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刻瓷艺术网 > 天下刻瓷
编辑

临沂马成锐:“刺绣”活在瓷器上

发布时间:2016-06-28 来源:琅琊新闻网  编辑:admin
摘要 瓷依画而显,画依瓷而传;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凡女子婀娜多姿、眉目含情,凡山水层林尽染、重峦叠嶂。这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马成锐美轮美奂的刻瓷艺术。


马成锐在创作中


马到成功


贵妃出浴


山高水长

瓷依画而显,画依瓷而传;触有手感,观有笔墨。凡女子婀娜多姿、眉目含情,凡山水层林尽染、重峦叠嶂。这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马成锐美轮美奂的刻瓷艺术。

近40年来,马成锐倾心瓷文化,精于陶瓷美术,长于人物、山水、花鸟,作品高雅质朴、简洁庄重,既有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又具浓厚的金石趣味,被誉为“活在瓷器上的刺绣”。

那么,马成锐是怎样从一名彩绘女工成长为刻瓷大师的呢?她的刻瓷又有哪些出类拔萃的艺术成就?

从热爱开始

任何艺术成就的取得,必然从热爱开始。1969年,马成锐就职于临沂地区瓷厂陶瓷研究所,任陶瓷绘画、彩绘装饰设计员。17岁的青春少女,明眸善睐,同事们常拿马成锐开玩笑:别看一天没说话,其实好像一天没住声。这位“眼睛会说话”的姑娘,日常工作是用金水在盖杯上画兰花,每天300个。

瓷厂负责人相中了比较灵性的马成锐,多次派她到唐山、淄博、景德镇学习和进修。1974年,马成锐师承常素芳学习彩绘,接受正规的训练,这为她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常素芳谦和贤惠,视善良好学的马成锐为亲生女儿,有时放在箱子里好长时间不舍得吃的苹果也要留给这个小姑娘。

1988年,马成锐正式从事刻瓷艺术创作,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张明文书法、篆刻、文学、绘画,样样精通,马成锐逐渐明白,刻瓷艺术起源于18世纪,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为年轻,但是它的萌生与远古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秦汉的刻玉,唐宋元明清的木雕、牙雕、石雕等装饰技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成锐从张明文身上受到的最大触动是先生的执着精神。刻瓷需要分毫不差的精确和一丝不苟的韧劲,正如张明文所说,“疏可行马,密不容针;删繁就简,瓷画相衬”,要达到如此境界,必须夜以继日,一气呵成。高强度的劳动导致张明文肩背肌肉劳损,每每俯身下刻疼痛难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一刀一凿,永不停息。后来,张明文的刻瓷作品《敦煌归真》以50万元被收藏家收购。 2002年,61岁的张明文又开创薄胎瓷器上刻瓷之先河;2006年12月,张明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国刻瓷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者。近朱者赤,张明文的精神和成就无不在影响和激励着马成锐。

技艺精湛

刻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装饰手工艺术。因其用特制刀具,在陶瓷器物上刻凿各种绘画、书法而得名。刻瓷艺术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的一种艺术新形式,这种艺术,继承传统绘画,采用陶瓷材料,并借鉴了雕刻技法。

马成锐介绍,刻瓷艺术以刀代笔,不仅要求作者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还要有高超的雕刻艺术修养;既要讲究金石艺术的各种刀法,又要讲究中国画的笔墨功力。近年来,马成锐的刻瓷艺术以平口刀为主,运用捻、转、平、侧等刀法,使点、线、面结合得体,色彩搭配得当。不论是雕刻诗文,还是山水、人物、花鸟,既有书法、绘画的神形,又有刀与瓷的“金石味”。起稿、雕刻、赋色,一件作品整个工艺下来,无疑是一次毅力的挑战。然而,对于沉浸其中乐不思蜀的马成锐来说,完成一件比较满意的艺术,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以瓷为纸、以刀为笔创作,其难度远非传统书画可比。尤其是人之细发,水之晶莹,诸多细微之物,没有娴熟的技能,没有对画面的深刻理解,没有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错一刀便可功亏一篑。有人评论马成锐的刻瓷艺术,“画、写、刻丰满流畅,形、神、意融为一体,知其白,守其黑,布势置阵精妙典雅,对前人风格有承有变,独具特色。”

