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津派刻瓷:千锤百炼成就瓷上经典

发布时间:2018-01-30 来源: 天津市旅游局  编辑:yuxun
摘要 这些精致秀美的工艺作品,名为刻瓷,是工艺美术的一种,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以简单的刻划、凿镌出复杂的形象和图案,它是一种雕塑工艺品。对于天津这座民俗民风浓郁的海滨城市来说,刻瓷并非本土工艺,却依靠天津文化的滋养,幻化出津派刻瓷的独特风采,是“巨人”肩膀上再次创作。

一件瓷器,数把刻刀;一双巧手匠心独运,叮叮当当的雕刻声,成为普通瓷器向刻瓷作品华丽变身时最美的伴响。

1.jpg
雀之恋·卢浮宫参展作品    以杨丽萍孔雀舞为灵感,如同跃动舞者的瓷瓶

2.jpg
双艳同辉·全国大赛金奖作品   明暗层次表现白孔雀,孔雀与牡丹相互映衬

这些精致秀美的工艺作品,名为刻瓷,是工艺美术的一种,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以简单的刻划、凿镌出复杂的形象和图案,它是一种雕塑工艺品。对于天津这座民俗民风浓郁的海滨城市来说,刻瓷并非本土工艺,却依靠天津文化的滋养,幻化出津派刻瓷的独特风采,是“巨人”肩膀上再次创作。

瓷·刻瓷工艺的脊梁

瓷,一缕来自泥土的独特气息,高温淬火,使之蜕变,尽情的释放着如玉的光芒,即使是经过丝绸之路几万里风沙的磨炼,它也未曾黯淡。

3.jpg

古时,瓷器是人们的必需品,是出现在厅堂一角的装饰品,是餐桌上的珍馐盘器。瓷器,在传统文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4.jpg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瓷是一种象征,是文化的传承。一件简单的瓷器稍稍变换工艺,就能将中华传统文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瓷便是其中一种。天津就有一位本土刻瓷匠人,他站在“巨人”肩膀上再次创作,让瓷器镌刻本土文明,为世人讲述刻瓷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

5.jpg
陈起平,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多年潜心研究刻瓷技艺,保留传统工艺又吸收现代绘画手法,其作品曾多次获奖。

宫廷艺术·刻瓷的贵族气质

陈起平介绍说,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刻瓷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社会经济昌盛,制瓷工艺逐渐成熟,宫廷制瓷匠人开始寻求新的表现形式,不少文人墨客也开始钻研如何将诗文落款长久地留在瓷器上。

6.jpg

许是机缘巧合,又或是天命所成,刻瓷工艺进入宫廷的视线,成为一门独特的宫廷艺术。随着刻瓷工艺成熟,不少刻瓷手艺人走出宫门,将这项宫廷艺术传入民间,依靠一方水土的滋养,变幻出更多模样。

7.jpg

泱泱五千年传统文明,传统民俗滋养着刻瓷文化的发展,而天津作为一个民俗城市,以其独有的天津民俗特色,为刻瓷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气息。

津门特色·刻瓷要另辟蹊径

天津老城,风帆漕影,河水滔滔,孕育着六百多年的文明,衍生出浓厚的民俗特色。而津派刻瓷以本土民俗文明为养分,在刻瓷界留下自己的身影。

8.jpg

津门民俗一向为世人津津乐道,多以表现津门民俗特色的刻瓷作品,也成为世人眼中的惊艳之物。逗蝈蝈是不少老天津人崇尚的消遣方式,这样一件以蝈蝈为主题的作品,吸引着不少人追随的目光。

9.jpg

刻瓷多以彩雕为主,雕琢后细细上色,陈起平还介绍了另一种分层釉雕。在彩色瓷盘上依靠纯手工、一下下雕刻,依靠多次的雕琢表现明暗立体感,不上色却展示出更强的立体感。

10.jpg

而将分层釉雕与需上色的彩雕有机结合,作品呈现更强的灵动性与立体感,成为陈起平刻瓷的独到之处。

11.jpg

有着多年绘画经验的陈起平善原创,将国画工笔写意相结合,再加上一点油画风格,多种风格相互衬托,相辅相成,才有了那一眼就被内行人辨认出来的“陈起平刻瓷”。

12.jpg

雕琢·千锤百炼为刻瓷

刻瓷在外行人看来只是在瓷器上“简单的敲打”,却是结合了绘画、雕刻、瓷文化于一体,做到眼中有格局、手中有巧劲、心中有文化却是不易。

13.jpg

这种并不多见的刻瓷技艺,自是要亲眼见识一番。几把10厘米左右的刻刀、一把小钢锤,这就是刻瓷的全部工具,剩下的便是一股巧劲,一颗匠心。刻刀在瓷盘上哒哒作响,只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这是匠人的磨练,也是刻瓷技艺的升华。

14.jpg

对于刻瓷,陈老师用一个词总结:“做减法”,用陈老师的话讲“每下一次刀,就少一点,更是无法回头、难以修补的一刀”。稍稍分神,错误的一刀便会打破整体的明暗格局,成品便“不再完美”。这是陈老师对自己的匠人要求,更是天津文明对刻瓷工艺的追求。

15.jpg

而想要做到每一次下刀都恰到好处,这便需要深入的领悟与探索。说起因何选择接触这门小众工艺,陈起平说“也是偶然一次见到,感觉这个有点意思哈”,他就是凭着这样一星点的兴趣和好奇,坚持了数十年。可成就匠心的,不正是无所动摇的坚持和热爱吗?

16.jpg

刻瓷间隙,陈老师说到“刻瓷是无止境的”,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是陈老师四十余载刻瓷的全部写照。不断的探索、雕琢,同样的题材,每一次的雕琢都不尽相同,每一次都比上一次进步一点,这是刻瓷匠人的追求。

17.jpg

也许在外行人看来,一件作品已然完成,在陈老师眼中永远是进行时。刻刀与瓷器的每一次碰撞,都是对作品明暗层次感的再加工。也许同样的作品,下次你再来艺术馆,意境便有所不同。

18.jpg

神韵·起平刻瓷的家国情怀

在陈起平刻瓷艺术工作室,我们还会看见不少“名人”,陈老师说,这些作品不为盈利,更多是欣赏和检验工艺的秤杆。明亮的橱窗,推门而入的游客,仅凭一件刻瓷作品便可见人物神韵,这大抵就是对刻瓷匠人最大的称赞与认可,更是刻瓷匠人的赤子情怀。

19.jpg

20.jpg

起平刻瓷艺术工作室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文化小城C区104号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刻瓷 天津 陈起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及全家)向中国陶瓷琉璃馆捐赠《长征路上》等精品力作6 件
下一篇:王一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