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让失传千年的古瓷焕发迷人的光彩 ——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闻长庆父子研究恢复越窑秘色瓷技艺

发布时间:2017-01-19 来源:陶瓷研究中华陶艺  编辑:yuxun
摘要 G20杭州峰会贵宾厅,三件翠色欲滴、造型素雅的秘色瓷器受到世界各国贵宾的关注。这就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闻长庆、闻果立父子经30余年研究,日以夜继,经上万次试焼,成功攻克并恢复失传千年的古代越窑秘色瓷器工艺,精心制作并最终陈设在贵宾厅的三件越窑秘色瓷艺术巅峰之作

G20杭州峰会贵宾厅,三件翠色欲滴、造型素雅的秘色瓷器受到世界各国贵宾的关注。

这就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闻长庆、闻果立父子经30余年研究,日以夜继,经上万次试焼,成功攻克并恢复失传千年的古代越窑秘色瓷器工艺,精心制作并最终陈设在贵宾厅的三件越窑秘色瓷艺术巅峰之作。

1.jpg

实际上,破译越窑秘色瓷源码基因和复原其烧制工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陶瓷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其核心就是如何成功烧制最古老最神秘的草木灰釉。

闻长庆介绍说, 3000年前我国开启了陶瓷文明的起源和辉煌之路。古越从商周时烧原始青瓷,不断的完善工艺技术,把原生态草本植物的“千峰翠色”还原到瓷器上。在东汉达到陶瓷的成熟期,魏晋、南北朝、唐,经过一代代窑工不断的努力,至唐五代时期越窑秘色瓷达到了工艺的颠峰水平。

2.jpg

史料记载,唐“茶圣”陆羽“类冰似玉”,谓之“越州上”。 唐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曰“夺得千峰翠色來”。唐时上林已有专业贡窑,御贡皇家。五代徐夤《贡馀秘色茶盏》著述“陶成先得贡吾君”。 宋叶寘曰“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不得臣庶用”。明代余姚县志记載:“秘色瓷初出上林,唐宋置官监窑”。

秘色瓷为历代帝皇贵族文人雅土所推崇而神往,赞词不绝,可见当时秘色之尊贵。“周恩來总理在1957年提出要恢复各大名窑,但遗憾的是,自唐五代至宋曾经在瓷业中辉煌一时的‘秘色瓷’失传至今仍为空白”。

闻长庆父子对于技术研究与疑难挑战有一种专研的执着,他们先后创办“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研究所成立的初衷就是——探索母亲瓷奥秘,触摸千年文明,解密唐宋瓷文化,还原越窑秘色瓷神韵,为恢复失传原生态越窑秘色瓷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

3.jpg

早在八十年代初,闻长庆就开始收藏及研究古陶瓷,至今有可供研究商周至唐宋各年代瓷残件及窑具4~5吨标本,并发现了很多古窑失传焼瓷工艺技术。闻氏父子以考古要求用的高科技常量元素为依据,发现烧制越窑秘色瓷须经三大关:原始瓷土、药釉、窑炉三位一体,“最大的问题在于找到天然瓷土”,闻长庆说。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我国现存青瓷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烧造沿用时间最长的窑址,考古界尊称越窑为母亲瓷,而秘色瓷又为越窑中之上品。为采寻上林湖自然生态资源,闻氏父子最多时一天跑三趟,常在泥泞的千年古道上重复行走,穿梭于山林丛中时常被毒虫所咬,烈日时挥汗如雨,多年寻找原料饱尝野外无数风、雨、雪之苦。

经过艰辛的探索,闻氏父子所取样土均按古法工艺处理,筛选、氧化泥、沉淀、腐泥、炼泥等均采用古法手工操作,“这些不起眼的泥,前期花费了大量工时,如腐泥时间越长越稳定,一般可达一至三年,然后再切做标本刻记号试烧,历经十多年我们发现一般泥土,根本耐不住标准试验温度。”

借助高科枝常量元素测试对比古代越窑秘色瓷数据,他们父子从反复烧制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并进行备案记录,经过多年不断地试烧,他们发现普通瓷土能烧越窑,绝对烧不出秘色瓷。最终经过多年努力,找到能烧制越窑秘色瓷的原始瓷土,而其资源极其稀缺。

当然整个研究中最难的无疑是药釉的配方,可以称为是陶瓷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代的化学常量元素比例没有明白的摆着,就靠我们去猜测,古代的秘色瓷配方使用的是什么自然界物质,在古代可没有什么提纯的化学原料。为掌握配‘药釉’工艺技术,我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闻长庆说,他们收集上林湖之各种泥、石等原生态材料,采尽原生态千峰之翠色资料,对十几种不同原料进行分类处理,最初进行手工捣磨,后借助球磨,对各原料的不同含量进行配制、筛选、陈腐、氧化等工艺流程,像配中药一样记录每次配制数据及时间,配制后有腐化处理,自行发生化学物理反应。

父子俩日以夜继进行不同配制与瓷胎结合试烧,并做好控制温差烧制时间记录。第一年无功,他们心烦意燥,“常有在梦中配釉情景,半夜惊醒怕忘了,起來去配釉,希望梦中灵感或许取得成功。”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闻长庆 越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作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招生简章
下一篇:玛萨来到西冶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