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泛舟瓷海与瓢取弱水——尹干、尹大中父子的陶瓷人生

发布时间:2018-12-05 08:49 来源:淄博陶琉汇  编辑: 
摘要 在淄博陶琉千年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一门手艺皓首穷经,他们为一份情怀父析子荷,他们让淄博陶琉薪火相传,他们让淄博陶琉历久弥新。尹干,1941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

在淄博陶琉千年长河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一门手艺皓首穷经,他们为一份情怀父析子荷,他们让淄博陶琉薪火相传,他们让淄博陶琉历久弥新。

1.jpg

尹干,1941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会长,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创始人,山东硅院陶瓷艺术顾问,淄博领尚琉璃坊艺术顾问。

在淄博陶瓷名家中,像尹干、尹大中父子这样的“学院派”为数不多。与从学徒成长起来的大师不同,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艺术功底、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得他们的作品风格与众不同,在淄博陶琉界独树一帜。

百变大家——尹干

工作的原因,笔者与尹干大师有过几次接触,面容清癯、头发斑白,沉默寡言,但一谈起陶瓷来却仿佛换了一个人: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从江西赣州分配到淄博已经五十六年,在淄博陶瓷行业浸淫近一甲子的尹干乡音不改,在他看来,方言寄托了他的桑梓之情,而陶瓷却是他艺术之根。

2.jpg

3.jpg

以梦为马,无负韶华

1962年9月,大学毕业的尹干,被分配到了千里之外的淄博工作。从那时起,陶瓷便成为他一生之梦,五十六年,奋斗不辍,尹干在淄博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他的“火与土”的华丽诗篇。

1958年,尹干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届陶瓷美术专业本科生入校学习,1962年9月毕业后服从分配,他就从由江南来到北国,已经五十六年了。那时候在淄博陶瓷艺术领域他是第一个来自院校的。这些年他转换了多个地方和单位,但始终未离开陶瓷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岗位。他先后在淄博硅酸盐研究所(现山东硅院)、张店陶瓷厂(现华光陶瓷)及山东省陶瓷公司工作,任设计室和开发中心主任及技术处副处长,主要从事日用陶瓷设计和产品开发工作。后来先后组建了淄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和淄博师专艺术系(现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任所长和系主任。他还从事过行政工作,曾任淄川区人大副主任,但因情系艺术,最终还是离开了行政工作岗位。2000年他退休后建立了自己的陶瓷艺术工作室,取名为“虔人陶屋”。有了更多的时间、更轻松的心态、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先陶艺,后花釉,又刻瓷,又彩绘,他交替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与创作。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和确立了自己的陶瓷艺术语言。

五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在用才华与时光编织的陶瓷梦中,尹干“放歌纵情、青春作伴”,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见证与推动了淄博陶瓷沧桑巨变。

4.jpg

5.jpg

君子不器,百花齐放

“整个时代在进步,经济文化在发展,各种艺术流派、艺术表达方式目不暇接,如果固守传统,墨守成规,在陶瓷领域,就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大好美景。在陶瓷领域的创作中贯穿设计的理念,要把表达的内容与环境、形式、材料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多的接触本地区的不同材料与工艺,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更为丰富多彩。”尹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事陶瓷艺术五十六年,尹干游走于日用陶瓷造型装潢、陶艺、陶瓷雕塑、花釉绘制、刻瓷、青花等多个陶瓷工艺领域,凡是与陶瓷沾边的工艺,都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

日用陶瓷。1963年,尹干开始他的日用陶瓷设计生涯,《湖光》茶具等三项在全国第一届创新设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中华盖杯》1984年进入了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成为国家领导人用瓷;色釉《金钟茶具》、乳白瓷《曙光茶具》等,大量日用瓷产品进入国内外陶瓷市场;《龙凤呈祥》《东方龙盛世》《纏技牡丹》《蝶恋花》等众多纹饰纹样设计在企业大量投产。


陶艺。尹干醉心于我国传统文化,他把新石器、古青铜器等各种传统元素与现代的元素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人与鬲系列》《鸟与鬶系列》《彩陶人面尖顶瓶》《彩陶纹球形鼎》等几十件现代陶艺作品;他还热衷于陶瓷雕塑,创作出了《摇篮》《溪旁》《草原之花》《小鸟之歌》《般羊》《展翅》《圆形动物组雕》等50多件陶瓷雕塑作品并完成了《淄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多项规划与园林设计及几件大型园林陶瓷雕塑。

9.jpg

刻瓷。尹干刻瓷作品素材多是取自自己的写生画稿,在技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不同形式的画稿,采用不同的手法。代表作品有《鲁中山区系列》《沧桑岁月系列》《美的旋律系列》《健与美系列》等等,上世纪七十年代他还用用腐蚀的办法创作一批刻瓷作品,其中一件《军民鱼水情》已被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

