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蔡力武,让陶瓷文化赋予风流和色彩

发布时间:2017-09-21 09:00:08 来源:原创 作者:隋旭光 编辑: 
摘要 2017年9月6日,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淄博陶瓷科技城隆重开幕。应陶瓷业界的朋友热情相邀,江苏省宜兴市文联副秘书长、知名文化学者蔡力武莅临本届陶博会。

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9月6日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开幕.jpg
陶博会现场

蔡力武在陶博会上.jpg
蔡力武

2017年9月6日,第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淄博陶瓷科技城隆重开幕。应齐风紫韵活动发起人马军的热情相邀,江苏省宜兴市文联副秘书长、知名文化学者蔡力武莅临本届陶博会。

蔡力武,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教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其创作的国画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并被收藏,多幅作品被加拿大多伦多市大人物画廊、日本秋田市博物馆收藏。蔡力武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同为陶瓷知名产地,淄博与宜兴正在形成差距。

文化名人,赋予宜兴紫砂风流和色彩

十七届中国(淄博)陶博会上,蔡力武在观摩学习、交流会友之余,品茗论陶,言无不尽——宜兴陶瓷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而在宜兴陶瓷出现之前,淄博的制陶业在国内,乃至东亚地区、全世界,已经确立了领先地位,“这个时期,宜兴与淄博有着很大差距。”

虽是宜兴人,但说起淄博陶瓷,蔡力武依然头头是道,如数家珍般,列举了淄博陶瓷的辉煌历史、卓越成就,陈贻谟、冯乃藻、张明文、朱一圭、罗晓东、孙兆宝……一位位淄博籍的制陶大师、陶瓷艺术家,在他的心中亦是如此虔诚地顶礼膜拜。

也因着这般虔诚,蔡力武说:“每一个陶瓷产区都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智慧,我也是抱着这个基础来的,我来学习,取长补短。”

蔡力武认为,宜兴的紫砂文化之所以盛极一时,得益于天时、地利与人和。首先,宜兴地区盛产好茶,又有紫砂壶,这就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书画名家来到宜兴,游学交流,这些人对这宜兴的紫砂文化进行了推动,像古代的苏东坡、董其昌、文征明、唐伯虎,近现代的吴昌硕、蔡元培、秦光中等等,这些名人给宜兴紫砂赋予了多个时代的风流和色彩,在全国各个陶瓷产区中,宜兴在文化交流上拔得头筹,这些文化名人也把宜兴紫砂技术及紫砂陶的影响带到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甚至是海外华人所到之处,“紫砂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靠文化人的传播。”

去工业化 才能传承

蔡力武直言,自己便是宜兴紫砂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不遗余力,“宜兴紫砂文化的繁荣,得益于多少年来,宜兴人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去工业化’的传统传承。”

淄博陶瓷有过曾经的辉煌,辉煌的根本,在于手工业的繁荣一时,大批能工巧匠“以工为根,以艺为本”,创造出淄博陶瓷无与伦比,也创造出淄博陶瓷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就说建国以后,人民大会堂都使用淄博陶瓷,这是淄博陶瓷发展的黄金阶段,那个时候,宜兴紫砂产业还非常落后。

但近几十年来,淄博陶瓷实现了工业化,“过度的工业化,会导致一个地区的产业走向量多价贱,最后损失的是整个产业——是所有与此相关的人。举例来说,一个家族五六百年在做同一件东西,那必然是精品,而现在呢?一代人生产过去十代人都生产不出来的东西,其结果必然是粗制滥造,浪费资源。”

蔡力武说:“钻石多了有什么用?就只能划玻璃。物以稀为贵,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宜兴紫砂没有工业化,只有手工艺,宜兴紫砂也因此成为文化。

善于学习 长盛不衰

淄博的陶瓷精品能够卖到几千元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价格了,相比之下,宜兴的紫砂作品卖到几万元的情况并不鲜见,宜兴在紫砂及紫砂文化的推广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学习。蔡力武认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宜兴从全国各地吸收了许多对紫砂工艺有推进的方法、技术。

“生产紫砂的转盘,是国徽的设计者高庄先生到宜兴考察时,设计改良的;像淄博的陶艺大师朱一圭先生,是他把黑陶上釉的问题解决了,中国八大名瓷之一的‘建盏’工艺,朱一圭先生也在进行着探索研究,他是淄博陶瓷技艺的活化石,他身上有许多技艺需要我们学习。”蔡力武说,改革开放以来,宜兴在陶瓷文化尤其是紫砂文化的推广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即便如此,为使紫砂文化长盛不衰,宜兴仍然在不断学习。

“淄博陶瓷是齐文化的代表,紫砂文化是宜兴文化的代表,我们邀请蔡力武先生前来,是希望能够实现两地文化更加深入地交融,在艺术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齐风紫韵活动发起人马军说。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陶瓷文化 蔡力武 陶博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千年不灭的中国“瓷魂”
下一篇:杨桂莉:素瓷雅韵 人淡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