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雕、石刻、金雕等中国传统雕刻工艺中,最罕见、同时技术难度也是最高的可能要数刻瓷了。高温烧瓷釉面非常坚硬,一般刻刀很难胜任。一般而言,一个工艺师成功刻好一幅刻瓷工艺品需要的时间,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不过,爱动脑子的陈世刚可不愿意走别人的老路子,他琢磨着发明了一台机器,现在几十分钟就可完成一幅普通的刻瓷作品。
半小时不到《心经》跃然现瓷面
9月12日下午,阳光灿烂,记者专程赶到慈溪观海卫找到陈世刚。他正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一间简陋昏暗的车间内,车间里满地都是各种瓷器粉末和碎片,中间一台模样古怪的机器正在运转。
“你来巧了,我正要在这块瓷板上摹刻一幅启功的书法。”陈世刚捧着一块约50厘米×90厘米大小的深蓝釉面瓷板对记者说。陈世刚要摹刻的是一幅启功小行书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200多字。
只见陈世刚小心翼翼在这块瓷板上简单处理了一下,再把瓷板放入那台古怪的机器里面。接着,陈世刚站在旁边的一台电脑边操作了起来。机器开始运转,发出低沉的声响……前后总共不到30分钟,当陈世刚从这台机器下面取出瓷板时,完整的一幅启功行书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已经跃然现于深蓝釉面的瓷面上。当记者把“瓷书”与启功的书帖复印本进行对比后,发现除了字是阴文、整体上有放大外,几乎每一笔都分毫不差。
当记者准备拍一张反映其工作场景的照片时,却遭到了陈世刚的阻止。 “我的刻瓷工艺是一个秘密,目前还没申报好国家专利,技术要保密的。”
爱动脑子发明新技术
上世纪末,刚刚从部队转业归来的陈世刚被分配到慈溪上林湖一带的一个文管部门工作。上林湖千年越窑的精美瓷器,让原本就爱好书法篆刻的陈世刚痴迷不已。 “如果能把自己的作品都刻在青瓷上,那该多好!”一个奇怪的想法浮现在了陈世刚的脑海里。
陈世刚试着买来刻刀在瓷器上刻字画,但他很快发现,面对坚硬胜铁的工艺瓷器,各种刻刀均难以胜任,往往没刻多久,不是瓷器碎了,就是刻刀断了。陈世刚后来发现,清代就已有人尝试着在瓷器上雕刻字画了,当时刻好一件作品,少则一个月以上,多的甚至要两三年。
陈世刚觉得,继续走老路肯定不行。2002年,陈世刚试着与一些高端的电脑雕刻机械厂商进行接触,他想把刻瓷工艺由手工转化成机器操作。那一年5月,陈世刚携带一块祭蓝(高温烧瓷的一种)拜访了一名机械商。这个机械商自称“什么都能刻”,结果,两三千元一把的刻刀废了两把,祭蓝上却依然不见字影。陈世刚还去过好几家电脑雕刻机械厂,都未能如愿,他只能自己琢磨了。在一名懂电脑的亲戚的帮助下,他结合自己的瓷器雕刻经验,花七八万元钱设计制作了一台由电脑控制的雕刻机器。
机器做好了,刻瓷需要的瓷板也不能马虎。按陈世刚的想法,瓷板除了一定要高温烧制的工艺瓷外,还要有一定的尺寸,用来刻写书法对联、中堂等。烧制这样的瓷板难度很大。陈世刚只身赴景德镇,雇人烧了五六窑,花了十多万元,才最终烧制成功。
2002年10月的一个早晨,陈世刚用他苦心研制的机器和瓷板,终于成功刻出了他第一副大型刻瓷——他自己书写的一幅对联“山远凝无树,潮平似不流”。
愿下英雄帖比比谁是刻瓷第一高手
陈世刚的心血很快引起了瓷工艺品业界的高度关注,各类关注电话、邮件不断。更有意思的是,居然还引来了商业“间谍”。2003年春,陈世刚准备为刻瓷找几个帮手,应聘者中有两名广东小伙。这两个小伙子素质蛮高,陈世刚以为找到了好帮工。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两个小伙子根本就不像是打工的:衣服穿的大多是高档货,花钱也大手大脚。疑惑的陈世刚暗地里一调查,发现这两人是广东潮州一家瓷工艺品企业的技术人员。他连忙报了警,在民警面前,这两人很快承认:原来他们是受老板委托前来偷学技艺的!
有了这个教训,陈世刚从此不轻易让其他人走进他的车间。对于自己苦心钻研出来的刻瓷技艺,陈世刚现在打定主意不轻易外泄。
“我愿意广发英雄帖,如果有人在刻瓷的精度和速度上比得上我,请来一试!”对于自己的刻瓷工艺,陈世刚就是这样的骄傲。(本文原载于2007年09月17日宁波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宁波转业军官发明刻瓷机器 有人偷学艺
发布时间:2016-05-29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周立明 编辑:高守建摘要 上世纪末,刚刚从部队转业归来的陈世刚被分配到慈溪上林湖一带的一个文管部门工作。上林湖千年越窑的精美瓷器,让原本就爱好书法篆刻的陈世刚痴迷不已。 “如果能把自己的作品都刻在青瓷上,那该多好!”一个奇怪的想法浮现在了陈世刚的脑海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