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法是表现内容与形式的手段,要刻出高水平的作品,作者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运用各种刀法,还要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要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鉴赏与创作水平。同时,要对器皿的材质、造型及制瓷常识有所了解与研究。
鉴于世间对绘画艺术理论及实践的探讨专著甚多,本文不再详细阐述。下面着重对刻瓷五大步骤,即选型、落稿、镌刻、赋色、修正加以阐述。
一、选型
选型,是指以陶瓷器型为前提选择镌刻装饰内容,或以装饰内容为前提选用相适应的陶瓷器型。
刻瓷属陶瓷装饰范畴,总体来讲,各种材质、各种造型的陶瓷产品都可用刻瓷手法来装饰,如当前厂家生产的骨质瓷、滑石瓷、石英瓷、宝石瓷等材质的茶咖具、盘类、文具、花瓶、瓷板等。但鉴于刻瓷工艺特殊,以艺术欣赏为主的各类材质的陈设瓷造型更适宜于刻瓷。
造型好比一个人的体态姿容,装饰则是衣装。常言道,人好也要靠衣装,好的装饰是造型的锦上添花,是为了将造型打扮得更美。所以,在刻绘之前要对器皿进行全面认真分析,以器皿的材质、造型特点为基础,设计刻绘内容和刻绘形式,或以设计内容和表现形式选择相适宜的材质器型。避免因与器型风格特点不协调而导致装饰的失败。
陶瓷中的窑变花釉产品,如结晶釉、茶叶末釉、开片釉等,釉色本身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在这类产品上刻绘设计应慎之又慎,不可盲目,以免喧宾夺主。
洁白高雅、造型轻盈的骨质资、滑石瓷,可用精致细腻的刻绘形式为其锦上添花。
色泽沉稳、造型厚重的宝石瓷、色釉瓷,宜用豪放粗犷的刻绘形式加以强化。反之则达不到装饰的目的。
例如,要刻绘一位老人的肖像,最好选择宝石瓷质的大盘,因其材质浑厚、色泽温和、造型大方,将饱经风霜的老者刻于其上将是题材、造型的完美结合;如果要刻绘一位风华正茂、婀娜多姿的少女,应选择造型清新素雅、材质细腻的骨质瓷盘,或白度极高的滑石瓷盘与其匹配。书法作品多装饰在文具造型,或与书法风韵相适应的材质造型上,如红泥壶上刻上几行篆文,涂以石青、石绿显得文雅别致;黑釉大盘刻一组古籀书法,洋洋洒洒、落落大方;青釉文具刻一篇诗文,警世醒目、典雅高贵。
二、落稿
器型、装饰题材确定之后,可着手落稿。落稿要根据表现形式、构图要素,以笔、墨、颜料或特种铅笔先在器型上绘出艺术效果。落稿是刻绘的基础,稿的优劣是决定作品最终效果的重要一环,必须认真对待、慎重定夺。
刻瓷落稿形式可分三类:
(1)中国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山水、花鸟、人物、动物、书法、篆刻等。
(2)西画、素描的表现形式,如油画、素描、人物肖像等。
(3)与其他陶瓷工艺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落稿要注意:
(1)器型与装饰内容的协调对比,包括题材、色彩、落款、印章,都要整体设计。
(2)装饰面要以少胜多、巧留空白,用笔运墨要潇洒简练、浓淡相宜。
(3)遵循艺术的原则,运用主次、虚实、粗细、繁简、疏密、浓淡等多种对比手法,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不忘与刻瓷刀法的结合,凸显刻瓷的艺术特点。
落稿要反复推敲,力求至精至美。否则,操之过急,锤落性定,悔之晚也,改之难也。
有些艺术家在镌刻时不起稿,直接以刀代笔在光滑的瓷面上挥刀凿刻,令人叫绝。虽未起稿,但成竹在胸、墨稿在心,这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娴熟的刻瓷技艺,此法多用于在公开场合作表演时运用。众目之下,只见锤落刀移,只听叮当作响,瓷面上留下隐约刀迹,是人是物?是山是水?令人费解。待镌刻完毕,敷之色彩,方显庐山真面目,这也是在国外现场表演时深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见图4-1)。
图4-1 落稿 刻瓷步骤之二
三、镌刻
