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对于一位少女来说正处于花季,而八年前被检查出听力障碍的赵文,却觉得人生着实给她开了一个玩笑。不过她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在一刻一凿之间辛勤学习刻瓷,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充满阳光的窗。
在安静的世界里,享受刻瓷的快乐
笔者来到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北校区,在刻瓷专业班里见到了今年17岁的赵文。这位面容清秀的姑娘正在专心致志凿刻着手中的瓷盘,笔者了解到,教室里坐着8个学生均有听力问题,记者走进教室时他们大都沉寂在自己的作品中。
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刘校长向笔者介绍称,赵文八年前因患有听力障碍,从君山路小学转学来到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恰巧赶上学校开设刻瓷专业课,从小就喜欢美术的她慢慢喜欢上了刻瓷,而且一刻就是八年。通过刘校长与韩松老师的手语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赵文在刻瓷班里进步快,学得也扎实,从最初的简单刻瓷学起,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刻瓷能手。
韩松老师用手语表示道,像赵文一样学习刻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或多或少在语言或听力上存在缺陷。休息时间,赵文与同学们才放下手中的工具。赵文用手语说:“我现在刻画的叫《泰山旭日》,上课时间加上课余时间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呢!”另一位学生董兴杰接着“说”道:“虽然我们听不到讲不出,但我和同学们每当拿起刻笔就会有另一番景象展现在眼前。”
赵文告诉笔者:“一开始家里人不赞同我学刻瓷,后来就慢慢开始支持我,这让我学习刻瓷更有动力,现在每当看到自己刻画的瓷器成形,我都十分高兴,因为刻瓷作品里倾注着我另一份感情。”其他几位学生通过手语表示出内心的荣誉感,其中学生黄莎莎告诉笔者,刻瓷虽然辛苦需要耐心,但一凿一刻勾画出的是他们人生的另一扇窗。
耐心强、勤练习,下笔更自信了
说起学习刻瓷,赵文与同学们告诉记者,刻瓷是一门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是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画,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的一种装饰技法。当记者问到学习遇到的困难时,赵文说:“最初掌握不好力度容易刻错,现在一步步学习,逐渐掌握了刻画手法,每下一笔也更加自信了。”
赵文说刚开始对刻瓷艺术一窍不通,只是对绘画有兴趣,后来在韩松老师指导下慢慢感受到一锤、一刀、一盘看似简单,每一笔却有另一番韵味,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讲起自己的刻瓷心得时赵文说:“学刻瓷要有细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件作品不是三五下就能刻凿成的,用力或刀法不当,往往把是先描绘好的纹路刻坏,考验技巧、眼力,也非常考验人的耐力。”
讲到这,赵文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笔者了解到,枣庄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刻瓷专业八年来,毕业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先后刻制的动物、博物、花鸟、人物、山水、字体类和台儿庄古城等刻瓷作品1000多件,其中的优秀作品曾获得过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在笔者即将结束拜访前,赵文偷偷告诉笔者:“虽然我和同学们的人生道路出现逆境,但我们希望用自己手中工具,刻画出更多的作品,使自己更加从容地面对逆境,也让其他想学习刻瓷的同学感受到我们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