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瓷盘,是侯汉鹏播种的原野。灵巧的刻刀,是他耕耘的犁杖。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家子弟应邀去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艺美术展演;他的瓷刻作品《老子》作为友谊的象征,由国家领导人赠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他受托制作的瓷刻工艺品《黛安娜王妃》,被英王室留作永久纪念……他的刻瓷艺术魅力何在?执著 追求的艺术之路上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呢?
农家子弟艺术之梦
侯汉鹏1971年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市龙华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 酷爱绘画。1990年,侯汉鹏报考了美术院校,美术专业分名列河北省第十一名,但终因文化课相差十几分,无缘走进艺术院校的殿堂。田间劳作之时,躬耕垄亩 之暇,心灵手巧的侯汉鹏无论如何也忘不掉他的艺术之梦。一块木头,他要思量着雕出个“凤展翅”,一个树根,也要琢磨出个“龙摆尾”。守着结婚打家具的木 料,他拿起斧子凿子狠砍,看见的人都摇摇头走过去,说他“活糟”,可是有谁知道汉鹏心中有着无数的“龙飞凤舞”,无数呼之欲出的鲜活图景渴望表达。几天之 后,一件“雕龙盘花”的床头做出来了,这是他在踏入艺术大门之前最原始的作品。看到汉鹏那么如痴如迷,家人对他的爱好给予了及时的鼓励。他打起背包,开始 了为理想游学的过程。在山东的参观学习当中,他被那里享誉盛名的五彩瓷刻工艺迷住了,在展览馆、在星级酒店、在瓷器酒店,他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瓷刻艺术的广 阔前景。天资聪颖的侯汉鹏,凭借对美术的特有悟性,过目即通,买回一套雕刻工具,便在方寸瓷盘上开始描绘他的艺术之梦,于是,在华北平原龙华店村那个农家 小院里,每天从早到晚都会传出一种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而且常常一直延续到深夜。
当初尝试刻瓷的侯汉鹏用自己自嘲的话说是“屡败屡战”。坏了毁掉, 线条粗糙毁掉,造型不够完美毁掉,当他终于刻出满意的作品时,双手都已磨出了茧花。侯汉鹏不仅有一股令人佩服的执著,更可贵的是肯钻研善探索。1994 年,汉鹏的妻表兄从台湾回来探亲,把汉鹏在瓷盘上临摹雕刻的范曾的国画带到台湾一家画廊展出,结果行家说这种临摹作品收藏价值不高,所以很难获得收藏家青 睐,这一来倒给善于动脑的侯汉鹏提了个醒:独特的个性创造才是艺术的生命。能刻出上色瓷刻,只能算是学会了别人早就精通的技艺,算不得一招鲜,更谈不上创 新,能不能在刻瓷工艺上再技高一筹、创造出自己的“独活”呢?着色瓷刻色彩明丽,造型柔美,但也有它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怕腐蚀、抗老化性差,不能长期接受 强光“刺激”。汉鹏想如果瓷刻不上色,不但解决了褪色或脱落的工艺缺陷,而且雕凿工艺更明显,造型效果更逼真,图形不怕风吹日晒,永不褪色,可永久保存。 于是,汉鹏在着色瓷刻的基础上,开始琢磨无色刻瓷的雕凿工艺。不上色刻瓷,完全要靠瓷器本身的黑白灰进行造型,他想到了西洋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结合瓷盘白 胎黑釉的特殊结构,一点点雕凿,一点点探索,靠凿到盘子上“钻点”的多与少、深与浅、稀与密来表现物体的结构、明暗。从试验到出成品,汉鹏经过了四年的苦 心钻研,春夏秋冬,除了下地干农活,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摸索刻瓷上,每天只要他在家,街坊邻居都能听到他家里传出清脆悦耳的雕凿声。开始是雕刻花 鸟虫鱼,然后是建筑,最后是人物肖像,一步比一步更难,1997年,汉鹏的肖像造型瓷刻,已经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境界。7个寒暑冬夏,侯汉鹏完成了从 模仿到创新再到自成一格的探索“三步曲”。
独创绝技一鸣惊人
