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无言,金砂有声,一把紫砂壶里,追溯今日昔时,倒映冷暖流年。紫砂壶创作本是无心插柳的尝试,却不想壶中乾坤让黄海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却入藕花深处。在众多紫砂壶创意中,他独辟蹊径开创了北派紫砂新路径,最终荣登金字塔尖。站在塔尖看风景的他,没有沉迷,反而更加谦逊。因为看惯了浮沉,才更容易找到真实。梦境的理想在他手上变成了真实,手中的壶也被业界誉为江北第一壶。作为学院派大师的代表,他在追逐艺术的路上从不停歇,而在育人、化人的路上更是当成责任和使命。
千壶壁见证大师崛起
8月28日,记者走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海根的工作室。没有奢华的装潢,也没有复杂的设计,有的只是质朴的民居和文艺小清新的设计风格。“只不过是一处陋室而已”这是黄海根对自己工作室的描述。而就是这处陋室,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理想原创之所。
走进其中,满眼都是各种紫砂壶造型。他将紫砂壶的速写画全部贴在了墙上,久而久之,工作室的四壁全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原创慨念设计方案,成了一处非常有特色的“千壶壁”。
称其为“千壶壁”,在此之前黄海根却根本没想过,只为方便深入思考设计调整,无意间却成工作室一道风景。问他工作室里有多少把壶,他说,不知道,我自己是真的不知道,从来没有数过算过。“只要有了创意我就画出来,有空就琢磨,可是数量真的说不清楚。”记者粗略数了一遍发现,各种原创壶型超过千把,另套展厅书房方案更是原创无数,照他自言,四十年从未做过其它事,自始一心钻研原创造型艺术。 虽然许多人并不一定理解他的设计行为,可他从原创中摆脱了更多世俗,获得了更久心灵.精神慰籍,也许这是他另类清高吧。
虽然多少把壶他不知道,可是他却知道,所有的造型中,没有一把是重复的。“这就是原创的魅力,艰难而快乐着,并非通常艺术家的美食。”最早出道于工业设计的黄海根对这两种不同的设计有着明显的感受。
黄海根告诉记者,他毕业后,分配到一家中等规模陶瓷厂,进入新产品开发中心从事设计工作。原创基因自始就植入到了他的专业生命中,他也练就了对陶瓷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材料特性系统了解与掌握。在工厂从事工业设计15年后,他转身进入了高校教书育人,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为了自己内心那份对原创艺术品的追逐。他发现艺术设计可以更加开放,也可融入更多内涵和思考,将多种文化进行融会贯通。
无论是从事工业设计还是高校教师,他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对自己所想到的创意,都随手及时画下来,将大脑中的所有艺术造型全部呈现出来。久而久之,成就了这一面“千壶壁”。
身在壶外心在壶中
之所以迷上紫砂壶,还有一个小故事。15年的工业设计让他已经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偶然机会,他在紫砂壶工艺中,他发现了多年来自己一直追寻的精神物源。
鲁中地区的陶瓷行业成型,多为滚压与注浆工艺方式,后续的修坯与洗坯工艺,再加之施釉烧制,会弱化原本设计造型线型意图与表现:紫砂生产则靠拍打泥片围接成型,反复多次的后期整型、按压线性转折体面,能充分彰显设计线型意图,使之精神到位,无釉烧制,且变型小。因而紫砂比之鲁中陶瓷,更精巧,更细腻,更适宜细微表情呈现。“有时候我想在作品中用棱角或细微的线条、体面表现原创思想,可是因为陶瓷的生产工艺,让作品的精气神出现了弱化,点睛之笔老是因为加工工艺的限制不能完美展示。可在紫砂工艺中,我可以找到表现的爽意,更能充分反映创作者对美的理想和情怀。”
孜孜不倦的创意,不仅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更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身在壶外,心在壶中。
多年来,他斩获大奖无数,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和国际交流,多件作品被中国陶瓷馆永久收藏。2013年,他的原创紫砂壶“胄佑”荣获第二届“泰山瓷业”杯全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4年,“齐都成语典故系列紫砂壶”获(唐山)第二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金奖;2015年,陶艺作品“纵横”系列在第三届中国陶瓷名家名作展暨2015年陶瓷作品评比中荣获金奖;2016年6月,三件“乾坤香凝”作品入选中国第二届当代陶艺大展,这是国内中国美协举办的顶级陶艺大展,不是行业大赛,入选人数极少,且位次较前,令许多陶艺同行羡慕。
