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瓷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民间绝技。它是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在素面瓷器上镂、凿、划出各种图形、图案的一种纯手工技艺。刻瓷所用的刻刀不是用普通的刀具,而是用高碳钢或金刚钻石制成的特制刀具。创作刻瓷有两种基本方法:其一是凿刻。一手握刻刀,一手拿击打物,击打物可以是铁锤,也可以是木锤。按照点线面气脉,联点成线,联线成面,深深浅浅,虚虚实实,刀刀见痕,笔笔相连,形成屋漏之痕,虫蚀之迹。作品拙中藏巧,镂、凿淋漓尽致,图像生动,栩栩如生,自然崩裂,形成一系列完美而又精细的瓷刻作品,具有“触有手感,观有笔墨”的艺术感观,因而被人们称为“陶瓷上绣花”。其二是镂刻。手握刻刀,不用锤击,按原先设计好的图形结构进行刻画,它用于表现线条流动飘逸的图案,以白描人物的头发、胡须、鸟和动物羽毛为主,此种方法要求作者要有较深厚的素描基本功,有金石篆刻的用刀方法与技巧,还要求创作者必需具备娴熟的手工技艺与一定的文化修养,在诗文、书画与篆刻等方面皆有一定的造诣,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气及悟性,这样才可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了解了刻瓷方法以后,在作品刻制的具体过程中,只懂得几种刻制的理论方法,并不等于就会操作,更谈不上刻好和刻精,还必须掌握刻瓷的基本要领,现归纳为:
一、因形下刀,胸有成竹。一个字,一束花,一个人物,一个鸟虫,一条线都有它的起刀点和落刀处,即在刻制一件作品前,从何处下刀,哪个部位上变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要按物体形态下刀,切不可盲目。
二、掌握笔法,亦步亦趋。要懂书法绘画基本知识。刻一个字要知道这个字的起笔和收笔过程,即了解每个字的架构,掌握先写哪一笔,后写那一笔,哪一笔压在那一笔,知道了笔法以后,在下刀时要紧紧掌握先写后刻,后写先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瓷刻刀法,使刀痕清晰可变,图形生动。
三、层次清晰,笔划分明。写字和绘画都是横、竖、点、线组成的,因此在刻制作品的过程中,按照横划要竖刻,竖划要横刻原则,做到层次清楚,笔划分明,具有鲜明的刻瓷特点和观赏价值。
四、稳、准适度,循序渐进。一是“稳”,在运刀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有快有慢,快慢适中,要刀刀见痕,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准”,要看准字迹和物体形象的起笔落笔,点、线、面和每一笔划的粗细、疏密,锤击凿刀时每锤都要落在凿刀的顶端,不偏不斜,以免瓷质釉面刻崩。三是适度,因为所用的刻刀宽度不一,刀痕要求有深有浅,字迹或物体的形象又各不相同,要求不一,所以在润
刀时锤击要求用力适度,不能平衡用力。
五、量力而行,用刀平稳。是从瓷质和釉面上说,瓷质釉面又软有硬,锤顶也有大小不一,锤的轻重不同,因此在挥锤润刀时,应该量力而行,用刀平稳可控。
六、锤、刀并用,有疏有密。各种陶器制品的共同特点就是光滑而又脆硬,光用单一的凿刀时难于刻制出好作品来,因此必须用特制小锤按照不同物体和形象,用不同节奏,锤、刀相击,在锤、刀相击的过程中,击打或轻或重,或缓或急。通过锤打相击,才能在瓷面刻崩出一道道清晰可见的痕迹来。
七、有虚有实、刀法灵活。活是从刻崩的痕迹上看似断又似连,有虚有实,点、线、面组合出来的物体或形象清晰可见,刀痕排列有序。通过创作各种物体形象,运用灵活刀法和虚虚实实巧妙的动作过程,充分展现出作品艺术效果和传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