论从造诣、艺术功底及修养是非常高的,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长期以来,人们喜欢用 静止的眼光看艺术家,艺术家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总是有一批不同的艺术家代表着那个时代,不能隔时代看问题,不能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扯在一起做比较, 那样无论对新老艺术家都是不公平的,隔时代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生观也不同,所以艺术家的每一件作品都带着当时的时代气息,因每个时 代的作品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这种思想意识也随着改变。
淄博人民用一腔热血浇灌起了这门艺术奇葩,上至市委饿、市政府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用心关注着刻瓷艺术的发展,孝妇河两岸随处可闻清脆悦耳的刻瓷声。 2000年10月1日,“首届中国刻瓷艺术的精品展”在淄博隆重开幕,让世人耳目一新,惊叹于件件作品的精湛和别致。2001年3月6日由市委书记阎启俊亲自主持的淄博市陶瓷艺术家座谈会在鲁中宾馆胜利举行,这是近五十年来陶瓷艺术的深入发展;2001年4月22日在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陶瓷文化大展 的主要展品之一,成为各种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山东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做了专题报道,使刻瓷这门神奇的艺术再次誉满世界。为淄博赢得了 “刻瓷之源”“刻瓷之都”一系列桂冠。为宣传淄博,让世界了解淄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淄博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同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对“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做了长达二十分钟的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对刻瓷艺术事业再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0月16日,我市刻瓷艺术家协会的大型刻瓷艺术作品《中华魂》以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赠送给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这无疑是市委市政府对这一艺术的最大鼓 励和支持,也说明它代表着淄博的艺术特色。
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对刻瓷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说:“刻瓷艺术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瑰宝艺术门类,它有自身的艺术魅力和代表方 式,溶诗情画意于一体,给人以真实和遐想,前景广阔……”充分说明刻瓷内在的艺术价值和发展前景。我们立志将刻瓷这门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使刻瓷艺术成 为任何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立的艺术,我们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胆革新,勇于创造,要有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给社会和淄博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让人们真正看到 刻瓷艺术之精品,让人们真正从刻瓷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我相信在各级领导和热情的淄博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刻瓷艺术一定有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握今天的机遇,肩负起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为中国的刻瓷艺术及世界艺术事业而奋斗。(注:本文首发于2012年11月12日淄博经信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