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刻瓷学院
编辑

刻瓷艺术

发布时间:2016-06-02 来源:龙哥的博客  编辑:yuxun
摘要 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瓷上雕刻的本领。后来由于战乱,这门技艺逐渐失传。解放后,刻瓷技艺已鲜有人掌握。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提倡解放思想、推动生产力的时期,人们开始释放出沉积已久的热情和能量,一时间,沉寂了多年的刻瓷艺术开始兴起,改革开放使刻瓷获得重生。淄博刻瓷的兴起是在上世纪70年代,领军人物是张明文、李梓源、冯乃江等。

一、什么是刻瓷

所谓刻瓷,就是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后的瓷器或瓷板上刻凿出如人物、肖像、山水、花鸟、动物、书法等作品的技艺。中国画的笔墨气韵,篆刻艺术的金石趣味,均可用千变万幻的刀法表现出来,其效果是任何绘画艺术形式不能模拟的。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瓷器上的刺绣。

二、早期的刻瓷

据记载,清代中期刻瓷艺术就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相传,康熙皇帝喜欢收集全国各地的瓷器来欣赏,并且对他特别喜欢的瓷器题字或者盖印章作记。为使御迹长期保存,宫中御师就用刀子把皇上的题字或印章仿刻在瓷器上,这就是早期的刻瓷工艺。但当时受刀具材料的限制,只局限于宫廷艺人在名贵瓷器上刻御笔字迹和简单的绘画。

现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同治至光绪年间,北京的书画家邓石如、华法在瓷器上自写自画自刻,促进了刻瓷的发展。华法的刻瓷以工笔山水画为主,以刀代笔,运用自如,并传授给北京朱友麟、陈智光等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镌瓷科,专门培训刻瓷人才,这一举措为日后刻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友麟为第一届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品红”等。早期的刻瓷,多是文人墨客用来玩赏自娱,表现形式也以文字或简单的白描单线画面为主。后来,出现了钻石刻线刀、尖刻刀和扁刻刀等刻瓷工具。而不同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现能力。

三、淄博刻瓷兴起与发展

上世纪初,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瓷上雕刻的本领。后来由于战乱,这门技艺逐渐失传。解放后,刻瓷技艺已鲜有人掌握。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提倡解放思想、推动生产力的时期,人们开始释放出沉积已久的热情和能量,一时间,沉寂了多年的刻瓷艺术开始兴起,改革开放使刻瓷获得重生。北京、上海、淄博、青岛、南京等地又重现刻瓷的身影。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知名的刻瓷艺术家,其中数淄博的刻瓷艺术最为成熟,刻瓷产业最为发达。

淄博刻瓷的兴起是在上世纪70年代,领军人物是张明文、李梓源、冯乃江等。1974年冬天,张明文到朋友陈贻谟处,第一次看到来自青岛的郑惠民在一个小瓷瓶上刻着一棵牵牛花,刻瓷画既像是国画,又有金石味道。看后他非常着迷,回到家中,自己就在一个瓷瓶上刻了一株梅花并配上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用墨着了色。当他拿着刻出的花瓶给车间主任高良琦和厂长槐兴亮观看并请求外出学艺时,领导欣然同意了。1975年夏天,淄博瓷厂委派张明文、刘瑞云到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向石可、郑惠民求教学习刻瓷艺术,历时七天。从此踏入了刻瓷艺术这块新领域,也拉开了淄博刻瓷的序幕。

1977年初,当时外交部礼宾司翟荫塘先生在淄博瓷厂见到张明文刻制的5个毛主席诗词等画面瓷瓶,深感新鲜,当场定下作为国家礼品。作品《咏梅》等被外交部选中,一次订货300件。1978年,淄博瓷厂成立了刻瓷班组。张明文首任组长,刘瑞云、李梓源、谢建华、吕泉、王春英、马立杰为成员。

