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李邦强:青瓷记忆的守望者 (下)

发布时间:2016-12-01 来源:陶瓷研究中华陶艺  编辑:yuxun
摘要 李邦强,男,1964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1983年毕业于浙江省龙泉陶瓷技术学校。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龙泉青瓷烧制艺”传承人,201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jpg

在文明日渐消逝和文化荒芜的时代,

历经岁月洗礼的中国古陶瓷文化,

也似乎早已失去它的原本模样。

当我们无视抑或惋惜之余,

有人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

为了酷爱的陶瓷艺术,

潜心研究数载,

只为掀开沉淀六个世纪的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的面纱。

在他身上,

我们找到了关于梦想的最初定义,

在他的作品中,

我们感受到文化承载的力量,

他就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邦强。

2.jpg

经典·再现

2008 年,李邦强与家人创办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研究所,真正开启了他的圆梦之路。在龙泉,虽然青瓷生产一直有仿古的传统,但明瓷恢复基本还是一个空白。想要恢复失传 600 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没有任何相关资料,恢复一度无从着手。正如李邦强所言:“不知道胎釉配方,不知道如何烧,想要恢复失传的烧制技艺比创新很难。”正当一筹莫展时,也算机缘巧合,“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被浙江省科技厅列为重大科技项目。同年,龙泉大力开展市校合作并顺利与浙江大学联姻,该项目被浙江大学列为科研合作项目,成立了以李邦强为组长、由周少华为副组长的《龙泉青瓷明代官窑工艺技术的恢复研究与开发》项目小组,共同开展研发。谈及此事,李邦强不禁感慨“选择技术力量强大的名校作为技术支撑,加上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给恢复失传已久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烧制技艺带来了希望。”

然而,面对封存了六百余年的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想让其重放异彩,纵使天赋异禀,没有汗水与时间的积累也是枉然。所幸的是,有以周少华为主的浙江大学专业技术团队的加入,对出土古瓷残片的胎釉组成进行了全面的科学技术测试和分析,最终破译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坯体、釉面的配方体系,这无疑为复兴之路解决了一大难题,但接踵而至的是更繁复的寻找瓷矿、测试配方的挑战。李邦强带领技术人员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只为寻求那一处处可能匹配的泥土矿,然后进行调配再快递到浙江大学进行检验,不过更多的时候,都是李邦强亲自送到杭州,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路途耗费时间,更快得知检验结果。这期间历经 3 年时间、测试 300 余个配方,寻找 30 多处瓷土矿,试验 100 多次瓷片烧制,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简单的数据背后需要付诸怎样的艰辛。

从拜访数位民间陶瓷专家、老艺人到不断地往返龙泉与杭州之间,李邦强一直行走在路上。对于这种忙碌,李邦强显然乐此不疲,或许就像他所说“古老的艺术有着它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如梅瓶,它的比例和姿态让人联想的是古代清幽如兰的美女,现在虽然我们可以仿制它的造型,但是那种创作的艺术思维和理念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因此只要有机会接触那些古老的艺术,我就会全身心的投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无数次的奔波与反复测试下,李邦强及其团队终于找到包括明代官窑翠青、豆青釉色在内的配方,并在试验 100 多次瓷片烧制后,成功研制出了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 5 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 10 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修复)15 件、国外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馆藏明代龙泉官窑青瓷 8 件及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新成果作品 5 件,使失传 600 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传统制作技艺再现当代。

2015 年 5 月 12 日由浙江大学与龙泉市人民政府在浙江大学图书馆举办“大明龙泉官窑青瓷再现”李邦强仿明官窑青瓷作品展。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龙泉市人民政府徐达伟副市长参加开幕式。参展作品得到了中国古陶瓷专家高度评价,被称为“国宝再现”,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3.jpg
刻花盖罐