画面定稿后,不要急于动手凿刻。首先,要根据画面要求对刀法的运用进行整体设计,哪一部位用点刻法,哪一部位用线刻法,哪一部位用面刻法,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依据器型的瓷性特点,即瓷质的硬度和韧性,通盘思考决定镌刻时的力度与速度。刻瓷一般以刻破釉层为宜,材质不同,釉层厚薄不同,其硬度和韧性也不一样。用相同的力度、速度去凿刻不同的釉层会留下不同的刀痕。高石英瓷釉层薄,落刀后瓷崩差,刀迹清楚刚劲。色釉产品或青釉产品,釉层厚,落刀后瓷崩明显,刀迹浑厚洒脱。炻器产品则介于两者之间,镌刻中要根据瓷质调整刀法的各种要素,方能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在充分统筹设计各种刀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种要素的融合,力求变化丰富并与画面笔墨、色彩、趣味相得益彰。同时,镌刻过程中要大胆运刀落锤,注意轻重缓急的掌控,节奏韵律的把握。要根据所落墨稿的深浅浓淡按设计刀法来刻制,深部浓部要重刻、密刻,浅部淡部要轻刻、疏刻。切忌不分轻重、疏密,只是均匀将釉面刻去,完全靠敷色来渲染出浓淡深浅的变化。如此刻制的结果,刻瓷刀法无从谈起,因而也就失去了刻瓷的艺术特征及艺术风格(见图4-2)。
图4-2 镌刻 刻瓷步骤之三
凿刻顺序一般按画面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展开,也可依照起稿的先后顺序进行。镌刻时可调整器型的方位,以方便镌刻时的灵活操作,不论哪种方法都应注意执刀之手以不摸擦损坏落稿为佳。
四、赋色
刻瓷发展到今天,就赋色模式而言可分传统赋色与刻瓷烤彩两大类。
1.传统赋色
传统刻瓷赋色有两种模式,即镌刻后赋中国画颜料与镌刻后赋油画颜料。
刻瓷自诞生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赋色都是以墨和中国画颜料为主,为防水、防污,通常赋色后要打蜡封罩。20世纪70年代,随着刻瓷的发展,表现题材、内容的丰富,工具及刀法的变化多样,逐渐接纳西方绘画要素改用油画颜料。油画颜料由于干燥速度较慢,容易调整,且防水性也好于国画颜料,因而得到迅速推广,成为目前赋色的主流。
传统赋色,不论用何种颜料,赋色的规律、步骤基本相同,是将颜料涂敷进刻过的刀迹里,要求是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由色彩到墨黑,层层涂染,逐步加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落稿技法不同,赋色方法会略有差异(见图4-3、图4-4)。
图4-3 赋色 刻瓷步骤之四(棉球涂色)
图4-4 赋色 刻瓷步骤之四(毛笔填色)
线描作品多用棉球、毛笔蘸色涂擦,然后用干净的棉球擦调深浅。也可用纸张调整色调,色彩需重的用硬纸擦,色彩需淡的用软纸。因为硬纸擦去的颜料少,留在刀迹里的颜料就厚而重,软纸擦去的颜料多,余色便淡。
大写意作品,用色较少,色块较整,可用毛笔和棉球蘸色敷涂之,要先色后黑涂擦结合,一气呵成。色彩的深浅变化用棉球认真调整,细微部分用毛笔点染。
兼工带写的作品,精细部分要用毛笔仔细填色,粗犷部分可用棉球涂之。
作品颜色的深浅变化主要靠刻瓷刀法的深浅疏密组合加以呈现。其次是通过颜料的涂擦调整和颜料的稀释,油画颜料用调色油、松节油加以稀释;国画颜料直接用水调之。
肖像作品的赋色相对较为复杂,要由淡部到深部,由暗部到亮部层层点染,一般需要5~6遍,切记勿急勿躁。
赋色要特别注意与刀法的密切结合,突显刀法乃刻瓷的重中之重。因此,赋色不宜过厚,厚则易盖住刀迹而失刻瓷韵味,也会年久脱色。国画颜料赋色后,为防水防染要用蜡封罩,多余蜡片用刀片剥去。油画颜料与瓷面的结合要好于国画颜料,颜料干后有一定的防水防染能力。
除以上传统赋色外,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深釉色瓷器刻瓷,则是利用镌刻后釉色与胎色的反差和刀迹的深浅疏密变化组成画面,可不上任何颜料。
2.刻瓷烤彩