1988年,中国古典人物《四美图》让初出茅庐的马成锐一鸣惊人。这组作品以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和贵妃醉酒为题材,裙带飘逸,步履轻盈,妩媚多情,犹如真人再现。当年9月,《四美图》再获山东省陶瓷新产品、新包装设计评比二等奖,填补了临沂市刻瓷艺术的历史空白。

1989年,马成锐任陶瓷美术绘画技师,当年9月毕业于中国书画函大国画专业。1990年刻瓷板画《李清照》入选晋京参加“山东省陶瓷艺术作品展”,1992年《人物花瓶》入选“国际陶瓷艺术作品展评”获中国美协纪念奖。此后几年,马成锐身患高血压,心爱的刻瓷艺术暂时搁置。这一点,从其作品获奖情况可以看出。2002年,一直关注马成锐成长的张明文将《四美图》推荐参赛,获得首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三等奖,这次意外的大奖,惊醒梦中人,马成锐创作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了。

2003年,马成锐艺术工作室在临沂创办,其本人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受聘为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2004年刻瓷盘《贵妃出浴图》获第二届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二等奖、《秋实》获三等奖,其本人荣获“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06年刻瓷盘《莲年有余》获第二届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二等奖; 2006年刻瓷盘《莲年有余》入选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 2006年刻瓷《莲年有余》获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评为临沂市民间文化品牌“十佳年度人物”……

如今,马成锐是山东陶协刻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和临沂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刻瓷作品辑录《山东陶瓷艺术大师集》,被省、市领导选列为出国礼品,部分作品被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人士收藏。马成锐创作的挂盘、座盘、瓷板画、壁画、文具、茶具、花瓶及其它艺术器皿,被视为集收藏、欣赏、馈赠价值于一体的艺术珍品。

突破常规

“勤学学问,敏于学问。精研书画,潜心治印。书不作枕,刃砺不钝。临摹学步,贵在创新。放胆落笔,刻凿细心。”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马成锐牢记恩师张明文的谆谆教诲,从传统中汲取充足的营养,又摆脱固定概念的束缚,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探索,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以一把坚硬之刻刀,刻出无限侠骨柔情。目前,“切莫修饰,天然率真。小作神足,大则雄浑”成为她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刻瓷盘《长恨歌》就是这样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马成锐在谈及创作初衷时说,当时,她欣赏了以国内著名仕女画家薛林兴作品为内容的挂历,被人物之美吸引,从而涌上一股创作刻瓷盘的冲动。马成锐认真研读了白居易的原作,她认识到,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作者立意“欲惩尤物”,却成一首爱情颂歌,叙事诗最成功处就是抒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感人至深。马成锐想通过构图与人物衣着神态等凸现诗作中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经过长时间酝酿,马成锐的创作开始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从杨贵妃的每一缕头发、温润的唇彩到丝巾上的碎花,都一刀一凿,凝神静气,一丝不苟。色彩明暗对比,动静结合,诗歌经典名句衬托出款款深情的美女子,杨贵妃呼之欲出。

马成锐的刻瓷艺术创作扎根于临沂肥沃的传统文化之土壤,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群众的良好愿望和美好心声。当今社会,倡导和谐主题,马成锐便以生长旺盛的荷花、君子兰与畅游的鱼为内容,寓意社会和谐安康,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临沂书圣文化节已成国内十大节庆品牌,为书圣王羲之创作的《羲之像》就表达了一位民间艺术家对古人的缅怀和对临沂日新月异的兴奋之情。马成锐还把临沂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嫁接到瓷盘,让传统书画作品以另一种形式生机盎然地展现出来。

目前,马成锐正在积极创作大型刻瓷盘《千手观音》,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起冲锋。记者获悉,《千手观音》与一般刻瓷简单的构图相比,难度更大,且每只手内均有一只传神的眼睛。颜色之繁杂、造型之丰富、比例之协调,都是对马成锐技术与毅力的挑战。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同时,我们也祝愿马成锐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本文2008-12-5发表于琅琊新闻网


关注中国刻瓷艺术网微信公众号
0
关键词: 马成锐 刻瓷 陶瓷大师 张明文 常素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刻瓷艺术网立场。

如有版权异议,请点击查看免责声明

上一篇:侯汉鹏:刻瓷作品走进英王室
下一篇:【独家特稿】衷情艺术苦亦甘 痴心创作刻瓷魂