未来·畅想

不难看出,在当代艺术热闹的表像下,李邦强有着一颗极为清醒而沉稳的心,从他对复兴传统制瓷技艺的执着信念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中国古陶瓷文化有着宽泛的认知和最笃实的理解,这种来自灵魂深处对艺术的深邃思考也如实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静观李邦强的作品,沉静而安宁,典雅而脱俗,有着宫廷御用的大气风范,事实上,早在2003年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设计制作“关怀瓷”五个龙泉青瓷作品选为对外文化交流用瓷,作品《哥窑灯笼壶》、《哥窑莲花对碗》被选为2016年G20 杭州峰会在西子宾馆国宴元首贵宾厅陈列用瓷。他设计、创作的作品更是多次在全国性陶瓷评比中获金、银奖。代表作品《吉祥如意》以吉字为造型、如意为装饰图案荣获第二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天工艺苑杯”金奖;作品《千峰争秀》获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作品评比金奖。此外,他在技术创新上同样硕果累累。

早在 2000 年,李邦强就研究出了龙泉青瓷梅子青釉色,并很快获得了陶瓷市场的认可,2004 年,他与岳父陈坛根共同成功研制的龙泉青瓷冰裂纹还获得了国家发明技术专利;2011 年成功研制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使失传 600 多年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制作技术重放光彩,确定了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的豆青釉最佳配方和明代龙泉官窑青瓷翠青釉的最佳配方;次年还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016 年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必须承认的是,每一次技艺的突破,都无不承载着李邦强无数个日夜的苦心经营,这是一份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热情,更是一颗对泥土对青瓷深入血液的热爱。

正是基于这份喜爱,他还积极参加各种青瓷文化交流活动,2009 年参加中国青瓷专家代表团赴韩国进行龙泉青瓷文化交流、展览,2013 年参加龙泉青瓷政府代表团赴法国卢浮宫进行青瓷文化交流、展览。荣誉没有减慢李邦强创作前行的脚步,反而更激发他上下求索的决心,他几乎在用“洪荒之力”经营自己对青瓷的热爱,很显然这种不分昼夜的付出也让其收获颇丰,正如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的成功复兴,这是可以伴随一生的财富,也让其仿制的作品频繁光顾各大顶级博物馆的橱窗,如《刻花三果执壶》就与明宣德青花执壶一致,作品《刻花带盖梅瓶》也因图案内容及装饰与景德镇明永乐时期官窑青花瓷梅瓶基本一致,都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专家高度评价。此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民族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也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自从恢复失传 600 年的明代龙泉为宫廷烧制青瓷技艺以来,李邦强肩负着使命前行不缀,一直以来,他都心存对古人的敬畏之心,并始终坚信只有深入了解读古陶瓷制作的前世今生,方能更好的诠释青瓷文化的精髓。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仿古瓷制作只是基础,但也只有基于这种对传统陶瓷文化足够的理解才能破而立新。和所有痴迷陶瓷创作的艺术家一样,李邦强最大的期望和梦想所在,是创造一种适合当下审美的、独特的、与时俱进的存在方式。如果说青瓷是有灵魂的,那这灵魂早已浸入他的血液,成为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青瓷技艺的守望者,他将用一生去践行和延续这份青瓷之美,我们也期待他的传承之旅中有更多的精彩呈现。

4.jpg
刻花荷花纹灯笼瓶

5.jpg
刻花折枝芙蓉纹菱口折沿盘

6.jpg

7.jpg
刻花石榴尊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邦强简介

李邦强,男,1964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1983年毕业于浙江省龙泉陶瓷技术学校。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龙泉青瓷烧制艺”传承人,201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14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从事龙泉青瓷生产和技术研究30多年,对龙泉青瓷历史、制作工艺、烧制技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功底。2010年成功研制出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使失传600多年的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制作工艺重放光彩,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明代龙泉官窑青瓷工艺技术”获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被浙江大学列为科研合作项目。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陶瓷评比获金、银奖。曾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设计制作《哥窑灯笼壶》、《哥窑节节高瓶》、《哥窑美人瓶》、《哥窑莲花对碗》、《弟窑象耳牡丹瓶》等五个品种龙泉青瓷,作为对外交流文化用瓷。设计制作《青瓷梅瓶》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定制交流用瓷。作品青瓷瓶《花开富贵》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作品《粉青三线罐》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作品《哥窑鱼瓶》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作品深受国内、外陶瓷专家及收藏家的好评。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李邦强 青瓷 守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李邦强:青瓷记忆的守望者 (上)
下一篇:冥想中的中国当代陶艺——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