融入现代气息 传播传统文明
在他的展室中,有一组表达齐文化的紫砂壶,格外得其青睐。“这组壶共有一百把,创作这组壶的立意,主要反映100个源自齐文化的成语及典故,并用这些成语为这组壶命名。”黄海根说。
之所以选择齐文化成语故事,黄海根的心中还是有些执念的。“作为淄博人本身就有传播宣传齐文化的责任,多年来一直有这个想法。如何将齐文化与紫砂壶创作结合起来,将紫砂壶当做齐文化传播的载体,一直是藏在心底的一件大事。后来想到用脱胎于齐文化的成语来展现,这个想法如同醍醐灌顶,彻底打开了思路。可是创作的过程却非常不容易,首先要考虑成语的意思,然后用成语的内涵与精神来创作。并且脱胎于齐文化的很多成语是有着当时的历史背景的,用方寸大小的紫砂壶来展现,创作特别难,它是一百个命题创作,陶瓷史中前无古人。”
可是不管怎么难,他都坚持了下来。这是对齐文化的执念,也是淄博本土艺术家的执念。
事实上,他的创作也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当前他正在创作的是另外一场百壶巨作,用百件传统壶型的紫砂壶来装点现代人的生活。他认为,传统紫砂壶以泡茶使用功能为创作基本点,而现代壶艺则更多以艺术品的方式出现,赋予使用者更多精神享受,把使用功能作为次要追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让很多现代人的认知有了困难,美与丑的辩证是一个基础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再造的基本环节。黄海根说:“纷繁芜杂的时代特点,决定了现代人的需求和对美的追求,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甚至偏离了主流的价值理念。我认为物极必反,回归传统回归主流价值观,也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我想做的是,将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提炼出来,融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做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作品。”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其正在创作的作品中,记者看到了各式质感彩色纹饰的壶。这是他用五彩泥的色彩图形变化而展现的现代美,却仍然存在一种自然纹理。而为了将传统文化的花窗有更好的表现,他的“千壶壁”上贴满了六种不同系列的设计方案。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他对艺术的追求感染了很多人,以教书育人为主业的他,将这份执着带给了学生,带给了同事,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师生、同事关系。
22岁的张钦鑫是他曾经带过的毕业生,正是因为对黄海根的敬佩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张钦鑫选择了继续师从黄海根。在黄海根的工作室里,张钦鑫从创意、造型学起,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实践,反反复复,扎扎实实走在通往艺术殿堂的路上。谈起这段经历,他说:“感觉与学校学的还是有本质不同,原来只是听黄老师上课,现在是学习他的人品和创意,区别很大,看到了老师更多感人的生活侧面,对我影响特别深。”
采访当天,恰逢淄博职业学院陶瓷琉璃艺术系老师杨增玲也在黄海根的工作室帮忙。她告诉记者,她本人是学习陶瓷材料专业的,黄老师以造型为专长。通过进行融合交流,对于教学科研均有很大帮助。“其实最佩服黄老师的还是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严谨治学的教学风格,这样的风格是黄老师艺术水平的展示,也是其人格魅力的展现。这种风格带进创作中,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带进教学中,则让学生们能够养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黄海根不仅自己斩获大奖颇丰,也指导学生们获得不少大奖。今年淄博职业学院三名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陶瓷创意大赛,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正如张钦鑫的目标是超越黄海根一样,黄海根也在期待眼前的桐花万里丹山路上,有更多雏凤发出清于老凤的声音。
“这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黄海根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