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老窑——见证博山曾经的繁荣

发布时间:2017-04-27 来源:博山的故事 作者:冯彦伟 编辑:yuxun
摘要  老窑是一本书,让我们越读越厚重;老窑是过程,他的主人从新窑工开始,慢慢变成老窑工。塑造他的人起初就设想他终归成为今后的老窑。因此,老永远是窑的归宿;脸上的的皱折变化着它的模样,新窑变老窑,是历史长河里瞬息之间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生息以老窑为基础。

居住的这座城市的老窑,背着曾经的繁荣,在人们的圈存下也聊聊无几了,留下的是人们更多的思绪。

1.jpg

老窑拓展了我的情感世界,我永远的回忆。它支离破碎的坚挺着站在现代建筑群和宽广的大道旁边,永远的记载着童年的梦想,完整地镶刻在风雨剥蚀的纹络里。一代一代地座落在这里,使人们度过饥荒,繁衍生息。

2.jpg

当日的荣耀成了一块无字的丰碑,祖祖辈辈创业的艰辛在寒风里发出声声的呐喊:推进来黑黑的泥,推出去白白的瓷。黄昏降临,日起日落的夕阳,在高高的山前憋着彤红的脸膛,沿着山坡,登上山尖,投给老窑一片火红。

3.jpg

确凿,老窑是见证,是续延。时间的力量,难免给大地留下斑斑痕迹,岁月的年轮,难免辗出凸凹的辙印。走近当今的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才有了老窑回望的目光;没有老窑就没有陶瓷的昨天,没有陶瓷的昨天就没有陶瓷的今天和明天。

4.jpg

老窑是一本书,让我们越读越厚重;老窑是过程,他的主人从新窑工开始,慢慢变成老窑工。塑造他的人起初就设想他终归成为今后的老窑。因此,老永远是窑的归宿;脸上的的皱折变化着它的模样,新窑变老窑,是历史长河里瞬息之间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生息以老窑为基础。因而,老窑是永远的起点。

5.jpg

偶尔,从老窑聚集的地方走过,不经意间走进杂草丛生的老窑场,有时看到的是一片废墟,有时看到的是废墟中摇摇欲坠的老窑顶,看到它心里总不是滋味。是酸甜苦辣,是喜怒哀乐,是欣喜,是憎恶,都没个完整的定论。

6.jpg

老窑表现了固守,活像一位老态龙钟而又固守家园的老人。老窑昭示着沦桑,让人窥探出民族传统工业步履的艰难。老窑是日暮老人黄昏里发出的感叹,不得不让人们心动。老窑是一幅书画,把想说或要说的话用一种特殊的文字记载下来。

7.jpg

随着年代的推移,不断地丰富着它的词汇,词汇积攒的越多,窑的年岁越老,植根于大地的时间就越长。只有大地的沃土,才有根的生长,有根的生长,才有根深叶茂参天的大树,老窑是陶瓷的根。

有人说,老窑的意义在于传承国粹。

也有人说,老窑的眼光在于播撒清雅。

8.jpg

  拂去古代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封尘,揭开青瓷的面纱,时代并不久远。

历史在发展,时间在顺延,衰老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老了静静地仰卧在那里,静听着旁杂的脚步声。扳着老面孔强加于人,永远都是作茧自缚。正如,有了“五洋捉鳖、九天揽月”的梦想,方才有卫星上天、飞船登月的现实,没有老窑的存在,也就没有陶瓷历史的续写。

让老窑扬弃,让老窑续延。

9.jpg

诚然,并非老窑都完整地保留,否则陶瓷历史将倒退上千年。老窑是那个年代留下的使者,传递给当代陶瓷文化的挑剔和筛选。老窑是灵气的聚合,老窑是心血的凝炼,展示着远古的力量和精粹。老窑是一炷不熄的火,虽不再燃起升腾的火焰,却永远闪耀着理想的光芒。暗淡了烈焰就失去了老窑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0.jpg

