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孔令科:我本“爱瓷人”,为非遗“鼓与呼”

发布时间:2018-12-03 14:42:08 来源:大众网  编辑: 
摘要 一柄刻刀、一把錾子、一方木槌,在莹如玉、薄如纸的瓷器釉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凿画出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线条……这便是被誉为“瓷器上刺绣”的刻瓷。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长久保留...

一柄刻刀、一把錾子、一方木槌,在莹如玉、薄如纸的瓷器釉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凿画出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线条……这便是被誉为“瓷器上刺绣”的刻瓷。

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长久保留,宫廷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刻瓷。两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刻瓷艺人用汗水和智慧让这门技艺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历史翻到了今天,孔令科成为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初次见到孔令科是在一个平常工作日的午后。在山东英才学院非遗研究院的手工课堂教室里,他为我们讲述从一个刻瓷艺人到非遗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笔墨韵。”随着他的讲述,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png

孔令科在主持研讨会

“爱瓷人”:把辛苦作享受,迷上刀尖上的艺术

孔令科出生于山东菏泽,自幼耳濡目染,从小就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跟随刻瓷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菏泽刻瓷艺术大师楚成文先生学习刻瓷技艺。孔令科从绘画、构图、雕刻开始学起,慢慢地他从最初的不敢下刀,到后来手拿刻刀的酣畅淋漓,刀刀精妙经历了十几年的勤学苦练。

“刻瓷就是一门刀尖上的艺术,我从初学时的那一点兴趣爱好,到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被这门传统技艺所吸引。”

孔令科说自己是一个“爱瓷人”,一直以来,瓷器温润、高雅的气质带给他美的享受。在刻瓷过程中,叮咚作响的雕琢,宛如瓷器奏响的乐曲,而线条、图案、色彩琢磨出的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更是让人沉浸其中,即便坐下来雕刻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乏味。

孔令科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用料亦不拘泥于传统材料,而是把丙烯等油画颜料运用到他的作品中去。他创作的以牡丹和伯乐相马为主题的刻瓷作品,不仅色彩搭配丰富,线条自然、流畅,颇有韵律,而且构图精妙,立意新颖,色泽亮丽。

他的作品多次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刻瓷艺术大赛中获得殊荣,深受收藏者喜爱。

2.jpg

“带头人”:把传承作追求,组建非遗研究院

毕业后,孔令科在山东英才学院艺术学院任教,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传统项目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016年,山东省文化厅、教育厅正式启动“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英才学院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试点院校之一,经过考察调研,学院经研究决定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孔令科被任命为非遗研究院院长。

作为带头人,孔令科在研究院成立之前,就带领他的团队,积极开展非遗项目调研及资料的搜集、核实、录入工作。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传承主题,经过11个月的刻苦学习和调研,孔令科和他的团队初步摸清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

他们在走访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并搜集了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实物展品之后,在英才学院设立了非遗展览馆、手工坊。展览馆中更是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戏曲、传统体育游艺和民俗等8个特色展区,大体展现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类。而后,孔令科和他的团队在省市领导和学校的支持下,于2016年11月正式成立了山东英才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3.jpg

山东大学留学生在非遗展览馆体验刻瓷技艺

孔令科说,非遗研究院成立之后,成功举办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刻瓷技艺培训班、石雕培训班、木雕培训班等三期培训。在每次的主题培训中,不仅由名师亲自授课,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研讨会,并在培训结束后定期组织回访活动,力争让传承人学到的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到创作中。

他自从接触非遗工作开始,就深知这项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他从小的学艺经历,让他在与非遗传承人的接触中能够感同身受,明白他们的焦灼,更能体会他们的情怀与坚守。

经历了两年的磨砺,他也更加深刻了解到非遗传承的真正价值是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基因的延续。要想真正让非遗项目得到长足地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融入新鲜的血脉,让传统技艺开出新时代之花。

“有心人”:把院校作桥梁,为三方打造沟通平台

“现在的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硬件设备已相对完善,但是软实力还有待提升。”在谈到现在的工作难题和未来工作的重点时,孔令科坦言。

为了弥补非遗传承人在理论和设计方面的不足,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就要真正实现传统传承人与高校的深度交流和双向发展。让现在的年轻人认识和接受传统工艺,在这一点上高校是有先天优势的。

院校应该承担起桥梁的作用,为传承人、社会和企业三方打造一个沟通平台,有针对性、有计划、有内容的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孔令科说:“现在我们学院筹建的电商服务平台、校园非遗大集和大数据调查工作,都是为了未来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机制、营销机制,真正能让非遗项目的价值发挥到实处。”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能踏实下来钻研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但令人欣慰的是,在许许多多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心非遗,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现在走进我们培训班和非遗大课堂的学员,不仅有非遗传承人,普通学生,还有很多的外国学生呢!”

喜欢,传承;包容,开放……非遗的广阔天地里,“爱瓷人”孔令科为非遗传承“鼓与呼”,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携手同行。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非遗 刻瓷 传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刻瓷 :釉面上游走的刀刻艺术
下一篇:泛舟瓷海与瓢取弱水——尹干、尹大中父子的陶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