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威海非遗项目——刻瓷

发布时间:2018-02-09 来源: WHTV幸福之旅  编辑:yuxun
摘要 在中华文化的数千年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不论是刺绣还是瓷器,它们都是先辈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刻在威海诸多的非遗项目中,有一种技艺,却将瓷器与刺绣二者进行了一种完美结合,它就是刻瓷。

1.jpg

在中华文化的数千年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不论是刺绣还是瓷器,它们都是先辈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刻在威海诸多的非遗项目中,有一种技艺,却将瓷器与刺绣二者进行了一种完美结合,它就是刻瓷

让爱好者趋之若鹜的技艺

2.jpg

3.jpg

1月24号,在威高民俗文化邨的环翠艺术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凯旋2018 一凯刻瓷艺术展”的展览。展出的50多件展品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凯所创作。

4.jpg

一幅普通的刻瓷作品的增值空间就在每年30~50%之间。如果是精品,那就是呈几何状递增。刻瓷到底是什么技艺,它有什么魅力能让爱好者如此趋之若鹜呢?这还要从几千年前的秦汉说起。

5.jpg

从秦汉到“北京三绝”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6.jpg

7.jpg

制瓷业有句老话:“胎为骨,釉为衣”,所以在瓷釉上雕刻的方式正如在其上“绣花”。然而,乱世莫谈艺。这种有“北京三绝”的技艺却在战乱年间几近失传,直到上世纪70年代,经过无数匠人的研究才重新为我们揭开了这门古老技艺的面纱。要说起孙凯和刻瓷的相遇,那也是十分偶然。94年的时候,正在淄博上学的孙凯和同学在周末去陶瓷市场玩,没想到闲逛中,却被一个小作坊吸引。

8.jpg

对刻瓷“一见钟情”的孙凯,在老工匠的指导下,渐渐掌握了刻瓷的基本技巧,成为了匠人的小学徒,帮忙刻一些基本的福禄寿之类的圆盘。可这一刻便是几年,孙凯说,他知道,其实老人是在考验他的耐性。

9.jpg

成为工匠之路

刻瓷讲究耐心眼力、精力、手力精妙配合。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雕细琢,不能轻易下刀,除非艺人精神高度集中,手指和手腕配合用力,心观眼,眼观手,气运刀尖,人刀合一,在釉面上一刀一刀缓缓推进,用极细的点组成柔和纤细的线条。所以现在想想,当学徒的年月也让自己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经过后来的学习,孙凯也渐渐的掌握了一些技巧,他便开始了自行创作之路。直到07年,他正式放弃本职工作,开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可对于他来说,这项威海独一份的工作让他成为众人眼中的新奇,可也让他觉得孤独。

10.jpg

除了孤独,孙凯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创业的艰难,和创作的瓶颈。新奇事物被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孙凯并不着急,可让他着急的是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技法无法提高。这时他意识到了,自己需要一位名师的指点。没想到这一拜师又拜了好几年。

11.jpg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刻瓷 非遗 威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杨志刻瓷艺术《刻瓷版画》二
下一篇:北京刻瓷第四代传人周晓明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