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淄博来说,建筑陶瓷行业是个绕不过去的课题。2016年,淄博市建陶主营业务收入642亿元,利润46.4亿元,全市有10多万人从事其中。这个行业既能养家糊口,也常常污染严重危害健康。
淄博建陶产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传统产业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关了之,如何让它迅速完成转型升级,破解建陶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层次低、节能环保压力大的难题,就成了党委政府必须抓好的大事!”淄博市委书记王浩说。
这样一个对比或许比较直观:杭州诺贝尔集团年产7千万平方米瓷砖,纳税5亿元。而淄博近200家建陶企业7亿平方米产能,是诺贝尔的10倍,纳税3.87亿元,不足诺贝尔的80%。
“淄博建陶产量占全国15%,稳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这些原来作为成绩宣传的耀眼数字,掩盖了淄博建陶行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致命缺陷!”淄博市长周连华告诉记者,很多淄博建陶企业“小富即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注重品牌建设,以贴牌为荣。
去年8月24日,淄博市召开建陶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9月,《淄博市建陶行业精准转调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明确了建陶企业转型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淄博制定了“三个一批”企业名单,即提升改造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着力建设淄博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一个园区”,高水平建设展示、交易、物流、研发、品牌“五个中心”,培植“十大龙头企业”和“十个知名品牌”。2017年6月底前,所有搬迁入园企业竣工达产。全市建陶行业产能由7亿平方米降为2亿平方米。生产线由348条压减为141条,关停207条。
中心城区张店走在了转调的前沿。区委书记孙来斌告诉记者,张店区根据各建陶企业2015年税收贡献、品牌影响力、环保超低排放工艺改造、缴纳社会保险四个方面的综合得分,科学公正地排出了就地提升改造、搬迁进园和关停企业名单。对就地提升改造的,要求压产限能、达标排放、统一改用天然气、集中制粉、统一处理废弃物、推行6S现场管理、保证实现年亩均税收5万元。对主动提前拆除生产线的,按照每平方米瓷砖产能给予1.58元补贴,仅此一项,张店区就花出了2亿元。目前,张店区已经关停28家39条生产线,核减产能12316万平方米。
东岳实业公司的副总经理门远忠深有感触,鼎盛时期,东岳拥有21条生产线,“财源滚滚也带来浓烟粉尘滚滚。”门远忠说,“在中心城区,污染不仅对不起周边百姓,对我们职工也不公平。”东岳实业公司主动拆除了落后生产线,投入9000多万元进行环保超低排放工艺改造,并按要求改用天然气。
对于转型升级带来的阵痛,门远忠颇能理解。就拿更换天然气来说,每年就要多支出2400多万元,相当于每平方米瓷砖增加了3元成本。但门远忠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过去用煤污染大,优等率和成品率低,安全隐患还多。现在仅优品率和成品率就提高了6到8个百分点,这能弥补由于环保投入而增加的很大一块成本。转调带来的效果明显,目前公司仅有5条生产线,产能降为800万平方米,却拥有斯格米、恒岳、金岳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
因煤而兴、因瓷而富的淄川区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转型升级。区委书记李新胜说,淄川区关停97家建陶企业,拆掉144条生产线,并在工业基础雄厚的罗村镇开工建设淄博建陶创新产业园,高端定位,实行统一煤制气、统一制粉、统一处理废弃物等降耗能、降污染的措施。
记者还了解到,建陶企业主动转型是淄川的一大亮点。
风生水起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就是在原淄博瓷厂的“废墟”上迅速崛起的集文化创意、演出、美食、大师工作室、工业旅游与设计、陶瓷文化与艺术博物馆群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创业园区。投资一亿元建成的“陶瓷学院”,也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
而拥有建陶企业第一个院士工作站的山东统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靠源源不断的创新,始终走在我国建陶行业的最前端:当大家一窝蜂拼价格地生产低档地板砖的时候,它率先生产仿古瓷砖,当模仿者蜂拥而至时,它的防静电陶瓷砖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业的青睐。目前,统一陶瓷不仅拥有27项国家专利,1个全国驰名商标,还主导起草了4个国家和行业标准,由本土草根一跃成为国际陶瓷行业巨人。
淄博市市长周连华表示,最传统的建陶产业能够在政府发动、企业主动的转型升级风暴中“风平浪静”安然度过,对于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淄博新高地,优化发展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