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媒体对黄小玲的采访很多,作为醴陵陶瓷界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她,在采访中呈现的都是高境界的观点,比如“设立陶瓷自由贸易区”,比如“艺术瓷也要注入时尚元素”等等,是一位有着宽广胸襟的女人;但看她的微信,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黄小玲,她像大部分女人一样,爱萌萌哒的小动物,爱吃好吃的食物却又害怕长胖,照相也爱摆剪刀手;而真正与她面对面,她会在言语中透露出“我有点累了”的情绪,那接不赢的电话,忙不完的事情,让人觉得,这个女人真的很不容易……
老一辈手艺人
对她的影响很大
记者(以下简称记):瓷艺这条路上,谁对您的影响最大?
黄小玲(以下简称黄)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我进入“醴陵出口工艺瓷厂”,师从周汉湘。同年被选拔进入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拜师学艺,师从陈扬龙,系统研习了其“薄施淡染”釉下绘制技法。
老一辈的手艺人对黄小玲的影响无疑是相当大的。她的父亲黄玉金是醴陵群力瓷厂的职工,她从小耳濡目染,接触釉下五彩瓷。她是在瓷厂长大的,带着比自己小6岁的妹妹在瓷厂里玩,在大大小小的瓷器间穿梭,看着父辈们一笔又一笔地画瓷器,父辈们的专注神情让她痴迷,在不经意间树立了自己未来的志向,更没想到,就成了一辈子的工作。
瓷女黄小玲
初中毕业后,黄小玲开始学艺,后来到乡镇企业做事,曾经经历几次下岗。每次下岗,手艺不错的她,总能找到事情做,醴陵开始有私企瓷厂后,她的才华更得到发挥,上世纪90年代,她就能拿到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了。但她满足的不是这些,快30岁的时候,受到“上海汉光陶瓷有限公司”聘请,她有机会跟师傅陈扬龙去上海工作。这次工作,让她第一次有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当时,看着自己和师傅师姐们的瓷器在上海引起很大轰动,那一刻,她开始重新认识了釉下五彩。
于是,就有了2000年从上海回来自己单干的想法。为这,她跑遍了全国所有做瓷器的地方,找泥、拜师。当时单干的想法很单纯,在外面工作,顾不好家,回家看到女儿一个辫子高、一个辫子低,作为母亲,真的好心酸。如果就在醴陵做好釉下五彩,又能顾到家,是再好不过了。
展现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记:您的工作是呈现美,在展现美的同时,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黄: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边学边画。出名后找我的人越来越多,不可能只画那么几幅,那对不起喜欢我的人。另外,我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走出去,这些都是面临的困难。
如果说在下岗的时候,黄小玲曾经有过困惑,那她在公司成立,且自己成名、社会责任增加后的困惑更多。
2000年,她创办“醴泉窑艺”瓷艺品牌,担任总设计师,并开始培养釉下彩绘学生,还把在外打工的师哥师姐都叫了回来,共同创业。这个想法除了因为大家都是手艺人外,还缘于有一年她去景德镇,看到那里每一条街都是百花齐放的瓷器;她就想,不管别人如何喜欢自己的作品,毕竟还比较单一,如果大家一起画,百花吐艳,能够更好地宣传醴陵。在宣传醴陵瓷器这一方面,黄小玲是有眼界的。
2003年,黄小玲的《虞美人》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中陶杯”银奖,2004年韩美林老师为她写下“后来居上”,接下来的几年里,她接连获奖,在业界的名声越来越大,2008年当选湖南省人大代表,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她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为了宣传醴陵瓷器品牌,她和一批醴陵瓷画艺术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毫无疑问,醴陵的‘国瓷’非常有名,但以前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私企出去做展览,有些人连醴陵在哪里都不知道。为了让这些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只能自己先努力走出去了。”
名气越来越大,社会责任也就越来越大,但黄小玲仍然醉心于创作。她每天早晨很早就起来,为的是就是多画几个瓶子,因为那是她热爱的事情。“学艺的时候,一根线条要画十几下,甚至几十下,一天勾一朵花算不得了,很辛苦的。但现在,我每天都想着画几根线条,勾几朵花……”
她的助手告诉我,除了早起画,晚上她也会画得很晚。试想,深邃的夜晚,周遭一片静谧,只有她的房间里,一盏灯、一支笔、一个埋头的身影……
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做更多的事
记:作为一名成功女性,您对女性同胞有什么建议?
