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工艺分为阴刻和阳刻。传统刻瓷工艺以阴刻为主。即在白色(或浅色)釉面上根据明暗关系和结构特征雕刻出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以点组线、集点成面,组成形象。然后借助油画颜料敷色显像,并以点着法加以修饰刻画而成。釉雕属于刻瓷艺术的一个门类,采用阳刻工艺制作。即在仅有1毫米左右厚度的深色釉面上以分层雕刻的工艺表现形象,无需着色。因而分层雕刻是釉雕创作中最根本的工艺。分层雕刻技法的水平高低,决定了釉雕作品黑与白之间中间灰色调是否过渡自然、柔和以及是否产生细腻、丰富的层次变化。根据我们二十余年从事釉雕创作的经验和体会,以釉雕肖像为例,浮浅地谈谈釉雕创作中的分层雕刻技法。
一、釉雕肖像面部分层雕刻技法:
面部分层雕刻技法的原则是:首先雕刻亮部,从高光部位下刀,然后统一雕刻中间灰部层次,最后再雕刻暗部。亮部和中间灰部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始雕刻暗部。雕刻时具体步骤是:先用扁型刀后用尖型刀;先力度大、后力度小;先雕刻大面积,后雕刻小面积。
亮部:一般占面部面积的1/3左右。先用扁型刀自上而下、由浅至深、从暗到亮、步步深入、分层雕刻。逐渐显露出胎体本色。然后再用尖型刀以“破点法”雕刻出亮部层次。刻点要求细小、均匀,不能出现用刀失误、否则会出现白色“疵点”,无法补救。高光部位经过反复“破点”,使灰点越来越少,由暗到亮使整个处在黑暗的形象逐渐开始显露出来。高光部位要雕刻得有透光感,增加胎体白色的张力,但不要刻得过于干净,象剐过一样显得生硬平板,要处理得自然柔和,有层次感。
中间灰部:大致占面部面积的1/3左右。先用扁型刀雕刻釉面第一层次,再用尖型刀以破点法层层雕刻。灰部层次最丰富也最复杂,雕刻时难度最大。尽量不要雕刻的太过,而伤了釉面或直接裸露出白色胎体。灰色是中性的,从深灰至浅灰可变化出多种灰色,缓冲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增加层次感、立体感,扩宽空间。更利于细节的刻画和表现肌理效果及形象的质感。再者灰部是处在面部的顺光面上,结构复杂,需要雕刻出更多的层次,才能达到表现效果。
暗部:通常占面部面积的1/3左右。用尖型刀雕刻,最暗部适当保留釉面残点或点与点之间保留一定空隙。用锋利的尖型刀轻刻,过渡要柔和,暗部轮廓线要模糊、虚化,与灰部和亮部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黑色或深色具有吸缩、坚固、不透明感,有较强的量感表现力。尤其是眼睛、眉毛、鼻孔、嘴角、下颚等部位,要保留好釉面,否则会减少层次,使人物失去神色。要将反光处理到位,柔和而朦胧,微弱而灵透。反光刻点,要细小、轻柔,不可与亮部相争。
由亮部到中间灰部、以至暗部要注意色调渐变,过渡自然,统一和谐,雕刻时注意整体感,训练把握全局的能力,既能将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又能掌握画面的整体效果。
如釉雕肖像作品《爱因斯坦抱手侧面像》,大科学家的面部皱纹及皮肤细微纹理的肌理效果处理得非常柔和、细腻、光洁、透明而富有弹性。创作时用分层雕刻技法把每一个细小的结构关系都处理的准确、到位,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肖像重在传神,而神似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实现的,所谓形神兼备。在雕刻爱因斯坦眼睛及眼睛周围部分结构时,分层更多、更细,需要精心雕刻。使眼睛瞳孔在受光时呈现出特有的玻璃体有透明感,眼睛显得更加深邃,有神。下眼睑和白眼球的接触面及内眼角的泪光亮点也起到了传神的作用。眼睛泪囊下垂后和颧骨之间形成一道道褶皱垂纹与眼角的鱼尾纹相接,这些细节刻画强化了人物特有的面部结构特征。
爱因斯坦鼻子的结构特征较为突出。在雕刻鼻翼和鼻头时根据光线的角度分层雕刻出其结构的立体感和体快感。使造型不仅有质感,而且也有量感。根据爱因斯坦额头的皱纹分布,既有规律又有变化,雕刻时突出了肌肤褶皱起伏的厚实感。