不是所有的保留都属于倒退。老窑的消失,反映出现实与时代的要求,不是它失去生命的功能,而是现实对新事物接纳的同时,对旧事物的抛弃。老窑的被替代绝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现象。

工厂也罢,窑场也罢,与现代的企业并无太大的区别。隧道窑的建筑可以看作是现代窑触角的延伸。窑炉建筑格局在不断发生着本质的变化,直接缘于陶瓷业的发展。陶瓷业发展的结果,决定了老窑的命运。老窑的黑色浓烟被新窑的躯体排挤到某个脚落的时候,人们的眼里,更多的是欣慰,却决不是怜惜。

11.jpg

岁月没有改变什么,它是这么简单地来去,世事也不能说明什么,它是如此苍白地重演。时间把小窑顶绣雕成老窑博士模样的面孔,大风刮走了窑土,风雨又把新窑侵蚀成旧模样。

关于老窑远古的故事,尤其是窑工风土人情,大多是以古圆窑、旧作坊为主要对象。古圆窑、旧作坊足以反映出旧时代窑工的生活底蕴。古窑的韵味,时代的新风。不管是扬弃还是抛弃,对古窑来说,要义是发展。青瓷是古代汝窑的产儿,如果跟着前人踏步走,诸如“一代新风华青瓷”之类,只能是昨天的一帘幽梦。

12.jpg

老窑为人们品读陶瓷文化做了很好的铺垫。欧洲人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英文china的含义,就包含了中国和陶瓷两层意思。

不言而喻,陶瓷的佼佼者是中国人的,历代的老窑便是见证。保留几个老窑的脚印,心平气和地与老窑对话,老窑也无须犹抱琵琶半遮面。

13.jpg

没有老窑就无所谓创意,没有创意就无所谓发展。历史上的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都有浩繁的文字记录,文学家、诗人留下了他们那个领域的鸿篇巨著,如早期的《诗经》《论语》《尚书》及《大学》《中庸》《淮南子》等,再有唐宋八大家诗文著作;

画家、书法家也留下了他们那个领域的鸿篇巨著,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笔势论十二章》,孙过庭《书谱》,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等等,绘画方面则更多更多。不少文人墨客,如唐杜牧著《考工记》、南宋陆游著《老学庵笔记》,以及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谷应泰《博物要览》和清代赵汝珍编述的《古玩指南》等也留下了制陶方面的片断。

14.jpg

“中国现代日用陶瓷馆”,虽没有前人的鸿篇巨著,却实实在在地展示了淄博当代陶瓷半个世纪以来,创造和发明的日用陶瓷——高长石质瓷、高石英质瓷、合成骨质瓷和华青瓷等新材质成果。“突破传统、反观现代、引导未来”,将当代创新的设计理念与中国优秀的国粹文化相融合,将浓烈的自然元素和渴望回归本质的人文元素相结合,赋予陶瓷鲜明的时代文化气息与亲和力,使每一件作品都同时拥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属性,为每一件作品融入神奇的灵魂和无限的生命力。

15.jpg

每件作品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可用、可赏、可藏的多重功能与价值,在实现着实用与艺术,艺术与工艺科技的完美结合,典雅、精致、美观、时尚、除菌、绿色环保的现代瓷品质,谱写出新的篇章,使当代生活陶瓷步入崭新的艺术境地。“人与自然的和诣、生活与艺术的融合”。

老窑将载着曾经的辉煌,留下更多的文化和著述,谱写更好更美的新篇章。

老窑的保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老窑,体现着对陶瓷文化的演义。

老窑不会遮挡当代人穿越时空的视线,妨碍创造的步伐。当代人的目光,每时每刻都在回望窑变的空间。

16.jpg

只有在当代的敲击声中,老窑才能失去往日的平静;只有在当代的沉思中,老窑才能成为动听的歌谣。

因此,古代的老窑,委实是当代的和韵新风。

当代,不仅仅代表时间,当代是反思,当代是创新,当代是超越……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老窑 博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博山内画——运筹方寸 神笔绘乾坤
下一篇:淄博市版权服务进企业活动在人立文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