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新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开拓者——国瓷设计者张守智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 瓷讯  编辑:yuxun
摘要  张守智,1932年生于天津,祖籍原热河省平泉县上台子。自幼习书画。1947年入北京辅仁男中。195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科,授教于徐悲鸿、王遜、肖淑芳、田世光、佐辉、邓树先生。毕业后入研究生班学习。1956-199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教授设计。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历届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张守智,1932年生于天津,祖籍原热河省平泉县上台子。自幼习书画。1947年入北京辅仁男中。195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科,授教于徐悲鸿、王遜、肖淑芳、田世光、佐辉、邓树先生。毕业后入研究生班学习。1956-199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教授设计。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历届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3.jpg
习奥会“西湖之约”,奥巴马总统使用的青瓷餐具

张守智从事日用陶瓷教学,设计逾六十年,是新中国陶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却没有为自己出版过一本专著,举办过一次展览。他婉言谢绝人们称呼他为“泰斗”。直到2013年8月,他在一众业内朋友的极力坚持下,在北京的一处并不太显眼的地方举办了一次展览。它的面积不大,规格却不小:陶瓷专业的协会领导,各产瓷区的行政负责人,各位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几乎所有主要日用瓷生产厂家,都自发地来了。一次没有剪彩,没有宴会,规模并不盛大的展览,却被陶瓷业界作为一项盛事。通过张守智从事陶瓷设计六十年所呈现的数百件佳作,俨然成了一次回顾新中国日用陶瓷发展历程的盛会。

张守智在新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领域中的杰出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建新中国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体系

1950年,北平国立艺专转为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张守智以第一批学生的身份入学。毕业后留校做了教学,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陶瓷专业人才。张守智留校以后,一边做教学,一边配合院校筹备中央工艺美院的建设,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正式成立,从其成立到1966年之间,每一届大约毕业15个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成为我国陶瓷业的中坚力量。针对本科生根本解决不了生产第一线设计人才的供应需求的现状,1959年,张守智参与并主持了由轻工部和中央工艺美院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各产区参加的陶瓷培训班。

仼职专业教研组工作中,为专业基础课教学建没,充实教学內容,大胆提出教改方案,将陶瓷美术系全系的,本科55级、56级、57级三个进入陶瓷美术专业的班级同学的陶瓷史、造型基础、装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搬进故宫”,在系学委会和梅健鹰系主任的批准下,在故宫博物院吴仲超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在故宫西路特批给一套宫院作为课室。邀请故宫陶瓷组专家陈万里、孙瀛洲、冯先铭先生,授讲中国陶瓷史。带职研究生课题研究方向选定“日用陶瓷”,遵照张仃院长指定其造型课题要从严谨的传统紫砂造型入手,于1962年至1964年的课余及四个寒暑假,对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美院和画家唐云先生珍藏、馆藏的数百把明、清紫砂壶进行测绘,注水试验,铭文拓片整理分析临摹,探索造型设计规律进行专题研究,该测绘图纸手稿于1976年提供给宜兴陶瓷公司,轻工出版社1976年出版。后来再给陶瓷产地举办培训班时,张守智就结合自己对历史器型的认识给学员讲解造型中的奥妙,并结合这样的规律把握传统经典器型的神韵所在。

教学40余年中,他对中国传统陶瓷造型、宋瓷、紫砂、民间陶瓷、国际餐具做了专题研究。在中国陶瓷产区景德镇、宜兴、龙泉等地,建立教学创作设计基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宜兴做培训班的那些年,张守智结合学员们不同的成长背景、特质、做工,因人而异,分别设计出 “汉方”、 “方竹”、 “月晕”、 “构成”等造型,使学员们的艺术潜质和创造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在,这些学员都已经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家。

1.jpg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脑用瓷 张守智设计 深圳斯达高生产

2.将日用陶瓷设计融入个人艺术实践,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张守智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设计的标准就是要把好的作品、好的工艺、好的材料、融入人们的时代生活。设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物资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观赏品,它的设计必须遵从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其色彩、质地、艺术风格也要遵从这个时代人的审美观。陶瓷设计不是跟着市场的风向跑,而是引导生活、引导消费。如果陶瓷设计师一味只专注在工作上,不热爱生活,只想着泥料、烧造,不关注更广大的市场和市场背后的生活,他所创作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包括地域、宗教、气候各个方面的局限。就像以制青瓷文明的浙江龙泉,龙泉人将当地的好山好水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制作出了优质的青瓷,他们也更应该走向世界,了解更多人的需要,更加完善自己的作品。

