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日渐消逝和文化荒芜的时代,
历经岁月洗礼的中国古陶瓷文化,
也似乎早已失去它的原本模样。
当我们无视抑或惋惜之余,
有人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
为了酷爱的陶瓷艺术,
潜心研究数载,
只为掀开沉淀六个世纪的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的面纱。
在他身上,
我们找到了关于梦想的最初定义,
在他的作品中,
我们感受到文化承载的力量,
他就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邦强。
李邦强照片
青瓷·传承
龙泉,一个有着浓郁特色的地方,如果有两种产品可以定义这座城市,那么一定是青瓷与宝剑。谈及青瓷制作,这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与景德镇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爱陶志士不同的是,龙泉的制瓷环境相对简单了许多,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走在龙泉的大街小巷,似乎一不经意,就容易错过一个青瓷世家。李邦强一家就是当地声名显赫的制瓷名家,从岳父陈坛根到小叔陈华,都是业界有口皆碑的行业翘楚,但与传统的制瓷家族不同的是,一家人虽都从事青瓷创作,却都风格迥异,就像李邦强尤其擅长破解古陶瓷密码。
一袭深色的格子衬衫,低调而沉稳,一头常见的平头发型,亲切而随和,温文儒雅的气质在李邦强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说来也怪,在与李邦强谋面之前,只是见过其照片,却从中实在地感受到一股隐约的气场,它自由散发却并不张扬,让人感觉沉静而安宁,一如他的作品干净而纯粹。事实上,这种不加修饰的自然流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成长轨迹。他的父亲是解放后龙泉窑恢复时期上垟青瓷厂的第一批技术工人,从小受青瓷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对青翠欲滴的釉色与独具特色造型的喜爱早已深植于心。
1980 年考入浙江省龙泉青瓷陶瓷技术学院的他,毕业后走上青瓷创作之路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1983 年后,李邦强先后在龙泉瓷厂和龙泉艺术瓷厂、龙泉青瓷研究所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在那里李邦强不仅熟练的掌握了制瓷的工艺,也培养了包括设计在类的自主创新的能力。然而或许是因为生于厮而长于厮的缘故,熟习陶瓷技艺的李邦强却尤其喜爱传统文化,对古陶瓷的热爱更是情有独钟。1996 年,适逢龙泉国有企业破产,他与岳父陈坛根决定开始自主创业,合伙创办龙泉古窑瓷厂,之所以取名古窑,李邦强解释称“这都始于自身对古代陶瓷的钟情,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要恢复龙泉青瓷好的传统的烧成技艺”。不曾想,多年后这一梦想真的实现了。
如果说矢志恢复好的青瓷传统烧成技艺是李邦强一直来以来的心愿,那么 2006 年 9 月,考古部门对龙泉岙底片枫洞岩窑址的挖掘工作则为他坚定了信念和方向。与景德镇历来被奉为宫廷御用的官窑圣地不同的是,龙泉的瓷器烧造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在南宋达到辉煌后逐渐败落,而本次挖掘中出土了一批制作精细、釉色滋润、器形硕大的青瓷瓷品,其装饰图案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的青花纹十分相似,经专家认定,该窑址应该为明代宫廷在龙泉设立的官窑,这也印证了此前李邦强在查阅史料中所介绍的关于明代宫廷有在龙泉烧造瓷器的历史。这一突破性发现着实让他激动不已,而恢复失传 600 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技艺也成为一直萦绕心头的大事。(未完待续)
刻花折枝牡丹纹菱口折沿盘
刻花菱锦纹果盘
刻花三果执壶
刻花带盖梅瓶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邦强简介
李邦强,男,1964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1983年毕业于浙江省龙泉陶瓷技术学校。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龙泉青瓷烧制艺”传承人,201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从事龙泉青瓷生产和技术研究30多年,对龙泉青瓷历史、制作工艺、烧制技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功底。2010年成功研制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使失传600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制作工艺重放光彩,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获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被浙江大学列为科研合作项目。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陶瓷评比获金、银奖。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设计制作《哥窑灯笼壶》、《哥窑节节高瓶》、《哥窑美人瓶》、《哥窑莲花对碗》、《弟窑象耳牡丹瓶》等五个品种龙泉青瓷,作为对外交流文化用瓷。设计制作《青瓷梅瓶》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定制交流用瓷。作品青瓷瓶《花开富贵》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粉青三线罐》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作品《哥窑鱼瓶》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作品深受国内、外陶瓷专家及收藏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