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艺术鉴赏
编辑

清顺治青花瓷的工艺特征

发布时间:2017-05-17 来源:中国陶瓷杂志  编辑:yuxun
摘要 清顺治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jpg

1、造型特征。顺治瓷器,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如瓶、尊、罐、炉、大盘 类。造型部分承袭前朝,具有明代遗风,但也出现 了一些新颖的品种,如怪石花卉纹饰的盘碗,斑片云中出现的龙纹筒花觚等。署顺治年款的官窑中国多圆器;民窑则以佛前供具为多,器型稚拙,器足宽厚,露胎砂底光润,釉质青白。因顺治民窑大多无年款,故易于明末和康熙初期的器物想混,鉴定师应从造型、胎釉、纹饰上作比较,有的还可以器上的干支纪年款为佐证,去“对号入座”。

2.jpg

2、图案纹饰特征。顺治时期,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印、刻、划、绘。图案纹饰的演变较为明显: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已渐消失,代之以粗狂豪放的怪石花卉和工笔潇洒的任务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时代风格;尤其是这一时期常见的积累特殊图案,使人触目即有清初之感。

3.jpg

3、青花特征。顺治时仍采用明代晚期的国产浙料,釉料的提纯。培制工艺,均有所创新;青花色调较为丰富,已开始能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为康熙青花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jpg

4、胎体、底足特征。胎体:胎体仍显厚重,但胎质较之明代崇祯的显得坚硬细润。器足规整,盘类器底极少有下凹现象,个别的仍有浅显的跳刀、刮削和旋痕。粗制器物足底些斜削草率,多粘有砂砾。精细的足尖呈滚圆的泥鳅背状,较为圆润。这时器物的圈足,较之明代有显著的变化,由浅矮渐高深,至康熙时期愈甚。明万历出现的一种裹矮外高的斜削式宽圈足,顺治时仍然很多,其底足多不施釉,甚是光润;此类延续到康熙时期,以后即行小时。此时变圈底也有所见。

5.jpg

5、釉面特征。釉面:顺治时期的釉面多种特点:一般为青白色,器物外部釉色尤酷似卵青;盘、碗类底部近足处,呈较淡的亮青色;早期的粗器类,釉面较为浑浊。器物口沿所施酱黄釉,深浅不一,深者呈黄褐色。此种“黄釉口”,是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

6.jpg

6、款识特征。款识分为官窑款和干支纪年款。款式有楷书、隶书和篆书。堂口款中多见的是“玉堂佳器”款。

7.jpg

其实,若将此类器物与明末崇祯时及以后康熙时的认真比照,度其同类器造型的微异,审其图案纹饰的师承,查其胎釉、圈足的特征,就不难看出其间的差别。

例如:顺治琢器中的蒜头瓶,口较明代晚期的稍向外捲;罐类器型朴实,胎体厚重,平面细润的沙底倭角向器壁弯折处露胎较多;圆器中的盘类,器壁较崇祯时的弧度略大,口边不仅饰单环线,画面还随器口的环线旋转而绘,布满盘心,颇有广角环景立体感。

纹饰也有自身的特点,如粗狂的山石,夸张的龙、兽纹及斑片浮云等,都是顺治时新出现的特殊画面。

署顺治年款的官窑器物极少;民窑器物制作大多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地保留晚明风格。

然而,青花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狂笔法,运笔时勾、染、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仅此而论,已显现清代风格独特的新貌。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青花瓷 顺治 工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峨庄水彩写生
下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速写、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