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文化:天价背后的千年沉淀

发布时间:2017-09-14 16:44:43 来源: 华豫之门收藏俱乐部  编辑: 
摘要 有人形容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近5000年的中华大地几乎每个时期都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人形容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近5000年的中华大地几乎每个时期都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jpg

秦汉以前的陶瓷古朴自然、唐代瓷器雄浑大气、宋代瓷器精致内敛、元代瓷器一枝独秀,而明代瓷器浓艳多姿、清代瓷器彰显繁缛富丽,到了民国时期瓷器则良莠不齐。可以说能从瓷器上找到每一个时代的影子,这就是文物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

泥土与火神的结晶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2.jpg

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就是“瓷器”了。

可以说,在陶瓷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了,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记载了大量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的图画;如唐代的长沙窑瓷器身上带有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唐诗;再比如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还画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都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最好实物资料。

“黑马”彩瓷

提到瓷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青花瓷。但是在陶瓷收藏市场里,粉彩在近十年来身价翻涨,正成为新的瓷器收藏热点。

3.jpg

粉彩瓷,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在五彩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又一种彩瓷。相对于五彩的坚硬质感被称为“软彩”,具有粉润柔和、秀丽雅致、颜色丰富等特点。

当今名家艺术瓷的价位逐年走高,因此,许多收藏家已逐渐把目光从原来的古瓷收藏移向越来越繁荣的当代艺术瓷市场,其中尤以色彩丰富、雅俗共赏、极具表现力、市场前景看好的粉彩艺术瓷备受青睐。

以国礼大师占昌赣的代表作《粉彩三绝》为例。2001年占昌赣的粉彩作品价格仅为1万元人民币,到了2011年,他的作品《蕙质兰心》在拍卖会上拍得88万元人民币,十年连涨80余倍,使得彩瓷一时间成为了瓷器收藏市场上的大黑马。

“红色”钧瓷

宋瓷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著称于世,被列为五大名窑之首的钧瓷了。

4.jpg
《九龙至尊》

黄金有价钧无价。钧瓷之珍稀,自明代断烧后愈显。清雍正、乾隆皇帝曾亲自下旨,费尽良工予以仿制,之后再次断烧。清末,皇家珍藏的钧瓷首次外流,震惊世界,受全世界收藏家的疯狂追捧。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钧瓷收藏的传说:“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片瓷值千金”等。因钧瓷的完整件鲜有,时人常常收集钧瓷碎片,于是用钧瓷碎片拼成的挂屏,都价值不菲,可见钧瓷在收藏圈的地位非同一般。

近年来,钧瓷的拍卖记录一路攀高,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受瞩目。2011年,钧瓷成为五大名窑中,第一个价格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的窑口,成交价高达7010万元人民币。《九龙至尊》是2017年建军90周年的红色巨制,属于纪念大作,具有极高的文化纪念价值,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

“不衰”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5.jpg

青花是中国最具汉族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宣德一朝的青花器物历来被收藏家所喜爱,认为是青花烧造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在烧造数量还是器物质量上,在青花瓷史上均有着不可小觑的位置。

6.jpg

2017香港苏富比春拍,明宣德青花鱼大盌拍出2.29亿

从2017年春拍数据和成交的瓷器拍品中可以发现,现在各个拍卖行对于拍品的征集和选择变得更加挑剔,但是真正的珍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挑剔,也是瓷器市场能够领跑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关键。

天价瓷器如何传承

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7.jpg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011年,澳门中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估价3亿港币(折合人民币2.45亿元),成交价8.4亿港币(折合人民币6.85亿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21亿元)成交……

几乎每年都有一件天价拍品,每年的拍卖市场总有让人不惜重金追逐的瓷器。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文化 陶瓷 沉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关于开展“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复评及申报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