1998年8月,在侯汉鹏刻瓷艺术道路上永远值得纪念。他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 的“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这位农家子弟,开着三马车拉上饱含自己8年心血的刻瓷作品,赶赴200公里外的北京参展,展会上他的刻瓷独门绝技让专 家学者们眼前为之一亮。侯汉鹏的参展作品《周恩来刻像》一举荣获大会金奖,一些专家大师要求侯汉鹏当场演示他的刻瓷技艺,介绍他的创作经验,可这位腼腆的 农村小伙在大师们面前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载誉归来的侯汉鹏,一时间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虽然此时的汉鹏已小有名气,但他一直想的是如何精进提升自己 的刻瓷技艺,无意到外界与同行一比高低,尽管这些年为了学艺他倾尽了父母多年的积蓄,可是赚钱的念头却还很淡薄,一位钓鱼台国宾馆的工作人员想出9万元的 价钱买下《周恩来刻像》,候汉鹏婉言拒绝了,因为这是历经多年的心血之作,是他第一个获得国家金奖的纪念之作。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中国进出口公司访得了这位“世外”青年,为他牵线搭桥,提供了一批“外活”。瓷刻艺术所表现出的传统写意画的神韵、工笔画的明丽细腻,一 下子迷住了客户,汉鹏从此成了专职刻瓷艺术品的“专利户”,有识之士的认可,终于使他有机会一展自己的绝活风采。穷在乡村怀绝技,引得佳客慕名来,他受国 家有关部门委托,雕出刻瓷作品《老子》,被作为友谊和平的象征送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为了纪念戴安娜王妃,王妃的亲属送来一套七张照片请求进行瓷刻,汉 鹏一显身手,《戴安娜王妃》笑颜犹生,呼之欲出,被其亲属当作至爱珍宝,永久珍藏。汉鹏的高超技艺让外国友人连称“了不起”。
瓷刻作品越来越多, 汉鹏已不满足于作品的交差完工,客户满意。他希望自己的黑白刻瓷艺术能够走出乡村,在中华艺术百花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世人的认可,更好地发扬光大。于 是,他开始走出了乡村,频频参加各类民间工艺品交流活动,一则开阔眼界,博采众家之长,二则推介展示刻瓷工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梦圆世博再攀高峰
2010 年5月11日清晨,候汉鹏开上自己的小车,带着自己的作品又一次驶出了龙华店村,这次他的目的地是上海世博园。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鸟儿的啼鸣也多了几分婉 转动听,眼前的高速路是那样的笔直开阔,这一次侯汉鹏的刻瓷作品将真正登上世界这个大舞台,一个农家子弟20年的艺术之梦真的就要实现了。
2010年5月14日10时,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宣布上海世博会河北文化周开幕,之后他亲自来到侯汉鹏的展演台前饶有兴致地观看刻瓷艺术表演。活动周期间,许多外国游客纷纷来到他的展台前,称赞他的刻瓷艺术不可思议,精妙绝伦。
如今的侯汉鹏,已经把自己的艺术视野拓展到了更宽更广的领域,诸如根雕、砖雕、木雕等等,如果说刻瓷艺术是他在瓷盘上“点击”出的美丽图画,那么他的砖雕艺 术就是将古旧青砖赋予生命,化腐朽为神奇,根雕艺术则是因势就形的天然与性灵的合成结晶,微缩木雕则是将庞然的壮美化作袖珍的精巧。
侯汉鹏告诉我 们,他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将来能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个人雕刻展。回首二十年艰辛跋涉,侯汉鹏指着一件根雕说:这种树根在咱平原上长不出来,只有在山间的 石缝里才有,其生存所依只有一点点土壤。雨水充沛的时候,它就全力吸收水分营养,长成这种疙疙瘩瘩的形状,在干旱的时候则靠这里积聚的能量来维持生存。也 许正是他对生命的这种理解与仰慕,才有了对雕刻艺术的坚持与执著。
侯汉鹏正如一个赶路的行者,他不想知道自己在这条崎岖不平的路上能走多远,他只知道要抓紧时间赶路,就一定会走得更远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