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刻瓷女孩周晓明:纤纤痕迹托起心中梦想

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原创 作者:郑洵 周晟 贺杨加易  编辑:高守建
摘要 在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许多80、90后刻瓷艺术新生代群体的出现,不仅给博览会带来了青春的色彩,更让人看到了刻瓷艺术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便是其中的一位。

6d000054910c67d7d45.jpg
周晓明与张明文(中)、王一君(右)大师合影

在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许多80、90后刻瓷艺术新生代群体的出现,不仅给博览会带来了青春的色彩,更让人看到了刻瓷艺术欣欣向荣的美好明天。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便是其中的一位。她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在瓷盘与瓷瓶上飞舞,犹如在瓷器上跳着芭蕾,一道道纤细的痕迹,汇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72300000fad8902d96a.jpg
刻瓷新生代周晓明

出生于1987年的周晓明说,把自己的刻瓷作品带上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是想让大家对新一代的刻瓷人及作品有一个认知,同时,也希望通过与刻瓷大师们的交流,学习经验,弥补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刻瓷艺术技能。

周晓明是地地道道的淄博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所学专业是新媒体设计。毕业后,出于对陶瓷艺术热爱,便开始自行学习设计。

72300000faee7477324.jpg
周晓明在向大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2015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组织刻瓷、草编、泥塑、彩绘脸谱、戏曲盔头制作及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招徒仪式,这也是该区首次面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来自淄博的陶瓷艺术爱好者周晓明便有幸师从陈永昌大师,开始学习刻瓷技艺。

陈永昌是北京刻瓷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1957年,16岁的陈永昌进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学徒,师从自己的父亲陈智光。刻瓷兴盛于清朝,光绪年间,皇宫里办了个工艺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工艺美院,里面设有刻瓷科, 从南方请来了刻瓷大师华约三,带20多个徒弟。后来由于社会动荡,这些人中只有两个北京人留下了,一个是朱友麟,一个就是陈永昌的父亲陈智光。两位老前辈将刻瓷工艺进行了改革。当时,南方是用刻瓷刀“刻”,北方惯用錾子“錾”,二老将南北工艺结合,有錾有刻,形成了“北京刻瓷”这一门派。

周晓明说,刚开始,自己对刻瓷艺术一窍不通,只是对陶瓷非常感兴趣,在北京刻瓷大师陈永昌的指导下,慢慢感受到一锤、一刀、一笔的韵味,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讲起自己的刻瓷心得时,周晓明说:“学刻瓷要有细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件作品不是三五下就能刻凿而成,用力或刀法不当,会把描绘好的纹路刻坏,(刻瓷)非常考验技巧、眼力,也考验人的耐力。”

“在和北京刻瓷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陈永昌老师学习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周晓明运用老师教授的刻瓷技艺,完成许多作品。

这本博览会上,周晓明带来了4件刻瓷作品参加评比。周晓明说,自己今后会更多地参加展会,因为在展会上进行交流,受益匪浅。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女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刻瓷艺术网专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先生
下一篇:乔希儒:山东要着重突破特有的“刻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