紫砂壶作为一个茶文化上的实用工具,首先要有比较强的实用功能。紫砂原料具有保温效果好、气孔率高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紫砂的式样和形状也得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而变化。他在创作“曲壶”的过程中,融入了几何学中的蚌壳、蜗牛、渐开线,把艺术创作转化成了数学规律。

而“回方”壶的设计,则融入汽车的设计创意,显得它的空间形很具有现代感,并参考了青铜器的造型元素。“蜗牛”壶的造型受几何学的启发,运用了彩陶作为基础。  

3.产学研三位一体,将学术成果转化成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3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建议制作“建国瓷”,以用来宴请全国劳模、海外同胞和外国元首。国家组建了“建国瓷制作委员会”。建国瓷设计的具体工作由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张仃领导陶瓷科师生完成。其设计任务是国宴用中、西餐具。张守智作为陶瓷科的学生参与其中。建国瓷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简化旧时中餐宴会的繁琐配套,按新中国宴请形式,以实用为标准。在保留了大部分原有造型的同时,对餐具中的酒具、茶具作了重新设计。在汇集了大量的设计方案后,几番省稿、易稿,确定了祝大年设计的传统青白瓷斗彩缠枝牡丹纹中餐具及青花海棠纹西餐具各一套。整个装饰吸取了敦煌图案的结构及风格特点。为保证装饰设计样稿的清晰、标准,从前门国画生产合作社请来了著名工笔画家陈大章等先生描图、画样。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文化部从故宫博物院调来多件康、雍、乾时期的陶瓷实物,以供参考。当时许多知名艺术家都参与了建国瓷的设计与指导工作。为确保成瓷与设计样稿的一致性,时为陶瓷科主任的祝大年与高庄、郑可、梅建鹰带张守智等学生1952年暑期来到景德镇开始试制工作。建国瓷的设计,研制,使张守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经历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实践考验。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建国瓷》任务完成后,陶瓷科师生得到周恩来总理在前门“全聚德”的接见和宴请。

2.jpg
 "方壶"系列,中南海紫光阁专用,张守智设计

其后,张守智常年奔波于工作室、各地方陶瓷产区之间。他说,他一生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在工厂里度过的。他长期担任国家政府用瓷、出品陶瓷、开发中国现代旅馆业用瓷的设计指导工作,为促进陶瓷产业与文化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同时也是生活陶瓷设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自50年代开始, “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外交部的“中国驻外使馆用瓷”、“人民大会堂国宴瓷”的设计和监制。参加了70年代的外交部“国礼瓷”,国庆35周年“国庆瓷”,2002年国务院“紫光阁用瓷”、陈列瓷及礼品瓷的设计和监制工作。作品《高长石质鲁玉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紫砂咖啡具》获全国评比二等奖,《紫砂堤方茶具》在国际小型陶瓷展获荣誉奖,紫砂《曲壶》获全国陶瓷创作一等奖,《硬质瓷牡丹配套餐具》获国家质量金奖。

长期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经历,使张守智对中国当代日用陶瓷的现状有着极为深刻的见地。由于中国陶瓷企业的门槛较低,加之观念陈旧,沉溺于单打独斗,缺乏创新与合作精神,因此,国内六星级酒店用瓷基本被日本的NARUMI所垄断。销往国外的中国陶瓷大多被摆放在超市中出售,而且价格低廉。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餐馆使用着西餐式的餐具,日用瓷在人们心中一直属于消耗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贩卖的一直是劳动力和原料,不论内销的还是外销的日用瓷,都是由外国人设计的。中国当代偏重瓷器的装饰,轻造型。这几年来由于国外的反倾销政策,日用瓷出口量一再下降,我国陶瓷厂也面临着企业结构调整。谈到中国当代日用陶瓷的发展,张守智表示,中国当代日用陶瓷应该向科技发展,自主创新、品牌经济的方向发展,用科技、用设计、用品牌向世人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张守智表示,当今现代生活的急剧变化,使得西方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人们在家庭内使用生活陶瓷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中国的家庭,也在大踏步跟上这种趋势.用机械化全自动制造生活陶瓷,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生活的需要了。现在日用陶瓷生产的潮流,是机械与手工并用,以体现个性化,多品种,少批量。评价一件陶瓷要从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来考虑,体现的是科技含量与艺术创意。在他的大力奔走和实地帮助下,一些制陶企业已开始走自主创品牌的路子,打造“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张守智身体力行,重点扶持了我国历史上传统的落后产瓷区山东淄博的发展。