彩绘。尹干在大学期间学习过一段时间的景德镇的古彩,分配到山东工作后,他用新彩颜料创作的《红军长征图》被昆仑瓷业艺术馆收藏,退休前主要创作些釉上彩,退休后开始了青花瓷的创作,他的青花作品注重的是作品装饰性、形式感和民间意味的融合。


花釉。在上世纪70年代,尹干在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经历了研究所花釉开发的关键时期,也为他的花釉制作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早期的花釉作品根据蓝钧釉和兔毫釉的特点,采用手绘和先刻纹样后浸釉的手法;退休后,他把一些花釉进行重新的整合,结合花釉的本身的流动性、渗透性,使作品呈现的纹样更加自然,再此基础上,他还别出心裁的结合了手绘的技法,创作出了很多别具一格的花釉作品。《金边蓝钧釉碗》和《金边蓝钧釉盏》成为不可多得的花釉作品。

五十六年艺术生涯中,他涉猎日用陶瓷造型装饰、陶艺、陶瓷雕塑、花釉绘制、刻瓷、青花等领域,在陶瓷艺术设计理论方面也做了系统的研究,近几年又涉足琉璃艺术创作和丝绸艺术设计,被誉为陶瓷艺术界的“百变圣手”。

老骥伏枥,醉心传承

“洗净铅华始见真,繁华落后吐芬芳”,年近耄耋之年的尹干,对于他一生钟爱的陶瓷事业有了一个最真挚的感悟:“人生下来,在人世间走了一遭,他所做的事,取得的成绩,与大自然、社会给予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经常想,一个人不能总是向大自然、向社会索取,应不断感恩大自然,回馈社会。索取了就要有奉献。作为艺术家,特别当他满头白发时,他会感到,他的艺术作品应该回归社会、回归大众,这样才能使每一件艺术作品的生命永续并不断发扬光大。”

怀着对陶瓷艺术的赤子之心,尹干倾心回馈社会、回馈陶瓷。2014年建立“尹干艺术中心”,2015年将他创作设计的181件(套)艺术几精品捐赠给(淄博)中国陶瓷馆,2016年在山东领尚琉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建立了《尹干琉璃艺术馆》,把更多精力投身到陶瓷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尹干的陶瓷梦想,从未止步。

弱水三千,钟情花釉——尹大中

16.jpg

尹大中,1971年生于山东淄博,祖籍江西赣州。获文学学士学位,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山东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高校摄影联合会理事,淄博市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青出于蓝而不同于蓝”,今年四十七岁的尹大中,同父亲的陶瓷之路有些不同:    

与父亲从业初期的“筚路蓝缕”不同,他的从艺之路算是“水到渠成”。因为父亲的缘故,他从幼年开始,就对陶瓷、绘画、色彩有了耳濡目染的经历,艺术的种子早已在他心底生根。1988年,即将开始高三生活前,他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的决定,弃理从文,转学绘画。在父亲的支持下,他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的装潢设计本科专业,后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与父亲由艺术实践转向教育工作不同,尹大中的教育工作和艺术实践是同时展开的:“大学毕业后,我成为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一直从事艺术设计教学至今。从刚参加工作时,我就一边把精力放在教学与设计上,一边开始了陶瓷创作。”

与父亲在陶瓷领域广泛涉猎不同,在浩如烟海的陶瓷艺术中,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淄博花釉”。“淄博的花釉色彩丰富,肌理效果也变幻莫测,在创作时有很多的未知性,这种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创作过程的不确定性,深深吸引了我。”尹大中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在高温颜色釉领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材料工艺到创作题材、手法不断创新,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示了高温颜色釉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尹大中的花釉作品,在表现上既有西方抽象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亦有东方艺术的神采逸韵,在丰富的肌理变化中带给观众无限交流空间。在绘制过程中,色釉与色釉间,上下叠盖中存在着万千变化,通过他的技艺使之自然流融,在万千不确定中找到适合表达其思想观念的偶然效果,把这种偶然逐渐转化成必然。二十多年的焚膏继晷、夙兴夜寐,随着作品在艺术市场的风生水起,尹大中成为淄博陶瓷领域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自2008年作为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起,尹大中开始培养陶艺创作及文化研究方向学术型研究生,2019年起将开始培养陶瓷方向专业硕士,不断为社会输送陶瓷文化艺术创作及研究人才。

 坚守、传承、创新、破突,正是无数像尹干、尹大中父子这样的陶瓷世家,让淄博陶瓷“薪火永续”,也正是他们,用双手、画笔、刻刀,绘就了淄博陶瓷的“诗与远方”。

尹大中花釉作品鉴赏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2
关键词: 陶瓷 尹干 尹大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孔令科:我本“爱瓷人”,为非遗“鼓与呼”
下一篇:笔刀一色绘刻乾坤,德艺齐飞享誉柳泉——记“画痴”阎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