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陶琉雕刻
编辑

陈玲范、杨希文: 五代陶艺世家传承百年匠心

发布时间:2017-12-29 09:32:17 来源: 齐风陶韵 作者:刘洪霞 孔晓文 编辑: 
摘要 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玲范是第二代“中华龙”杯的主创,她的父亲陈贻谟则是第一代“中华龙”杯的设计师。其实,从陈玲范的曾祖父,一直到她的丈夫杨希文、孩子杨洋,陶瓷艺术已经在家庭基因中延续了五代之久。百余年历程,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匠人匠心经久不衰。

微信图片_20171229093322.jpg
  陈玲范大师

2.jpg
杨希文大师

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玲范是第二代“中华龙”杯的主创,她的父亲陈贻谟则是第一代“中华龙”杯的设计师。其实,从陈玲范的曾祖父,一直到她的丈夫杨希文、孩子杨洋,陶瓷艺术已经在家庭基因中延续了五代之久。百余年历程,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匠人匠心经久不衰。

3.jpg
陈玲范作品《红楼梦仕女人物》

世家传承坚实成长

 陈玲范1963年出生于淄博陶瓷世家,曾祖父陈希龄祖父陈怀慈都是著名的陶瓷艺人,父亲陈贻谟为当代陶瓷大家。陈希龄于清代光绪年间任职山东省劝业道博山陶瓷工艺传习所,是宋代名瓷茶叶末釉——鳝鱼黄釉的恢复者和鳝鱼青釉的开拓者。陈怀慈是新中国山东省陶瓷行业第一位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的著名陶瓷艺人,善于器皿、动物雕塑的创作。陈贻谟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玲范作为陈氏第四代传人,从小喜欢陶瓷艺术,受父辈影响和熏陶,耳闻目染,为以后继承发扬传承先辈的陶瓷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陈玲范从山东轻工美校毕业后,跟随父亲陈贻谟大师从事陶瓷艺术的研究创作。

也许是基因里传承了陶艺精华,陈玲范在艺术道路上进步神速。近三十年时间里,陈玲范与父亲陈贻谟大师同在一间工作室,父女俩互相切磋,从当初的点滴学艺,到现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玲范延续了陶瓷世家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制作技艺,成为家中第四代陶艺人的典范。

4.jpg
 陈玲范作品《圆梦》

在传统中创新发展

陈玲范对记者说,自己其实是个幸运儿,一生中没有什么坎坷,大部分时间在父母身边,备受呵护。尤其在陈贻谟大师晚年时,陈玲范经常拿自己的作品求教。陈贻谟大师稍加指点,作品立刻神韵天成。一次次创作中,陈玲范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陈贻谟大师的作品浑厚、大气又不拘一格,艺术创作形式多采用中华民族精神气节元素。在父亲的影响下,陈玲范的作品也带有这种风格。如人物雕塑《翔》、《红楼梦仕女》、动物雕塑《小龙送福》、《马到成功》、日用瓷造型《二龙戏珠提梁壶》、《平安如意》等等。这些作品同样都是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风格,在传统中创新发展。

时光沉淀,淘沙成金。三十多年的陶瓷艺术创作中,陈玲范先后有80多件套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1999年参与设计制作中南海紫光阁国家用瓷《中华龙》系列茶具,该系列用瓷被选为国庆50周年国宴瓷,至今畅销不衰。同时,陈玲范也是第二代《中华龙》系列茶具的设计主创,在继承父亲作品特色的同时,创新提升,广受好评。

2016年,陈玲范创作了猴年生肖雕塑,此时陈贻谟大师已经故去。陈玲范说,这是真正意义上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参观者无不被其精美所打动。这也是她献给父亲、献给世家陶艺传承的最好礼物。

5.jpg
 杨希文作品《青春》

陶艺血脉代代相传

提到陈玲范,就不得不提她的丈夫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杨希文。1986年,杨希文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为了追求爱情,1989年从烟台来到淄博瓷厂,后师从陈贻谟潜心学习鲁青瓷制作技艺。1991年,在淄博举办的首届陶琉节上,杨希文以一套咖啡具荣获十大金奖之一,崭露头角,而杨希文仅27岁。

作为年轻陶艺家的佼佼者,杨希文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踏踏实实搞创作。为了博览众家之长,他曾用十年时间,走遍国内各大陶瓷产区,深入学习当地精髓。多年的创作经历,让杨希文尽得陶艺真传,30多年时间里,他也从未停止鲁青瓷烧制与创新。他所烧制的鲁青瓷其釉面青翠光润、晶莹欲滴。

杨希文在陶瓷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探索,广泛吸收来自不同的艺术精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展览评比中获奖。近期,硅元瓷器还为杨希文设立了工作室,让他从事日用瓷设计和雕塑。杨希文还瞄准旅游产品市场,注册成立公司从事旅游产品开发。2015年,杨希文被淄博市命名为淄博市鲁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陶艺血脉代代相传。夫妻俩不仅鼓励儿子杨洋就读美术专业,还将自己的技艺尽数传给了杨洋。如今,儿子毕业后也来到了父亲的工作室,和父亲一起进行陶瓷艺术的创作和研究。鲁青瓷作品“青春之歌”就是杨希文和杨洋父子的共同创作完成。作品的身形是一个女性的婀娜身姿,但是只有颈部,实际用途可以当作花瓶。这个作品的解说中这样写到,“青春不是桃面、月唇、柔膝,是生命之泉在涌流。”

今年才20多岁的杨洋,用作品展现了他对“青春”的感触,也展现了他对陶艺的情怀。“家里人一直有这样的心愿,把陶瓷技艺传承下去,不仅是我们家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喜欢上这项技艺。”

6.jpg
 杨希文作品《苏武牧羊》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杨希文 陈玲范 陶艺 传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陶艺于生活,淡然亦美好
下一篇:创意陶艺:为你打开奇幻的童话世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