刻瓷的赋彩模式随着它的萌生、发展不断改进。长期实践证明,传统刻瓷赋色存在防水性差及时间长久易变色、褪色之缺陷。2012年,笔者与山东省硅酸盐研究院研究员任允鹏等人合作,遵循陶瓷艺术归根结底是泥与火的完美融合这一本质属性,在多年思考、循序渐进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完成刻瓷烤彩这一科研命题,即将镌刻的作品赋以陶瓷颜料,再入窑经过800℃的高温烧烤。一年来,经过多种陶瓷材质(骨质瓷、滑石瓷、普白瓷)、多种温度(中温、高温)的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我们将此工艺命名为“刻瓷烤彩”。
2012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我们的刻瓷烤彩成果首次登台亮相就博得广泛赞誉。此工艺既保持了刻瓷刀法、刀迹的不变,又能确保色彩的鲜艳永久,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并获得了全省陶瓷创新评比金奖。中国陶瓷专家、清华大学老教授张守智先生对此评价:这是刻瓷史上一次质的飞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杨永善先生和著名教授陈若菊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下面对刻瓷烤彩加以详尽阐述。
(1)刻瓷烤彩颜料
陶瓷装饰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系列。胎装饰是在胎体表面运用刻、划、印、贴等技法进行装饰。釉装饰则是指在器物坯胎外表施上各种色彩的釉,经烧烤后,通过色釉本身的姚黄魏紫争奇斗艳。宋代以来形成的开片、窑变、结晶釉等也属于釉装饰。彩装饰则是指利用手工绘制或花纸粘贴等经烤花而形成的装饰形式,又可分为釉下装饰(青花、釉下五彩)、釉上装饰(新彩、古彩、粉彩)和釉中装饰三大类。刻瓷烤彩应归为釉上装饰。
刻瓷烤彩所用颜料是釉上装饰的新彩颜料。它是由铁、锰、氧化铜等矿物质经过高温烧成后形成色素,再经过研磨,加入溶剂性原料配置而成。主要特点是经过750℃~850℃的窑温烧成后,色彩附着力强、成色稳定、色薄而鲜艳明快。颜料色相品种多,且可以混合调配出所需色彩,使用方法多样,既可油调,也可水调。但需要注意的是,烧成后色相可能会有变化,用前最好试烧色标,按色标使用。
新彩颜料分基本色和复合色:(见图4-5)
图4-5 刻瓷烤彩的陶瓷颜料
基本色:
红色类——西赤、深赤、桃红、大红、宝石红、小豆茶等。
黄色类——薄黄、浓黄、红黄、金黄等。
蓝色类——深蓝、海碧、天青、浅蓝等。
绿色类——草青、川色、橄榄绿、苹果绿等。
黑色类——艳黑、特黑等。
白色类——丝网白。
茶色类——代赭石、淡赭。
复合色:
麻色类——西赤+艳黑。
深绿类——橄榄绿+草青+艳黑。
深紫类——玛瑙红+艳黑。
(2)新彩颜料的调制
其调制方法有两种:油调和水调。刻瓷赋色主要用油料调制。所用调料为乳香油和樟脑油。乳香油是用乳香(枫树脂)加水蒸馏而成,性质柔润,有一定的黏性,不容易干,可直接用于调料。调料时将乳香油倒入颜料干粉,用锉料刀将干粉和油料进行搅拌,搓细搓匀后装入盛料碟备用。料与油的配比一般掌握在10∶3为宜。樟脑油由樟树脂炼成,挥发性强、容易干,赋色时作为稀释剂使用(见图4-6)。
图4-6 刻瓷烤彩颜料的调制
(3)赋色
用樟脑油将颜料调稀,用棉球蘸色料擦涂于所要上色的刻面,局部精细的部位可用毛笔蘸色绘制。赋色的一般规律与赋油画颜料基本相同,即根据画面要求,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由色到黑,层层涂染,逐步加重。待整体赋色完成后,刀迹以外的余色可用纸擦掉。
(4)烤花
作品赋色后晾干,即可装窑烤花。刻瓷烤彩所适宜的烤花温度是800℃。此温度既能保证刻瓷刀迹的不变,又能使颜料与瓷面釉层高温熔结。如果温度过高,瓷面釉层熔动,将失去镌刻的刀迹。反之,温度过低,颜料则不能与釉层熔结而导致烤彩的失败(见图4-7)。
图4-7 装窑烤花
五、修正
作品赋色后,会将全部的凿刻效果呈现出来,对有些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如该刻的地方未刻,该连的地方未连,该密刀深刻的地方密度不够及赋色不够理想等缺陷,在入窑烧烤之前,要进行认真的补刻、敷色与修正。实践证明,往往多一刀或少一刀,多一点颜色或少一点颜色,都会对最终的艺术效果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