在分层雕刻胡须时,细致入微,虚实结合,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爱因斯坦抱手侧面像》,人物造型严谨准确、形象生动、层次清晰、光感极强、强化形体空间感、实体感,使形象具有厚实、丰满的感觉,体现了分层雕刻工艺的独特魅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爱因斯坦的眼光充满着对世界上的一切永远都不会丧失的神奇的好奇心,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形象。该作品在2009年9月第三十五届山东陶瓷琉璃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同月,在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中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二、釉雕肖像毛发分层雕刻技法:
肖像的毛发分为头发和胡须两部分,分层雕刻时各有侧重。
头发部分:雕刻时尖型刀和扁型刀交替使用,根据头发的生长规律,按梳理方向分组分层雕刻。亮部高光部位要刻至胎体,显露出胎体本色,使其亮起来。暗部适当保留釉面。亮部用实线、暗部用虚线,有实有虚,虚实结合。头顶部分的头发远离视点,要雕刻得蓬松、自然,注意头发向后转折的方向和透视效果,并做虚化处理,与前面的头发形成明显的虚实对比。
胡须部分:在雕刻较实的白色胡须之前,必须先把后面虚的胡须雕刻出来,而且前后虚实结合、互相衬托、显现出厚实的层次感。以虚衬实,虚的更虚,实的更实,拉大对比度,强调节奏感。前后层次穿插关系处理起来难度大,尤其后面模糊、朦胧的效果要多用数倍的功夫才能雕刻出来。否则该实的部分不实,该虚的部分不虚。显得平板薄气,失去了塑造写实形象的意义。局部写实部位处理得好,只是一个方面,分层雕刻难度更大的还是虚的部分。虚比实在分层雕刻时更难把握,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学习实践才能掌握这项分层雕刻技法。
在创作釉雕作品《齐白石像》时,我们运用分层雕刻法将人物的白色头发雕刻得概括整体,自然蓬松,而对白石老人最具特征的白色胡须则分层雕刻得细致入微。在深色衣服和背景的衬托下,重点突出每一组胡须的疏密关系,前后层次关系以及虚实对比关系,生动地刻画出一位艺术大师的形象。
三、釉雕肖像衣着分层雕刻技法:
雕刻时尖型刀和扁型刀交替使用。根据衣着的明暗关系,亮部和高光部位刻至露出胎体本色。暗部适当保留釉面,亮部刻点大、暗部刻点小,亮部用刀重,暗部用刀轻。为了突出面部皮肤细腻、柔和的质感,分层雕刻衣着时可适当变换刀法,用刀粗放、概括,以粗衬细,强调粗细对比效果。在分层雕刻衣着时,总的原则是: 无需面面俱到,平均对待、有疏有密、疏而不松、密而不乱,有实有虚、虚实相间。为了表现衣着的质感,多种刀法并用,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细而不腻,粗而不陋,充分表现衣着特有的肌理效果所产生的美感,更好的起到了与面部相互对比衬托的作用。
以釉雕作品《侯一民像》为例,作品中侯先生穿的是手工织成的棒针粗线毛衣,其编织的纹理结构在侧光照射下产生一种特殊的肌理美感。由于身穿棒针粗线毛衣,其领部、肩部、胸部、腋部等表现出来的棒针编织结构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雕刻难度较大,创作时首先准确地雕刻出顺光面的每一组编织结构的明暗关系,适当减弱肩头最亮部分的明暗对比度,手后面远处雕刻的非常虚,拉大了对比关系。暗部则用点刻法雕刻的概括、模糊、朦胧,最下部雕刻的简略、放松,轮廓线做虚化处理。棒针粗线毛衣与面部和手部形成明显的粗细对比,人物造型严谨、准确,形象极其生动。该作在2008年8月“第四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金奖。
用分层雕刻技法雕刻的人物肖像层次过渡自然,而且丰富、细腻。从深灰至浅灰变化出了多种灰色,缓冲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感,扩宽了视觉空间。使细节刻画得更加细微,生动表现了人物肖像的肌理效果及形象的质感。同时也使作品显得更加厚实、大气,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且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
刻瓷艺术最高技法是分层雕刻。釉雕的精髓就是分层雕刻,而分层越多,则层次越丰富、细腻,其表现力就越强,这在创作人物肖像时更显得尤为重要。釉雕作品是纯手工制作的,工艺性强,且不能敷色。又因其抗氧化,耐酸碱,便于永久收藏,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青睐和关注。由于这门工艺发展时间短,制作难度大,目前从事这项艺术的人较少。但只要刻苦努力,坚持实践,熟练掌握运用分层雕刻技法,领会分层雕刻的精髓,就能创作出釉雕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