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刻瓷,因其创作失误不可逆转,被视为中国传统手工艺里的一项绝技。然而,对于山西省一级民间艺术家、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振洁来说,刻瓷却是手到擒来。从事专业刻瓷18年的她,尝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陶瓷雕刻艺术中,创造出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刻瓷”工艺,为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者所钟爱。
始于秦汉 兴于魏晋
刻瓷,就是用刻刀在瓷器釉面进行书画雕刻,刻瓷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是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术。
“刻瓷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当时出现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追根溯源,在苗振洁的工作室里,她向记者介绍了一项传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魏晋是一个文风浓郁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陶瓷业发展兴盛,出现了许多精美瓷器。帝王官宦、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会将绘画诗词刻留其上,以便永久保存,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刻瓷。
“真正的刻瓷是从清初开始的,当时刻瓷艺术已十分兴盛,尤以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和著名刻瓷艺术家华法为代表的刻瓷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苗振洁介绍,当时民间已经有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光绪二十八年 (公元1902年)顺天府在北京创办工艺学堂,我国著名的刻瓷艺人朱友鳞和陈智光就毕业于这个学堂,后来他们又培养了一批刻瓷艺人。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及日本所收藏的朱有鳞、陈智光两位艺术家的刻瓷作品都被列为国藏珍宝。
“新中国成立后,刻瓷艺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刻瓷艺人带徒传艺,专业人员对刻瓷进行研究创新,改进刻瓷工具,使刻瓷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苗振洁说。
对刻瓷技艺“一见钟情”
苗振洁的刻瓷艺术从逼真、细腻、传神的各类人物肖像到花鸟山水,刻制载体从瓷盘发展到瓷板、瓷瓶,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2013年,因立意新,构图美,刻制精,沉淀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太原传统刻瓷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说起与刻瓷结缘,不得不从苗振洁5岁说起。不管是捏橡皮泥,还是在纸上绘画,那时的她就已表现出了艺术天分,艺术的种子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为了培养女儿,苗振洁的妈妈请来单位电影院画海报的师傅,在家教女儿画画。此后,对艺术的热爱被苗振洁延续至今。
1997年,苗振洁师从山西大学艺术系史秉友教授,专修工笔画,练就了扎扎实实的美术功底。在一次课堂上,苗振洁对史教授展示的一件刻瓷作品“一见钟情”。“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吸引了。顿时豁然,这就是我的方向、我的梦想。”从此,她便对刻瓷技艺展开猛烈 “追求”,誓要将这项技艺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这一年,她偶然结识一位名叫韩林的刻瓷艺人,于是她拜师学艺。
1999年,苗振洁又只身前往中国五大瓷都之一的山东淄博拜师学艺,在这个国内刻瓷技艺最高超的地区,她终于圆梦,拜在我国刻瓷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明文大师门下。一边学艺,一边学习老师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刻瓷这项技艺是非常深奥的,除了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用心去钻研。”苗振洁说。在学艺的两年多时间里,她每天从早上7点学到晚上11点。刻刀与瓷盘之间撞击发出的叮叮当当清脆声,成了她耳边最动听的声音。
后来,她又对照韩林老师的《虎》刻瓷作品,潜心钻研,努力回忆当初老师的刻法,3个月后终于取得成功。当人们看到瓷盘上的老虎,因其皮毛柔亮光滑,纷纷忍不住要伸手摸一摸。
2004年,苗振洁成立了工作室。同年,她的作品《瓷板雕齐白石》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 “万件民间艺术珍品展”获铜奖。当时在山西,此项技艺少有精品出现。2005年9月,作品《齐白石》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她刻制的共和国元帅系列肖像全部被订购。
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
以刀代笔,以瓷为纸。在瓷盘光亮的映衬下,刻刀凿下的细碎刻点拼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或是高山流水,或是国色天香,或是百鸟朝凤。一毫米的厚度里,就有大千世界。
在工作室里,苗振洁向记者展示了刻瓷所用的工具,几把用高碳钢和金刚钻石特制的刻刀。拿着刻刀,苗振洁在瓷盘上,简单讲解了刻瓷的工序。
她以目前正在创作的彩绘山水刻瓷画为例,先在白瓷盘上绘画,之后根据画稿用钻刀刻划、凿镌。她介绍,传统技法有钻刀法、双勾法和刮刀法。钻刀法是用小锤均匀地敲打钻刀,使之在瓷器表面形成大小、疏密、深浅不同的点的排列,构成所需要的画面或字体。双勾法是用锐利的金刚钻石刀沿字体或画面的外轮廓刻划,用双线表现字体和画面。刮刀法是先用双勾法刻出字画轮廓,然后再将双线间的瓷釉刮去,以便填色。
最后,经过千锤百炼,瓷盘表面被一层层剥掉釉色,瓷盘内部的白色胎釉被逐渐显露出来,填充上颜色,即可成品。
由于瓷盘本身的特性,刻瓷只能一次成功,而不能重复修改,需要高强的专注力和耐心。苗振洁说,《齐白石》刻瓷作品,她选用齐白石的一张黑白照片为蓝本,采用细碎的油画透视刀法,使人物肖像在瓷盘上表现出立体感。整件作品费时半个月,落刀40余万次。
一次,为了完成50件花卉刻瓷作品的订单,她从早刻到晚,花费了6个月时间。这也锻炼了她雕刻花卉的技法。
“刻瓷风格素雅,讲究刻凿,既能体现传统书画艺术风格,又能保持瓷器表面的晶莹光洁,还能形成独特的效果。”苗振洁说。
收徒传艺 分文不取
“刻瓷艺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能就这样渐渐失传了。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对于技艺传承,苗振洁一直做着努力。
“刻瓷是个纯手工活儿,是个磨性子的活儿,心浮气躁又懒散的人干不了。所以,收学徒看重两点,一是悟性,二是秉性。”2006年,苗振洁开始收徒传艺,分文不取。由于长得娇小,给人以亲切感,学生总爱称她为 “苗苗老师”。后来,身边其他人索性都这样叫她。
2011年刚入冬,苗振洁又来到山西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刻瓷讲习所,义务传授刻瓷技艺,帮教那里的青少年学会一技之长。如今5年过去了,她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2013年,在中北大学附近,苗振洁找到一处小院,取名“晋瓷轩”,常常邀请大学艺术系的同学来这里切磋绘画、制陶、刻瓷技艺。
“艺术来不得半点虚的,不踏踏实实,不花时间和功夫,是无法抵达成功彼岸的。”苗振洁说。她计划将山西的古建筑、壁画刻在瓷盘上。有朝一日,实物不复存在,后人可通过刻瓷作品一览三晋古韵。
刻瓷传承人苗振洁刻瓷技艺需耐心专注。(本文原刊于2016.01.14山西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