1977年,他还是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师,在淄博办山东省陶瓷培训班,教授关于陶瓷工艺方面的知识。期间接受北京饭店转达郭沫若委员长在北京饭店恢复和式餐厅的用瓷任务,推荐设计任务和生产落实到淄博产区。在向北京饭店和有关餐饮业向老厨师了解日式和餐生活方式,于破四旧仓库收集日餐资料。在分析了解和餐品种结构规特点基础上,选用了省研究所高长石质瓷、山东花釉瓷、淄博瓷厂鲁青滑石质瓷、博山陶瓷厂的单色釉手绘装饰瓷和美术陶瓷厂的博山窑传统雨点釉、茶叶沫名瓷,组成了和风日式餐具多材质、多品种异型造型为特点的设计方案,经审定后,以会战方式,18个日夜完成近80多个造型品种的和餐具,“四喜”饭面食,茶室茶具,咖啡厅的样品烧制经审定投产,于北京饭店和风餐厅开业,在中日友好的庆典活动中,受到日方友人高度赞赏,自产和餐具设计受到国家领导人表扬。和餐具设计是我国餐具设计史的首次,填补了我国和餐具历史上自主生产的空白,是山东省淄博陶瓷行业产品进入国家用瓷的起始。

同年,接受外交部为华国锋、邓小平同志出访欧洲、美国,和邓颖超出访朝鲜和日本的国礼瓷任务。于淄博产区陶瓷公司组织四个厂和研究所,以产区新材质与工艺进行鲁青瓷、花釉和刻瓷艺术的创作活动,78年在外交部召开的国礼瓷展品会上出任评委,入选了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赠给政、参两院的45公分的雨点釉大盘和雉鸡花釉大盘,邓颖超同志赴日本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像的刻瓷盘,山东入选作品数十件,得到大会评比最佳奖励。现周恩来总理的刻瓷盘等作品,现列于中南海西花厅总理故居。国庆35周年,为国务院《紫光阁》外事接见厅,设计和监制《紫光茶具》 (髙石英质茶具)。为筹备庆典活动,国务院总理接见厅《紫光阁》重新装修,经万里同志建议,将装修设计工程交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常沙娜院长指派张守智接受国务院紫光阁的礼宾用瓷设计任务。经张守智推荐,选用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发明创造的新陶瓷材只“高石英质瓷”建议被采纳。张守智按照国家礼宾环境需要,在吸收青铜文化、汉陶风格气势基础上设计了简约大方的《紫光茶具》方壶造型,陈进海设计丝印团花装饰,由山东省陶研所(现山东硅元)和淄博工业陶瓷厂,分别以髙石英质瓷和高长石质瓷完成茶具、烟具的制作生产,1984年9月交付使用。设计髙石英质瓷盖水杯产品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届常委选用,为国务院总理、国务委员及国务院秘书局选用、为国务院外事接见楼、国务会议室延用至今。

除了学术造诣,艺术实践和产学研结合上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由于张守智为人谦虚低调,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老人。这里,仅举一例。他于上世纪90年代末应全国妇联邀请,带领妇联有关同志和领导去德化产区,在德化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召集德化陶瓷艺术名人进行德华瓷雕瓷塑艺术作品征集,完成捐赠计划方案;同期赴深圳参加在香港、广东地区妇联理事联谊工作会议,陈慕华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到会共同商议在港开展推进“安康计划工程——德化瓷塑艺术义卖筹款活动”,会上他大声疾呼对世界处于和平时期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素质,是当今世界各国不管贫富的共同课题。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安康计划德化产区捐赠艺术作品接收仪式。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日用陶瓷 国瓷 张守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山东赛区预赛成功举行
下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七彩琉璃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