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天津有个“泥人张”,殊不知在淄川区龙泉镇也出了个“泥人张”。
当童年的张雷和小伙伴们在渭头河畔用陶泥模仿着父辈的样子制作小动物、泥娃娃、枪炮、飞机时,他大概没有想到,这竟成了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仅去年一年,他捐赠的陶艺作品《童趣》,被淄博市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吉祥如意》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组织的“酉鸡报晓”生肖陶瓷大赛中获奖;泥塑作品《竹报平安》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留校收藏;在淄川区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榜上有名。
如今的张雷,已身兼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诸多职务和称号。
喜庆有余
玩伴
童年时光
童趣
三月下旬,枝叶已经披上绿意。在龙泉镇敬老院内,几个老人晒着太阳,咀嚼着往事,闲适而惬意。张雷的“雨田陶艺工作室”在这一方土地上,显得格外宁静。走进室内,如同走进了陶与泥的天地。浓浓的乡土气息、质朴的山野情调扑面而来,让人仿佛一下穿越到美好的童年。从《喜庆有余》的憨憨村姑,到《竹报平安》的呆萌儿童,从《小伙伴》的天真烂漫到《童趣》的活泼灵动,从儿时的滚铁环到手工压榨花生油工序,从单件泥塑到大场景组合,件件作品都能唤醒逝去的光阴,体现着作者的艺术功底与匠心独具。
当记者问及张雷为何多以童真童趣作为创作题材,他说,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代人的紧张与疲惫,人们在面对着这些纯洁自然、充满稚趣的艺术形象时,会唤起一丝乡愁,一种童年的记忆,在感悟美好的同时,缓解了压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慰藉。
龙泉镇是我市传统陶瓷生产重镇,渭一窑址是目前发现的山东省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制陶工艺的古窑址。在家风的熏陶下,陶泥一直伴随着张雷的成长。张雷的祖辈都从事制陶业,他的父亲、爱人都与陶艺有着不解之缘。1980年,他顶替退休的父亲进了原淄川陶瓷厂。那时,厂里汇集着许多陶瓷艺人,研制开发陶瓷产品。张雷虚心学习,扎实工作,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2005年,张雷所在的企业破产,他在爱人的提议和鼓励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做技术支撑,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张雷的爱人司维华与他同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师,曾和张雷在同一个单位从事陶瓷造型设计、彩绘工作,她和张雷堪称一对艺术伉俪,过去在一起工作,现在又一起创作,琴瑟和鸣,携手人生,苦心营建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空间。
法国雕塑家罗丹这样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泥土与火焰,纯真与憨厚,坚守与希望。十几年来,张雷用一把泥土,饱蘸着对家乡的爱,以陶塑为语,真实还原了曾经的岁月,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心愿。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传统乡村记忆,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张雷的言语间,透着一份深情,一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