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的刻瓷艺术,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艺术水平上,在全国都可谓首屈一指,早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地域文化名片。刻瓷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些默默为之耕耘的人。为了弘扬这门传统艺术,市老年大学刻瓷专业班教师石志泉,已在老年教育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0年。
热爱艺术
自创“漆封画盘”
中等个子,身材略显清瘦,乌黑的头发,红润的面庞上不时漾起和蔼的笑容。见到石老师时,记者难以相信,他今年已74岁了。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石老师是临淄辛店人,1963年入伍,先后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1978年转业到博山工作,退休前任原山东建材学院机电系任党总支书记,后随学院并入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至2013年,他曾担任淄博市老年刻瓷协会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现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淄博市老年刻瓷艺术家、淄博市刻瓷艺术大师。
石志泉自幼热爱艺术,15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在部队工作期间他干过宣传,参加过书画培训,有美术功底。到地方工作后,闲暇时石志泉经常到艺术品市场去转转。一次,偶然看到的一个烤瓷画盘激发了他的灵感:把书画与当地的瓷器结合起来,肯定大有发展!他当即买了一摞盘子回家,尝试用国画颜料在盘子上绘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画出来很漂亮,可水一冲就没了,无法保存。他又自创在画盘上刷清漆,颜料果然不容易脱落了。“这些画盘拿到陶瓷工艺品店,还挺受欢迎,一个能卖二三十元”,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发明创造”,石老师笑着说。
自学成才
痴迷刻瓷3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出现了刻瓷盘,石志泉被这种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深深迷住了,一心想一窥法门。但当时刻瓷在淄博刚刚兴起不久,他拜师无门,就自己琢磨。那时买一个刻瓷盘子需要差不多一个月工资,租一个每天也要几十元,他便经常到店里仔细观察,揣摩选图、刻制、上色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回家试验练习。在本地买不到刻瓷工具,他先是用普通的羊角锤、錾子土法上马,又到校办工厂定制小锤,后来托人从济南捎来几把专业刻瓷刀,石志泉如获至宝。很多次,由于工具不凑手,或者是力道把握不恰当,一锤下去前功尽弃,砸坏了不少盘子,但他毫不气馁。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艺术天赋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从简单的文字线条开始,到栩栩如生的花卉、动物,经过一年多的艰难摸索,石志泉的刻瓷技艺渐渐趋于成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他没有停止艺术探索与追求。2006年,他加入淄博市老年刻瓷协会,得到专家的指点,刻瓷艺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30多年来,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石志泉总结出了点线结合法、刻磨结合法、线条组合法、重锤清原法等艺术手法,创新利用电动刻瓷机刻制作品,开辟了刻瓷艺术技法的新领域。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山东省和淄博市获金奖、银奖和铜奖,先后获30多项荣誉,有些作品还被国外的大学和博物馆收藏。
辛勤耕耘
收获桃李满枝
石志泉把对艺术的追求视为真谛,对名利、金钱看得很淡。2007年,他受聘担任淄博市老年大学刻瓷班辅导老师,从此一心扑在教学上,一干就是10年。
针对老年学员的特点,他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理论教学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次讲新课,他都先刻出示范作品,还根据作品的特点,把刻制及设色程序归纳成口诀,以便学员掌握。刻瓷班原来每周只有一下午的授课时间,学员学知识不够扎实,石志泉主动向学校领导要求增加刻瓷义务辅导示范时间,解决学生学习难点,深受学员欢迎。
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他多次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刻瓷作品评选活动,老人们开扩了眼界,增强了信心,找到了老有所为的成就感。任教10年来,石志泉先后带出了300多名刻瓷艺术人才,其中有2名被评为淄博陶瓷艺术大师,有7名被评为淄博市老年刻瓷艺术家,很多学员的作品斩获国家、省、市级荣誉。2014年淄博市老年大学刻瓷班被评为省优秀学科专业。
石志泉对刻瓷艺术的执着热爱和敬业奉献精神,感染着他的学生们。学员张钦杰曾在通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样描绘石老师:“他的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乐观豁达,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学员的爱戴。”学员胡少君跟石老师学习刻瓷已有10个年头,尽管已获得“淄博市陶瓷艺术大师”称号,他还时常到老年大学与石老师切磋刻瓷技法。
虽已年过七旬,精神矍铄的石志泉老师仍乐此不疲地辛勤耕耘在刻瓷教育工作中,他说:“我要把刻瓷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这门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