1975年,山东博山陶瓷厂在试验室开始研制刻瓷产品,1978年正式生产刻瓷礼品接受定货。1981年成立刻瓷组,作品有瓷板、花瓶、挂盘、文具等,画面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后来,山东博山陶瓷厂刻瓷艺人在刻瓷工艺上进行大胆创新。起初,刻瓷大都是平面刻瓷,冯乃江的平面刻瓷伟人肖像惟妙惟肖。尔后逐步研究成功宝石瓷堆雕刻瓷、喷堆刻瓷新工艺。王长永研制成功乌金釉刻瓷、刻釉与刻瓷结合新工艺;纪荣福研制成功刻瓷与新彩结合新工艺,这些都为刻瓷艺术增加了艺术魅力。1980年,冯乃江、纪荣福分别赴日本、墨西哥作刻瓷表演,增进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刻瓷《六鹤同春》、《寒雀图》、《玉兰花》、《长江三峡》、《鹰》等作品多次出国展览,并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友人。

1980年,张明文在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刻瓷艺术表演,他的刻瓷作品《无端夜半东风起》和《秋色》等作品同时展出,传播中国这一传统绝技,使其饮誉海内外。1990年,张明文开始研究陶瓷器皿的微刻。他以娴熟的技艺,成功地将《论语》微刻在一套精巧的鲁青瓷五头文具上,洋洋万言,字字清新,后被香港收藏家吴明远先生以高价抢购收藏。

1982年,刻瓷艺术家李梓源的鲁青瓷刻瓷文具在德国慕尼黑第34届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新中国陶瓷艺术品在国际评比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之后,淄博刻瓷作品在国际国内重大评比中获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发展刻瓷艺术,李梓源先生在淄博市淄川区创建了“李梓源刻瓷艺术中心”,为培养刻瓷艺人创造了条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淄博刻瓷先后在西德科隆、美国田纳西、新加坡莱弗士城、美国芝加哥、瑞士、香港等地举办刻瓷展览,其中刻瓷作品“鲁翠瓷餐具画面”获全国陶瓷创新一等奖。微雕刻瓷“论语”、“兰花颂”获中国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山川牌”刻瓷作品连续三次获国家银质奖章。“石宝寨”、“畅想曲”刻瓷作品获全国荣誉金奖、特别奖,引起国内外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关注。

淄博刻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造型大方、色调柔和的色瓷,有光华朗润、青脆欲滴的鲁青瓷,有高雅华贵、光亮润泽的高石英瓷,有质地细腻、光灿莹洁的骨灰瓷,更有古雅朴洁、浑厚庄重的宝石炻器,等等。工艺美术人员又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刻瓷艺术家协会,还拥有张明文、李梓源等多位著名刻瓷艺术大师,享誉海内外。淄博的刻瓷艺术吸收了我国传统的绘画技艺和诸家之长,笔、墨、色与刀法融汇贯通。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起稿。即在瓷器上用拍图或直接用笔设计出画面,然后照图刻制。二是雕刻。刻瓷所用工具,有合金钢制做的凿、金钢石刻笔、小锤、砂轮片。采用的刀法分为线刻、点刻、面刻。三是赋色。所用颜料大致有三种,即油画颜料、发光油、陶瓷釉,根据瓷器釉面色调,用色协调,配合得当。

淄博是中国刻瓷艺术的领头羊,不仅拥有全国唯一的刻瓷艺术家协会和老年刻瓷艺术家协会,还拥有张明文、李梓源两位著名的刻瓷艺术大师。30多年来,淄博已有超过3000名专业从事刻瓷艺术的工作者,还有数千名业余爱好者,加起来近万人热衷于刻瓷艺术。其中,国家级大师2人,省级大师、刻瓷艺术家20余人,市级刻瓷艺术家几百人。难怪人们这样说,“中国刻瓷看山东,山东刻瓷看淄博”。

目前,淄博刻瓷已从平面刻瓷、微雕刻瓷发展到动彩刻瓷、浮雕刻瓷和薄胎刻瓷。刻瓷价格也是稳步上升。一般来说,国家级工艺大师作品的价格都在20万元至50万元左右。由于刻瓷艺术融汇了金石、书法、绘画等艺术,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具有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而且,刻瓷工艺难度大,过程复杂,往往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甚至几年来完成一件作品,而且清代以来刻瓷存量很少,所以升值潜力大。

4898d051tx6B9uFf81r91&690.jpg

张明文大师刻瓷作品

4898d051tx6B9uGBTSm7e&690.jpg

李梓源大师刻瓷作品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淄博 刻瓷 李梓源 张明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刻瓷艺术介绍
下一篇:我国当代国瓷文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