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泥土与烈火的涅槃,是心灵与智慧的交融。它不仅有高山流水的高雅意境,也有下里巴人的古朴野趣。
它就是陶瓷,火与土、时光与空间淬炼的绝顶艺术。
中国是陶的国度,陶器在中国有上万年的历史。
在历经无数的风云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的坭兴陶、云南建水的紫陶、重庆荣昌的安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陶”。
一、江苏宜兴紫砂陶
紫砂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是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得名。
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紫砂陶品类众多,其中的茶具,即紫砂壶为代表之作,其创始人是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可单独成陶、双重气孔结构、不需要施釉,其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紫砂壶的另一大特点是“字随壶传、壶随字贵”。自明代起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紫砂壶上,为其增添了高贵不俗的雅韵。
二、广西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又名坭兴桂陶,发明于唐以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堪称一绝。
烧制过程中,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时,其极少部分胎体发生窜变,并会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待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能发现其形成了诸多色泽,火中求宝,得之偶然,绝无类同,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致。
坭兴陶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并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三、云南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产生于清代。
它是以当地所特有的五色土为泥料制作而成的,这种土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实为“陶坛一秀”。
建水陶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将书画艺术与雕刻填泥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它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因此建水紫陶被誉为“雅陶”。
四、重庆荣昌陶
荣昌陶始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产于四川荣昌区安富镇,该地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不渗漏、保鲜好,素有“泥精”的美称,人们因此给了荣昌陶“薄如纸、亮如镜、声如馨”的评价。
荣昌陶造型大方,釉质尚光。分细陶和彩陶两种,前者胎薄质坚,后者多有纹饰。装饰手法有刻花、点画花、剪纸贴花、雕填、模印贴花。纹样有卷草、工字纹、折带纹、锯齿纹、水波纹。釉色有朱砂红、西绿、黄丹、乳白、黑等。以黄丹釉为常见,朱砂和西绿釉为特色。
用途上,永昌陶主要制成民间日用粗器,如泡菜坛、罐、壶、碗、茶具、花盆、花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