黄: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喜欢,所以我愿意做更多的事情。
筹备陶瓷协会、组织出国巡展,到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宣传,这十几年来,黄小玲都是连轴转。她觉得自己是做喜欢的事情,所以,聊起瓷器做起跟瓷器有关的事情,她就停不下来。她说到一位叫邓文科的前辈,他中风后身体刚恢复,想的就是拿起笔来画瓷器;她的一位师兄,早就是发财成了大老板,现在却放下生意,重新拿起笔……生命不止,艺术不止。想到他们,她就觉得有动力。
一有时间黄小玲就会出去,看各种陶瓷大展,赏一年四季的变化。在明媚的春天里,我们赏桃花看到的是花有多美,而她眼里不仅仅是有花,还有树的走向,花开花谢的样子尽数在心底。
她现在想的是为传承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为醴陵做大型的雕塑,让大家来醴陵就能看到,比如做博物馆,帮老一辈的艺术家留下名录……而她自己想画一批很好的作品,对她而言,每个瓶子都有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她的财富。
回归手艺,明年开始做减法
记:工作之余,您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有一些什么样的爱好? 黄:我想明年开始做减法。 虽然做的是自己喜爱的事情,黄小玲坦言自己有点累了。所以,明年她要开始做减法,以前上了发条似的,但以后她想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今年想去趟西藏,看圣洁的雪莲花,还想去趟新疆,闻瓜果飘香。自然界多奇妙啊,去年去长白山,看到天池边的小花开得那么艳,她都要感慨一番。 她还想做个工坊,旁边种点菜,以最自然的方式来创作。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她正在给女儿装修一套房子,连洗脸台都是她亲自设计。其实女儿马上就要去北京工作了,她随女儿自由发展,但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她自己的家。说起女儿,她很自豪,女儿没有专门学设计,但潜移默化中,有她的风骨,说话间,她拿女儿的设计给我们看,确是如此。她坦言,作为母亲,女人应该肩负的更多,女儿小时候,不管多忙,她都要送孩子上学,一直送到校门口,“孩子的小学必须手把手带,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将来就会成什么样的人。” 黄小玲说,她自己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希望是圆满的一幅画,那么人生,她也希望是圆满的。
作品:绣球花
【采访手记】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去了车间,黄小玲的员工们正在描线上色,神情专注,对我们的进来无动于衷。我在她们旁边站了好久,每一个人都是眼帘低垂,凝神描画,仿佛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手里的这个瓷瓶。
我问了黄小玲,天天做同样的事,觉得单调吗?她是这样回答的,单调,而且辛苦,但,他们热爱着。
这样听着,没法不被釉下五彩瓷诱惑了。由泥到瓷,由坯到器,被许多带着体温的双手,一次次摩挲;被许多双饱含柔情的眼,一遍遍凝视。如此,每一个瓶子都是有灵魂的。
作品:虞美人
黄小玲介绍
黄小玲,1968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出身陶瓷世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会长、湖南省陶瓷协会副会长、醴陵市文联副主席。
1986年从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黄小玲从一个小瓷厂选拔进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师承陈扬龙。她长期以来潜心于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研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大胆突破另立风貌。其主张“艺术生活化”,运用传统艺术手法、注入时尚元素,作品清新秀丽、恬淡雅致,独具灵秀,极富个性。她创新设计烧制的《虞美人》、《牡丹》、《紫藤花》、《绣球花》等二十余件作品先后参加海内外的各种展览评比,屡获金奖、银奖、创意奖等殊荣,其《满园春色》等三十余件作品先后被海内外有关专家或博物馆收藏。
现在,黄小玲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探索瓷艺道路的同时,亦着力于组织全省陶瓷艺术大师建设一个釉下五彩瓷的基地,集多功能于一体,向世界展示釉下五彩瓷的发源、发展,为繁荣这一独特的艺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醴陵釉下五彩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间历经几次工艺的创新,到今天已经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所以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瓷质极为细腻,图案画工精美,五彩缤纷,在釉层的覆盖下显得栩栩如生。
湖南醴陵是我国五大陶瓷出口地之一, 也是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之一。醴陵窑是在隋唐五代时期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其釉色晶莹淡雅,别具特色,开创了陶瓷装饰新的一页。1905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先生 ( 时任民国总理 ) 在醴陵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总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师傅,引进当时最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和设备, 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
1915年在太平洋西岸的旧金山举行的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 现珍藏于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陈列馆) 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金奖, 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陶瓷名扬华夏,风靡全球,尤其是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特色、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本文原刊于2016.05.04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