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中国的非遗传承会死在这件事上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故宫史话 作者: 张翰闻 编辑:yuxun
摘要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不少非遗传承人。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在国家大力投资倡导保护非遗的时代。许多非遗的技艺并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非遗匠人的能力没啥增长,脾气倒是大幅增长。传承人的收入提高了,但真正由传承人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国家的扶持和输血助长了匠人的贪婪。非遗传承人对社会规则的无知演变成狂妄自大的个性和对金钱的畸形渴望。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不少非遗传承人。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在国家大力投资倡导保护非遗的时代。许多非遗的技艺并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非遗匠人的能力没啥增长,脾气倒是大幅增长。传承人的收入提高了,但真正由传承人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国家的扶持和输血助长了匠人的贪婪。非遗传承人对社会规则的无知演变成狂妄自大的个性和对金钱的畸形渴望。

1.jpg

我认真地思考。这不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有利的现象。长此以往,中国的非遗倒是可能会死在这上面。非遗传承人本来应该是掌握有一门卓越手艺并以此糊口的匠人。匠人的天职是尽心竭力的把自己的手艺做好,进而传承下去。但现在的所谓非遗传承人已经变成了演员,变成了商人,甚至变成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业协会领导。每天的工作变成了给前来参观的官员表演和在媒体面前作秀。技艺荒疏已久者众多。所谓的非遗作品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基本都是交由外聘人员代工。然后非遗传承人再利用自己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将代工品卖出一个难以想象的天价。市场上的非遗作品的质量、品味、技艺等都在大幅滑坡,目前已经少见精品。例如,发源于北京房山区的某刺绣工艺,现在基本都是在河北保定农村加工和收购。昔日的皇家风范已经被浓浓的俗美气息掩盖。再例如,此前我们采访过的河北定州某定瓷公司总经理王先生。其在定州市主要街道上拥有大规模的定瓷艺术馆。生于八零后的他,言必称自己是定瓷传承人而且还是某大师的掌门弟子,得到过真传。但他的真实技艺仅仅停留在能完成最基本的作品层面。不仅不思进一步提高能力水平,反而却天天醉心于找政府要钱、要政策、出国展览,接待采访媒体这些时髦的事儿。欣欣然的把极低成本收购来的产品贴上传承人的标签。一个小茶盏几千块钱,稍大一点的定瓷瓶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令人瞠目。如这位定瓷王先生者就像是被惯坏的孩子,天马行空的挥霍着老辈人几代传下来的口碑,完全不知羞耻二字何解。

2.jpg

不可否认,这些代工作品有些确实也是由非遗技艺完成的。但即便是同一个非遗传承项目,其技艺和水平的高下差异其实也是非常之大。所谓非遗传承人实际上应该继承的是完整技艺并且尤其擅长其中精华的部分。如果只会指导生产批量化简单技艺的作品,那么非遗技艺水平的倒退就是必然结果。当退无可退的时候,这项非遗的生命自然也就结束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给再多政策扶持也不过是偶尔诈尸一下,长久不了。

3.jpg

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对非遗在经济上的扶持变成了简单的“派钱游戏”。由国家提供的免费展览和宣传的机会变成了助长非遗传承人骄娇二气的推手和培养表演型非遗人才的舞台。本意是推动继承和发扬文化,却反而培养出一批文化寄生虫。这样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将会再一次受到刨根式打击。

自古以来,中国的匠人传承都是言传身教制的。非常注重德行的培养。过不了德行这关,亲儿子也不能得到真传。老师傅都说,一流的匠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品。但当下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没有德行的匠人还能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吗?赚再多的钱,德不配位又会怎样呢?笔者认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经历了三次“大拆”。第一次用锹镐拆除了古城的城墙,第二次用挖掘机拆掉了胡同和老房,第三次用“溺爱”拆除了匠人的德行观和羞耻心。如果这个局面还不改变,不能将害群之马剔除,不能引导中国匠人树立德行观念,中国的非遗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中国 传承 非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淄博陶瓷这一年:一个产业的凤凰涅槃
下一篇:名师出高徒,原来此间情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