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田纪友:瓷上水墨 动彩传情

发布时间:2017-06-09 来源:淄博晚报 作者:刘洪霞沙红翠 编辑:yuxun
摘要 作者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田纪友,他潜心研究创作的“瓷上水墨动彩新技法”,把中国画的大写意技法运用到陶瓷上,让水墨利用瓷板的流动性“流淌”出最动情的艺术精品。田纪友也因此成为瓷板画界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

1.jpg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召开,雁栖湖畔和雁栖塔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国际地标内竟有淄博元素,雁栖塔内的六组巨幅瓷板画来自我们大淄博!作者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田纪友,他潜心研究创作的“瓷上水墨动彩新技法”,把中国画的大写意技法运用到陶瓷上,让水墨利用瓷板的流动性“流淌”出最动情的艺术精品。田纪友也因此成为瓷板画界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

2.jpg

水墨丹青

他在洁白瓷板上绘出中国画的意境

5月17日,记者来到博山田纪友工作室,他和妻子正忙碌地准备新展厅,采访在他的老展厅进行,虽然空间有些局促,但任何空间障碍都无法阻挡精品佳作散发的艺术之光。

“太震撼了,很难想象这是画在陶瓷上的山水画……”田纪友的作品自成体系,画山画水惟妙惟肖,上颜上色淡雅脱俗。仔细观摩他的每一幅作品,花瓣落地似有声,溪水潺潺似有声,山泉相映似有声……田纪友用瓷板画诠释了于无声处的最大意境。

一圈走下来,落座,采访开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首届齐鲁首席技师、博山大工匠等众多荣誉加身,但记者面前的田纪友却仿佛“邻家大叔”,谦和、儒雅、不张扬。回忆自己与陶瓷的37年不解之缘,一个个坚守与创新的故事缓缓流淌。

1980年,田纪友考上博山陶瓷厂技工学校,学习陶瓷设计专业。1983年进入博山陶瓷厂科研所,从事陶瓷彩绘、花纸及陶瓷造型设计工作,而后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

37年的学习与研究,他不断创新,并逐渐探索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瓷上水墨动彩新技法”,这一技法不但将宣纸上水墨丹青的味道完美保留,更通过洁白、异形、光滑的陶瓷反衬出青山绿水的强烈视觉冲击。

众所周知,在陶瓷上绘画非常难,因为釉面光滑墨的流动不好控制,因为陶瓷不吸水墨的晕染效果不好把握,因为瓷板画要反复烧制必须熟练掌握颜色与釉料的化学反应……这些困难田纪友都克服了,而且他胆大心细,将绘画、设计、釉料反应、烧制等工艺环节完美嫁接,创作出一幅幅传奇之作,作品《水墨情》四季山水瓶“春夏秋冬”获国家级金奖八项,《三国》等作品连续八年获省创新评比一等奖,山水瓶,《五岳独尊》等作品被中国陶瓷馆典藏。

3.jpg

雁栖六景

他用瓷板画代表中国迎接世界宾朋

雁栖六景就是田纪友传奇之作的典范。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雁栖湖畔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殊不知,雁栖湖畔雁栖塔上惊艳宾朋的六幅巨型壁画就出自田纪友之手,他用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在瓷板上形象地再现雁栖湖六景。

田纪友说,回忆这段经历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2015年春天,田纪友受邀创作雁栖塔壁画。接到任务,田纪友既兴奋又担忧,时间紧任务重,他立刻赶到北京雁栖湖一边感悟湖之美,一边用相机把所有的标志性景观拍下来,回到淄博开始“闭关”创作。

田纪友告诉记者,对他而言在瓷板上绘画不是难题,难就难在这组作品体积大。“高3米多,宽2米多,六幅作品,六个画面,装饰不同的墙壁,每一幅需要九块小瓷板拼接而成,我不但要画好每块小瓷板的每一处细节,还要掌控九块小瓷板的连接处‘天衣无缝’以保证作品的整体效果,所以难度非常大。”

这个任务不但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体力活,绘画、烧制过程需要不断搬上搬下,都是他一个人,有时候妻子会帮他。田纪友清晰地记得2015年国庆节,他画完所有瓷板后,开始入窑烧制。当天半夜2点多,他和妻子把60多块瓷板搬到车上,到了窑厂他们又一块块卸下来,送到烧制车间,田纪友怕瓷板烧裂或烧炸,他从2:00—10:00一直不停地跑来跑去看火候看成品,直到最后一片瓷板完美出炉。

2016年初,六幅壁画《雁栖六景》被安装到雁栖塔上,因为缝隙连接的问题,田纪友还被邀请去北京做指导,这也是他唯一一次看到悬挂在雁栖塔内的《雁栖六景》。大写意的中国画遇见传承千年的陶瓷,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火花绽放在雁栖塔内,让人对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充满无限遐想。

据了解,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金融时报》刊发了田纪友关于创作《雁栖六景》的故事。

在田纪友工作室,记者看到了《雁栖六景》的样板,宋元绘画风格与现代艺术完美衔接,一幅幅恢宏的宋元山水画作跃然于瓷板之上,最古朴的线条、最简约的颜色在瓷面表现出惊艳的效果。

4.jpg

创新不断

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新技法亦工笔亦写意

田纪友作品的最大特色当属“亦工笔亦写意”,他敢于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大写意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的新技法创作出一幅幅惊世佳作,灵动、淡雅又深沉、大气。

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从事陶瓷艺术37年,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究和创新陶瓷艺术上了。他说:“陶瓷艺术的创新不能停,但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来自生活,我逛超市、商场,看到美丽图案或不同形状的器形,就想它能不能表现在瓷板画上,这些生活情趣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

田纪友认为,创新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瓷板水墨画就是他的创新,而且他笔下的瓷板水墨画有一个鲜明特点:作品颜色淡雅只在局部用亮色点缀。他说:“颜色太多有媚俗之嫌,渲染气氛这种风格更凝重,更显大师风范。”比如他的作品《江雪》,画面以空寂的山景为主,只在左下方一角,一只小舟轻轻划破水面,仅这一点就点活了整幅画作。

田纪友的创新还体现在他对釉料化学反应、陶瓷材质器形、水墨绘画艺术的倾心研究和大胆探索上。“器形越不规整越不好画,必须顺势而作,还有釉料,有些颜料画的时候看着很明亮但烧制出来颜色完全看不见了,所以颜料必须选择耐高温的,只有掌握这些规律,作品才能最终呈现我的思想。”

低调的田纪友坚守在小小的工作室里,亲自设计、亲自绘画、亲自烧制,不断探索水墨与陶瓷的艺术融合,不断推倒重来推陈出新,直到作品完美呈现。这种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将使田纪友不断迈向创作的新高峰,并在淄博陶瓷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水墨 瓷器 田纪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如梦似幻的瓷器——粉彩瓷
下一篇:阎先公艺术博物馆陈列阎先公捐赠艺术作品《彩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